[摘 要] 以Web of Science收錄的“知識管理”為主題的文獻作為數據源,利用CiteSpace工具,對知識管理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分布、聚類狀況和文獻演進規(guī)律等進行可視化分析,發(fā)現知識管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以及關鍵性文獻,并進行梳理,從而直觀地揭示知識管理研究現狀。
[關鍵詞] 知識管理;知識圖譜;CiteSpace;文獻綜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91
[中圖分類號] TP391;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3- 0173- 03
1 引 言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組織發(fā)展的核心資源和關鍵要素,知識管理作為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已成為被廣泛關注的全球性研究課題[1]。知識管理領域的學者們發(fā)表的大量學術論文中包含了他們各自不同的見解,形成了本領域的核心理論?;谘芯课墨I的綜述對分析國內外學術界知識管理研究現狀,全面把握知識管理研究進展及其動向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對知識管理的研究綜述主要是基于文獻的梳理進行的。例如,田碩 等將知識管理研究的整體思路歸納為三種研究框架,即基于過程視角的研究框架、基于資源視角的研究框架和基于關系視角的研究框架,并認為未來對于組織知識管理的研究,應當在充分利用現有研究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出多層次的、動態(tài)的知識管理研究框架來加以深入[2]。本文擬采用利用Citespace軟件,對知識管理研究文獻、關鍵詞和引文進行挖掘,通過詞頻統(tǒng)計和聚類分析,發(fā)現知識管理研究的熱點領域,基于引文突現和時域演進分析,發(fā)現知識管理領域的關鍵性文獻,并對關鍵性文獻的觀點進行梳理,分析知識管理理論的演進脈絡,以期對后繼研究提供參考。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是CiteSpace,它是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陳超美博士基于引文分析理論并將其范圍進行了擴展,應用Java語言開發(fā)的信息可視化軟件。該軟件將信息可視化方法、文獻計量方法和數據挖掘算法集成起來,是一個在引文數據中提取模式的交互式可視化工具,其繪制圖譜、建立節(jié)點之間關聯(lián)的依據是“共引”與“引文”。本研究從知識管理相關的關鍵詞分布、聚類狀況和文獻演進規(guī)律等角度,對本文的數據源進行文獻共引和聚類的可視化分析,從而揭示知識管理研究發(fā)展的現狀。
本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Web of Science數據庫。每一條數據記錄主要包括文獻的作者、題目、摘要和文獻的引文。采集數據時間為2016年5月26日,檢索時期跨度為2007-2015年,在檢索途徑中采取以主題= Knowledge management并且標題中含有Knowledge為檢索式進行檢索得到9 000多條題錄數據。
3 研究過程
3.1 知識管理研究熱點分析
研究熱點是指一段時期內某一研究領域內的研究人員高度關注的研究主題,一般表現為相關研究成果大量涌現,反映研究主題的關鍵詞反復出現。關鍵詞在一篇文章中所占的篇幅很小,但卻是文章的核心與精髓所在,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因此,頻次高的關鍵詞也常被用來確定一個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本文將WOS數據庫中2007-2015年間所有的知識管理相關文獻數據導入到CiteSpace軟件中,運行后生成知識管理研究熱點領域知識圖譜如圖1所示。通過圖1發(fā)現,代表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除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管理)外還有Innovation(創(chuàng)新)、Performance(績效)、Firm(企業(yè))、Systems(系統(tǒng))、Model(模型)、Technology(技術)、Perspective(前景)、Strategy(戰(zhàn)略)和Information(信息)等,表明知識管理研究的主要的熱點領域包括知識管理對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和提高工作績效作用的研究、企業(yè)知識管理研究、知識管理戰(zhàn)略研究、基于信息與技術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研究、知識管理模型研究、知識管理的發(fā)展前景研究等幾個方面。
3.2 知識管理文獻聚類分析
在CiteSpace軟件中對知識管理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的聚類分析,生成聚類圖如圖2所示。
根據圖2可以看出,知識管理領域主要存在四個典型聚類。第一個聚類是知識管理聚類,主要基于知識流動和轉換的視角,同時還涉及到知識共享、知識檢索、知識管理策略和績效等方面。第二個聚類是信息技術應用聚類,探討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知識管理領域,有效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第三個聚類是團隊建設方面的聚類,團隊建設可以提高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素質、促進團隊溝通和工作效率、開發(fā)團隊成員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使企業(yè)知識資源在分享、吸收、加工的過程中,實現團隊個人和整體對知識的學習分享,從而建立高效的研發(fā)隊伍。第四個聚類是知識管理的應用,涉及到醫(yī)學和生態(tài)方面,尤其是在急救管理和臨床外傷以及生態(tài)知識管理方面,也包括本土農作物種植的多樣性。
3.3 知識管理文獻演進規(guī)律
經CiteSpace軟件運行聚類后,運用時間線圖(見圖3)進行分析,通過時間線圖可以看出聚類開始出現的年份以及在整個聚類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哪些標志性的文獻,進而分析出文獻的演進規(guī)律。本研究找到圖3中的標志性文獻,進行了深入剖析,發(fā)現它們對知識管理理論研究具有重要貢獻。
(1)M. Alavi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概念基礎和研究文獻”(2001)被引頻率高達115,位列同類論文中第一。M. Alavi在知識管理研究領域頗有建樹,該論文根據文獻審查和知識管理流程分析圖,討論了一些圍繞著知識管理流程的重要的研究問題和在這些進程中信息技術的作用,被國內外很多學者引用。[3]
(2)A.H. Gold等人的“知識管理:組織能力前景”(2001)被引頻率達到32,該論文從組織能力的角度,探討有效的知識管理問題[4]。V. Grover等人的“知識管理的整體觀:形成一個研究主題”論文從務實方面出發(fā),追蹤一些關于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管理的實踐和研究,以突出這方面研究的潛能,并對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5]。
(3)K. Y. Wong的“在中小企業(yè)實施知識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被引頻率達到20,中心度達到0.08。論文首次提出為運用知識管理理論的中小企業(yè)部門提供關鍵成功因素分析[6]。S. M. Lee等人的“一個企業(yè)范圍的知識管理框架”討論知識管理的生命周期——知識獲取、知識開發(fā)、知識共享、知識利用,以及如何應用新的信息技術來支持組織間的知識管理實踐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圈[7]。
(4)“組織中的知識管理:一個綜合框架和主題回顧”(2003)一文提供了組織知識管理文獻的綜合框架,該框架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知識創(chuàng)造、保留和轉移知識管理成果;另一個維度是知識管理應用在具體實踐環(huán)境中。該框架被用來識別知識管理的研究成果的匯聚地點以及和我們的理解之間的差距。本文討論了知識管理機制以及這些機制如何影響一個單位的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保留和知識轉換,并為未來研究指明了方向。[8]
(5)“香港醫(yī)療單位護士對疼痛管理的知識和態(tài)度”(2008)。這篇文章探討了在香港醫(yī)療單位工作的護士對于疼痛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態(tài)度以及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知識和態(tài)度的因素,將知識管理應用到了醫(yī)學領域。這項研究的結果確定了知識不足和對疼痛的管理不恰當的態(tài)度問題。對于影響這些知識和態(tài)度及態(tài)度和實踐之間的差異的因素,可以為護士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并提供疼痛管理的通知政策[9]。
4 結 論
利用CiteSpace可視化應用軟件,通過對WOS數據庫中2007-2015年收錄的有關知識管理多篇文獻繪制知識圖譜,經過分析發(fā)現,知識管理涉及的學科領域非常廣泛,多數文獻集中在知識管理、信息技術應用、軟件發(fā)展、醫(yī)學和生態(tài)應用等領域,同時在這些學科領域中形成了一批杰出的知識管理研究隊伍,并產生了一些經典著作。通過動態(tài)網絡分析的信息可視化工具,繪制出知識管理引文圖譜,呈現出了一系列知識管理方面的經典文獻,這些文獻被國內外學者廣泛引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楊虹. 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管理研究進展[D].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2]田碩,李首博,周雪,等. 知識管理研究框架評述[J]. 現代管理科學,2013(6):105-107.
[3]Alavi M,Leidner D E.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J].MIS Quarterly,2001, 25(1):107-136.
[4]Gold A H,Malhotra A. Segars A H.Knowledge Management: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 18(1):185-214.
[5]Grover V,Davenport T H. General Perspectiv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Fostering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 18(1):5-21.
[6]Wong K Y.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2005, 105(3):261-279.
[7]Hedegaard M,Obel C,Henriksen T B, et al. An Enterprise-wid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frastructure[J].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2002, 102(1):17-25.
[8]Argote L, Mcevily B, Reagans R. Managing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Review of Emerging Them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4):571-582.
[9]LY Lui,WK SO,DY Fo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Pain Management among Nurses in Hong Kong Medical Unit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08, 17(15):20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