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是字有定聲、定調(diào),字有定數(shù)的文體。有人說詞的格律束縛了詞的情與美。實際上一首好的詞作必然是律與情相互和諧。本文以《浣溪沙》為例,試圖探索詞的以律傳情的特性。
關(guān)鍵詞:詞;格律;情感;《浣溪沙》
作者簡介:王福來(1990.1-),男,漢族,吉林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部文學(xué)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xué)科語文,同時供職于吉林省國稅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01
詞是字有定聲、定調(diào),字有定數(shù)的文體。這個定聲、定調(diào)、定數(shù)就是我們的詞譜所規(guī)定的格律。在這樣的規(guī)定下還有表達(dá)出真情實感實屬不易,因此有人就認(rèn)為格律是詞的束縛,影響了文學(xué)作品傳情達(dá)意。實際上正因為有了格律,詞才有了美。格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jìn)詩詞情感美的形成。本文以《浣溪沙》為例,試圖探索詞的律與情的和諧之美。
《浣溪沙》常見的詞譜格律定格為:
上闋:中仄中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下闋: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中,表示可平可仄,下闋首二句宜對仗)
一、《浣溪沙》上片的律與情
這里先以孫光憲的《浣溪沙》為例:
蓼岸風(fēng)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本詞從格律上看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正好相對,第三句“仄平平仄仄平平”正好與第二句相粘連,符合詩律。這些都給人一種節(jié)奏美。詞律大多幻化于詩律。本詞上闋如同一首首句入韻的仄起式七言絕句,由于前兩句都入韻,很容易讓作者以景物起興,帶人進(jìn)入其所營造的意境。而第三句同樣入韻,卻沒有第四句,則欲言又止,給人一種讀之難罷之感。孫詞首二句正是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景:草色彌漫,楚天漫長。第三句則進(jìn)一步烘托了這一情景:煙波浩渺、片帆遠(yuǎn)航。似乎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將情景烘托至極,引人繼續(xù)閱讀。
與此相仿,歷代的《浣溪沙》名篇多有如此以律傳情者。如晏殊詞“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鼻皟删浜嫱蟹諊鹋d懷情,而第三句似乎要抒情,卻言而有止,引人讀之難停。再如納蘭性德《浣溪沙》,前兩句“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仍是用景物烘托氛圍,第三句“沉思往事立殘陽”則將上兩句所懷之情的流露,卻又留有余韻,引人思考他為何要“立殘陽”。
二、《浣溪沙》下片的律與情
下闋與上闋格律的不同處在于首句不入韻且首二句對仗,在格式上似乎是一首首句不入韻,首二句對仗的七絕。這一點不同,讓下闋與上闋在表達(dá)情感上,給人不同的感受。還先以上文孫詞為例,下片開頭進(jìn)一步解釋詞人在“片帆”走遠(yuǎn)后的心情,“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庇捎谙麻犑拙洳蝗腠?,往往給人的感覺并非純粹寫景,而是暗含敘事抒情。下闋首兩句宜對仗的規(guī)定,又從修辭角度加強了這兩句的格式美。在這兩句后,不像絕句或律詩一樣以兩句收尾,僅以一句作結(jié),這更給人余味深長之感。
再如晏殊詞《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下闋前兩句“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鼻皟删鋵χ鴿M目山河,傷春懷人,情景交融。而最后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則是深刻總結(jié),讓人感同身受,而又深思回味。再如吳文英的《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下闋“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fēng)臨夜冷于秋?!笔锥湟詳M人手法借著景語抒情,情景相生。而最后一句“東風(fēng)臨夜冷于秋”更是把以景語寫情延伸,卻似乎沒有終點,余音不絕,余韻無窮。
三、《浣溪沙》的律與情
從整體上,《浣溪沙》以律傳情的規(guī)律大體如下:上闋首二句烘托氛圍,從“景”中暗含著情,讓人讀后似有所感。第三句則是讓人有了對詩人之情深一層理解,卻仍有所茫然,引人入勝。而下闋前兩句多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延續(xù),讓讀者進(jìn)一步跟隨作者的思緒。全詞的最末一句既是總結(jié),又是一個懸念。這懸念不僅在詞句本身,而是由于它的格式使然。無論是誰的《浣溪沙》,只要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大多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這不僅僅是詞人深知詞的創(chuàng)作技法,更是《浣溪沙》的格律使然。再舉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為例以進(jìn)行整體說明: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寫得十分入情、入心。上闋仿佛是沒有什么情感都是景物。但是寒是輕的,輕寒是漠漠的,本來身在春天卻無聊得好像是深秋,最后的幽靜之景也疏淡了,變成了“淡煙流水”。雖然作者上闋全是景,但是當(dāng)在前兩句烘托之下輕寒之景已經(jīng)可以傳情。等到了第三句“淡煙流水畫屏幽”則自然從景中傳出了情。下闋轉(zhuǎn)折這兩句真實令人叫絕。飛花似夢,絲雨如愁,再加上自在、無邊的修飾,令人讀后流連。本來都是用抽象比喻具體的事物,可這首詞卻是反其意而用之,這就又把自己的夢與愁升華了一個層次,已經(jīng)沒有景物可以表達(dá)自己了?!朵较场肺ㄒ徊挥庙嵉囊痪渚褪窍缕钠鹁?,這一句不用韻是過渡,是為了升華情感準(zhǔn)備的。而這首詞結(jié)尾也單單是寫景“寶簾閑掛小銀鉤”,卻讓人頭腦中繪出了詞的境,仿佛置身去詞境中,卻又難以繪出全貌。這就是留白,給人余韻。
總結(jié):
詞的格律是運用漢語之美促進(jìn)詞境表達(dá)的一種方式。使用得不好自然平仄句式會讓人束縛,而運用得好了則可以情諧律,以律傳情。
參考文獻(xiàn):
[1]王力《詩詞格律》
[2]周振甫《詩詞例話》
[3]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