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隨意練習、機械重復、搞題海戰(zhàn)術的現象,這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提高練習的實效,拓展練習的功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 練習課 拓展 提高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練習作基礎,但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練習針對性不強,總是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練習效果不佳,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甚至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隨著創(chuàng)新教育的全面推進、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數學練習及練習的功能要重新進行整合定位,進一步創(chuàng)新練習的策略,提高練習實效,適應新理念下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一、設計開放化練習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設計練習時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chuàng)造時空,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設計開放題應注意:精心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題和形式新、解法活的開放題。
例如,探討“元、角、分的認識”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在一個盒子中有許多1分、2分、5分的硬幣,一次只能摸出3枚,①最多摸到多少錢?②最少摸到多少錢?③還可能摸到多少錢?學生通過猜想,出現不同層次多種水平的解答,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在練習內容上進行整合
心理學認為,練習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復接觸或反應,是學生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練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智能的教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對練習的認識也要進一步拓展。練習不僅僅指新知識教學后的鞏固練習,還包括為新知識學習作準備的引新練習,新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嘗試練習,新知識學習后的鞏固練習、發(fā)展練習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改進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階段,改變練習的內容。如我根據學生在練習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根據計算中出錯的題型,編成小品,把學生引入購物中心,選物算賬;對應用題中出現的問題編成日常生活題型……這樣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很高,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又增強了練習的實效性。
三、練習要富有彈性,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認識程度也不是整齊劃一的。新的課程標準指出:“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币虼?,練習要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量、練習內容等方面進行彈性處理,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
例如,在練習中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層次練習,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進行基本練習,對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加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如教材中的思考題、一題多解等,使后進生拾級而上、優(yōu)秀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練習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練習形式多樣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
新課標明確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要讓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中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式來解決。”為此,設計買水果、買球、摘蘋果、捉蟲子、租車等與現實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的練習題,把學生進一步引入到游戲活動中,使全體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參與視算、聽算等競賽,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他們更容易接受,就不用老師像督軍那樣督促學生練習,學生也有興趣參與到這些數學問題的探索與解決中,學習的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的調動。在練習形式上,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按優(yōu)、中和后進生分組學習,按學習程度相近的分組學習等等,讓他們組合在一起,完成練習任務。在練習中,優(yōu)生得到了發(fā)展,后進生也得到了及時的輔導和幫助。還可以根據練習需要讓學生自編、自找習題,擴大練習面,增強了練習的趣味性。在課外時間,我還把學生根據居住的遠近分成了幾個數學興趣小組,讓他們在一起進行探討交流,采用互相講題、互相考核學習情況等形式來完成練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還采用了“小老師”的形式,結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善于表達和爭強好勝的特點,讓學生走上講臺為大家講題。這樣一來使學生聽得更為投入,他們對自己的“老師”所講解的習題更感興趣。多樣化的數學練習,使學生越來越喜歡學數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克服了許多厭煩數學的心理障礙。
五、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愉悅
練習中要讓學生不斷地體驗成功,享受成功之路的喜悅。特別是對學困生來說,經常體驗成功能保持、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因此,我在班里組織了學困生探討小組,并由老師參與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減少練習錯誤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對表現好的學困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他們鼓勁加油!
練習是鞏固知識、發(fā)展智能、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養(yǎng)興趣、態(tài)度、意志的有效途徑,應成為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的又一個主渠道。俗話說:溫故而知新,熟能生巧。這里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要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一定數量的重復活動是必要的,但必須明確這個數量應該是恰當的。
總之,在練習課上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索、展示個性,喚起他們開放的心態(tài),從而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創(chuàng)新的天地無限寬廣,讓創(chuàng)新的時機無處不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一片屬于他們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