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聾人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特別是在教育行業(yè),聾校的開展對聾人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聾校語文教學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障礙,這影響著聾校語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聾校語文教學中溝通與交往的問題,然后針對該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能對聾校語文教學中溝通和溝通與交往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聾校語文教學 溝通交往 現(xiàn)狀 對策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聾校教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聾校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的以全面交流、手語為主等主題的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全面的改善聾校學生交流困難,全面提高聾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仍然沒有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想要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對聾校語文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以便于全面的提高聾校語文教學水平。
一、聾校語文教學中溝通與交往問題的分析
(一)師生交流
在聾校語文教學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障礙,這影響著聾校語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往往是在課堂教學當中完成,但是在聾校語文教學當中普遍存在的溝通交往困難的問題。教師根據日常教學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只要教師提出問題,往往會有許多學生踴躍地舉手回答,并且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但是,到了中高年級,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部分學生就算對同一個問題有了不同的見解,往往也不會選擇舉手發(fā)言,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就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產生了障礙。在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樣也是如此,例如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會積極的進行各種討論,氣氛相當活躍,而中高年級的學生較少進行討論,氣氛較為冷清。
(二)課堂教學
聾校教師進行語文教學,通常是采用打手語,然后結合口語講課的方法來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較多的指令性語言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提問的句式也相對簡單,較少會采用結構完整的句子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通常會采用較多同意或者重復的問題來協(xié)助學生理解內容。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或者其他原因,教師在課堂上通常不會給學生較多的發(fā)言機會,學生在發(fā)言時,教師往往以要求學生說通順、說完整等理由打斷學生的發(fā)言。
二、針對聾校語文教學中溝通與交往問題提出的對策
(一)強化聾人自然手語
對于聾人而言,手語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和學習手段。作為手語使用最多且最頻繁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需要掌握大量的手口同步的漢語手語。對于手語的手勢通常來自于《中國手語》,這和聾人的自然手語表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就是自然手語在表達時,習慣性的將著重強調的信息、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最前面,簡約性和情景性較強。兩者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時無法完全看懂教師所表達的意思,這不僅容易造成語言信息流失,還抑制了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通過對聾人手語的全面研究和深入學習,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增加自然手語的使用,這樣不僅能有效地向學生傳達信息,還能提高教師的自然手語掌握能力,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
(二)培養(yǎng)溝通交流能力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障礙,可能是因為手語表達理解錯誤而引起的,同時也可能是因為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意思不到位而引起的。在語文實際教學當中主要表現(xiàn)為高年級學生發(fā)言較少,這可能是由于教師忽略學生的表達意愿,也可能是由于多次被打斷之后,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受到挫傷。改變這些現(xiàn)象,就是可以降低對學生發(fā)言的要求,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伺機的為學生提供自由討論或者分組討論的交流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學生進行交往,可能地滿足學生的交往意愿,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運用機會。學生在交往過程當中語言運用能力是不斷提高的,因此,教師因增加學生與不同的人之間的交往,為學生提供語言經驗累積機會。
(三)加工處理語文教材
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語文教學,都是以語文教材為標準來進行的。語文教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累積量,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整理和加工,適量的增加一定的對話內容,或者對課文進行二度開發(fā),以便于提高學生對教材表達內容的理解。增加的對話內容應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學生在買東西時與售貨員的對話、看病時與醫(yī)生的對話等。
(四)初設語文教學情景
語言是在具體的情景當中產生的,不同的請你能種語言產生的動機不同,可以提供作為教材的語言也完全不同。肇事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性、表達特點等方面進行考慮,有計劃、有目的的在語文教學當中創(chuàng)設適合教學的情景。情景的創(chuàng)作需要考慮學生的特殊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具有全面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的目的。提高學生的語言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全面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特定的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溝通交往欲望,提高學生自主參與情景,積極的進行溝通交往。
三、結束語
隨著聾生年級的不斷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逐漸降低,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隨意、主觀的語言較多,教師對教材中的“聽(看)”、“說”部分內容的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聾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的溝通與交往。想要提高聾校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溝通與交往的能力首先要對聾校學生溝通交往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然,確定教學目標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使聾校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提高聾校學生漢語運用能力,進一步達到提高聾校學生和正常人的溝通和交往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蘇俊.對中學聾生語文自主教學的研究與探討[J].學周刊,2013,23:32
[2]李蕾.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3,07:164-166
[3]邵偉.聾校小學語文教材使用問題探析及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16,07:45-48
[4]陳芳,傅朝暉,谷柳.聾校語文教學問題的實證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5:18-21
[5]李之剛.聾校語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