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一百二十回目錄中以“情”字為題的有二十五回,占1/5,比例較高。其中寶黛的愛情歷來被文人騷客所稱頌吟唱,本文擬就從《紅樓夢》中寶玉的“情”出發(fā),通過對曹雪芹筆下的“情”及其霍克斯的英譯本中的“情”進行比較,試圖揭示中國與外國對愛情的不同看法。
關鍵詞:水;火;情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2
寶玉與黛玉的感情是逐漸確認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安靜含蓄的云雨情”的階段,這位富家公子在成長中,不僅受到外界的影響,且個人生理也逐漸成熟,其“情”有著情欲結合的特點;第二階段為“博大寬容的大海之情”的階段,他較為泛情,對大觀園所有年輕女兒都飽含情;第三階段為“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的階段,經(jīng)歷一些世事變幻后,他的感情才逐漸變得專一;第四階段為“水至清則無魚的無情”的階段,寶玉娶了寶釵,黛玉逝去,賈家樹倒猢猻散,他的感情走向無情、虛無。
一、第一階段——安靜含蓄的云雨情
古時,小說作為小道末技,有別于詩歌等正統(tǒng)文學,但內(nèi)容更接近普通人民的所思所想,《紅樓夢》中反映出的性思想應能反映中國人的國民性?!都t樓夢》中涉及了性,但多是寥寥幾筆帶過,“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一部分也被刪除,原因之一便是大膽的性描寫不符合中國人含蓄守禮的心理。中國人的“性”如同水流,始終在流動,但卻靜謐地怒放生命。
寶玉第一階段的情是情欲結合的,先在夢中和秦可卿發(fā)生關系,后和襲人發(fā)生性關系,還和麝月、秋紋等丫鬟有一些曖昧關系。如:
(1)原本:寶玉初試云雨情
霍譯本:Jia Bao-yu conducts his first experiment in the Art of Love .
中國常用云雨之歡、巫山云雨等詞來形容男女性愛,“云雨”二字見于宋玉的《高唐賦序》,原指巫山神女興云播雨之事,后成為對性的隱喻。用自然現(xiàn)象“云雨”來形容性愛,貼切而隱晦,符合中國人含蓄內(nèi)斂的性格。
例(1)中霍克斯將“云雨情”譯為“the art of love”,將性愛作為一種“art”,自然現(xiàn)象可以是藝術,但藝術更多有著人為的痕跡,由此可見中外性觀念的不同:中國強調(diào)性是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西方強調(diào)性的藝術性和人為的美感。
(2)原本:那寶玉恍恍惚惚,依著警幻所囑,未免作起兒女的事來。
霍譯本:Dazed and confused, Bao-yu nevertheless proceeded to follow out the instructions that Disenchantment had given him, which led him by predictable stages to that act which boys and girls perform together.
“兒女之事”是性事,霍譯本中,性與stages、act、perform等舞臺表演藝術相關,霍克斯仍然將性當成了人為的藝術,強調(diào)舞臺、表演的張力,強調(diào)“性”充滿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火一般的熱情。
二、第二階段——博大寬容的大海之情
《紅樓夢》大旨談情,第二階段寶玉的情是一種泛情。王蒙評論“他不但對黛玉是充滿情的,而且對其他姐妹也是充滿了情的?!比纾?/p>
(3) 原本: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
霍譯本:But your kind of lust is different.That blind,defenceless love with which nature has filled your being is what we call here “l(fā)ust of the mind”.
霍譯本將“意淫”翻譯成“l(fā)ust of the mind”,“l(fā)ust”多指強烈的性欲,可譯為:精神上的性欲。
在原著里,意淫是寶玉對女兒們的泛愛、是對大觀園內(nèi)女兒們純凈美好性情的癡情。到了現(xiàn)代社會,意淫指性幻想,是貶義詞?;糇g本中含義更偏重于現(xiàn)代社會“性幻想”之義,但如果這是一種精神上強烈的性欲,那么寶玉和晴雯也不可能“各不相擾”了。這種泛愛,中國人認為這種喜愛是一種純凈如水的狀態(tài),外國則認為這種喜愛之情更偏重于蓬勃的、彰顯原始生命力的如火的狀態(tài)。
原著中寶玉被定義為一個情癡情種,霍譯本譯為“great lovers or the occasion of great love in others”。“l(fā)overs”有情人、情夫、情侶等含義,寶玉這種情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喜愛之情,渴望親近女兒們的感情,而在外國人眼中這種情是一種戀愛之情,兩者區(qū)別迥異,前者如同能包容萬物的大海,后者如同熱情之火,聚焦并鐘情于某人,如:
(4)原文:多情公子空牽念。
霍本:Your gentle lord's solicitude in vain.
“多情”源于寶玉對丫鬟晴雯的懷念、惋惜之情。此回目將此情譯成solicitude,即“焦慮;渴望;擔心”之義,中英文所想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掛念之情如潺潺流水細長,而焦慮之情如簇簇火苗灼人心神。
再如第三十九回目“情哥哥偏尋根究底”,霍譯本將“情哥哥”譯為“impressionable young listener ”,因為劉姥姥編造了一位“茗玉”小姐,寶玉就為她跌足嘆惜,一個子虛烏有的女子,寶玉尚且如此,其情感綿綿不盡,這種泛情是一段不求回報的癡情。
三、第三階段——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
伯牙與鐘子期的友誼歷來被人贊頌,寶黛之情便是愛情角度上的知音之情。
(一)純凈如水的愛情對象
從兩個版本看對黛玉描寫的區(qū)別,如黛玉的眼睛是“含情目”,表達出黛玉的眼角多情,中國傾向于眼角含情是像煙霧一樣朦朧惹人憐愛,盈盈如水般的情思婉轉,霍譯本譯為“passionate eyes ”。passionate是熱情的、熱烈的、激昂之義,病弱的黛玉初見寶玉時不會露出獅子看到獵物般的熱烈的灼灼之情,可見霍譯本中的黛玉是西化了的黛玉。
(二)還淚報恩的知己之情
隨著寶玉閱歷的增加和年齡的變化,他對黛玉的愛情才走向專一,如:
(5) 原本: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霍譯本:Bao-yu visits Pear-tree Court and learns hard facts from a performer。
“識分定情悟”被譯作“l(fā)earns hard facts”,這里的“情”并沒有得到具體的解釋,“l(fā)earns hard facts”可譯為:認識到無可動搖的事實、鐵的事實;寶玉認識到了今后只能各得各的眼淚,他將眼淚比作“情”,黛玉的眼淚就是情,表現(xiàn)出寶黛間一種如水般純凈的情感,不含有欲望,不僅是一段青梅竹馬的天真之情,更是一種如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溫吞如水。
寶玉將黛玉視為知己,他在續(xù)《莊子·膚健》時說的“栽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他被黛玉的風神氣質(zhì)所吸引,當眾人都規(guī)勸寶玉重視仕途經(jīng)濟時,他對襲人說:“林妹妹從不說這樣混賬話。若說這話,我也早和他生分了?!?/p>
(三)順流而下的柔順溫情
寶黛的情被禮教制約,“發(fā)乎情,止乎禮”,這是中國人中庸思想的體現(xiàn)。中國人重視禮節(jié),行事強調(diào)有分寸、要張弛有度,古代夫妻強調(diào)“相敬如賓”的狀態(tài),是一種柔順溫情。如:
(6)原文:只因他雖和黛玉一處長大,情投意合。
霍譯本:For although, from the fact that he and Dai-yu had grown up together, there existed a most perfect sympathy between them。
Sympathy可譯為“同感”,而寶黛情強調(diào)一種思想感情的相似、性情上的契合,而不是對某件事物的“同感”。
兩人的愛情不涉及性,相敬如賓,唯一一次冒犯是寶玉引用了《西廂記》的一句話“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叫你疊被鋪床?”,便冒犯了黛玉?;糇g本將”多情小姐“譯為“amorous mistress” ,寶黛愛情是浪漫而溫致的,兩人雖有題帕詩贈情的行為,但大多數(shù)是合禮數(shù)不逾矩的,Amorous雖有“多情”之義,也有“戀愛的;熱情的;色情的情婦”之義。
四、第四階段——水至清則無魚的無情
關于《紅樓夢》的主題,魯迅說:“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密事。”筆者認為全文主要是要傳達一種“色”、“空”的思想,如:
(7)原本: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
霍譯本:Vanitas, starting off in the Void (which is Truth) came to the contemplation of Form (which is Illusion); and from Form engendered Passion; and by communicating Passion, entered again into Form; and from Form awoke to the Void (which is Truth).
例(7)中的情的概念較寬泛,但霍譯本認為這是一種passion(激情),一種如火般熊熊燃燒的激烈之情,但中國的情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情,發(fā)于自然,最后回歸自然,歸于虛無,如同水一般會升華,化為宇宙萬物之氣。
雖然作者大旨談情,但最終卻否定了情,表達色空的觀念,所以寶玉就得到“情不情”的稱號,這不僅可從其泛愛的特征看出,從賈家及寶玉最后的結局也可以看出。
中國有許多的成語都用“水”來表達愛情,如:魚水和諧、桃花流水、河同水密,而少用“火”來表達愛情,少見的有干柴烈火、熱情似火等。中西方的愛情觀念是不一樣的,中國人講求含蓄,認為只有油嘴滑舌的人才能輕易地說出“我愛你“三個字,而西方人會常用“我愛你”表達愛,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虛假的,可見中國式的愛情是如水溫情,外國似的愛情是如火熱情。
參考文獻:
[1]曹雪芹 高鶚著 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北京第1版.
[2]魯迅著,《魯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3]王蒙著,《王蒙活說紅樓夢》,作家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Ren, L, Sun, H. Yang, J. (2010, February 14).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ttp://corpus.zscas.edu.cn/. Available 02-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