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器工作質量好壞關系到農用車的行駛性能、動力性能、操作性能和可靠性能。因此,在使用中要定期對離合器進行及時保養(yǎng)和維修,以保證其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使農用車正常行駛。下面將農用車離合器的檢修方法敘述如下,供農用車駕駛員及維修人員參考。
1.壓盤的檢修
(1)壓盤的損傷形式。壓盤的損傷形式有工作面燒蝕、龜裂、劃傷等。
(2)壓盤裂紋的檢修。在徹底清洗壓盤后,觀察表面有無裂紋或缺陷,如有應報廢。
(3)壓盤平面度的檢修。壓盤工作面的平面度可通過將直尺放平后用塞尺測量。工作面的平面度誤差超過0.12~0.20mm時應,磨削修復,但磨削總量應不超過1.0~1.5mm。磨削后的壓盤應重新進行平衡校驗。
(4)壓盤表面溝槽的檢修。如果壓盤工作面燒蝕、龜裂、劃傷不嚴重時,可用砂紙打磨光滑。如果劃傷溝槽的深度超過0.5mm時應磨削修復。磨削后的壓盤應重新進行平衡校驗。
(5)壓盤靜平衡檢查。壓盤在使用中由于磨損不均,將會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不平衡超標,則需重新進行平衡。要求壓盤的不平衡量應不大于50g/cm,如果超差過大,可采用在其外邊緣鉆孔去重的方法進行平衡,鉆孔深度、直徑和間距應符合原廠規(guī)定。
2.分離杠桿的檢修
分離杠桿常見的損壞形式有分離杠桿及其支承部分的零件產生裂紋、彎曲變形和異常磨損等。當分離杠桿出現(xiàn)裂紋、彎曲變形和異常磨損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修復或更換。分離杠桿端面的磨損極限為0.25mm,如果大于此值應更換新件。
3.從動盤的檢修
(1)從動盤的損傷形式。從動盤常見的損傷形式包括磨損、燒蝕、開裂、油污、鉚釘松開和鋼片翹曲變形等。其中磨損、燒蝕和變形是主要的損傷形式。
(2)摩擦片的檢修。
摩擦片的檢查一般采用量具與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用游標卡尺測量從動盤鉚釘頭沉入深度,一般要求從動盤鉚釘頭沉入深度不小于0.50mm。使用極限為0.2~0.3mm。否則應更換摩擦片。摩擦片有輕微的油污可用汽油清洗然后用噴燈烘干即可;摩擦片有輕微硬化、燒損可用砂布打磨;如果摩擦片磨損嚴重,鉚釘頭沉入深度小于0.50mm時,或有嚴重油污、裂紋、脫落、燒損時,應更換新的摩擦片。
(3)從動盤鋼片的檢修。拆除舊摩擦片后,把百分表放在從動盤鋼片半徑為120~150mm處,測量從動盤鋼片的翹曲度,要求端面圓跳動量一般不應超過0.50~0.8mm。超過規(guī)定值時可用專用扳鉗進行矯正或更換從動盤。此外,從動盤鋼片一旦有裂紋,必須更換。
(4)從動盤轂檢修。從動盤轂花鍵與變速器第一軸花鍵的配合間隙應符合原廠規(guī)定。檢查時將從動盤轂花鍵套入變速器第一軸未磨損的花鍵部位,周定從動盤,轉動第一軸并用百分表檢查兩者的配合間隙,如果超過使用極限0.6mm,應更換。
從動盤上的減振彈簧彈力減弱或折斷,鋼片與波形彈簧片之間的鉚釘松動以及彈簧支座磨出溝槽等,均應鉆去減振器盤上的三個支撐銷,拆開檢修或更換。
4.離合器踏板軸和襯套的檢修
檢查離合器踏板軸和襯套有無磨損、踏板有無彎曲或扭曲、復位彈簧有無損傷及踏板襯套有無損壞。
5.離合器蓋的檢修
離合器蓋的常見損傷形式有與飛輪接觸平面的變形或產生裂紋、分離杠桿孔磨損或分離杠桿支架固定螺栓處凹陷等。如果接觸平面不平,可用冷矯法修復;不大的裂紋可以焊接修復;固定螺栓處凹陷可用沖頭反向施力矯正。離合器蓋與壓盤通過傳動鋼片傳力,應檢查傳動鋼片有無松動現(xiàn)象,如果有明顯松動,應重新鉚接。
6.變速器輸入軸導向軸承的檢修
變速器輸入軸導向軸承通常是永久性潤滑,不需要經常清洗或加入潤滑脂。檢修時用手向轉動方向施加壓力后看轉動是否靈活。若阻滯、松曠、卡住需要更換。
7.分離軸承的檢修
分離軸承不能用汽油或其他清潔劑清洗,檢查軸承是否卡住、損壞、發(fā)出噪聲或回轉不規(guī)則。檢查時用手壓緊軸承內圈轉動軸承,如卡滯或有“沙沙”響聲,則需要更換分離軸承。分離軸承與分離又接觸點如有磨損,可用堆焊修復。分離軸承裝分離爪時,不能用鐵錘敲打,以免使分離軸承外殼變形,使轉動發(fā)卡,導致早期燒損。分離軸承的分離爪安裝好后,必須檢查分離軸承轉動是否靈活,分離爪與分離軸承內圈配合的臺階面有無卡滯現(xiàn)象,否則會引起分離軸承早期燒損。
8.主缸和工作缸的檢修
主缸和工作缸是離合器液壓操縱機構的主要部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影響離合器的工作性能。當出現(xiàn)缸筒內壁磨損超過0.125mm,活塞與缸筒的間隙超過0.20mm,或皮碗老化及回位彈簧失效等情況時,應更換相應的零件。
9.離合器機械操縱機構的檢修
(1)拉桿彎曲變形后應進行矯正,螺紋損壞者應更換。
(2)踏板回位彈簧折斷或彈力減弱時應更換。
(3)踏板軸與襯套配合松曠應更換襯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