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礎,在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小學數學教學是孩子成長特殊階段的重要教育組成部分,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結合起來,這將對我們的小學數學教育有著很大幫助。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并根據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可行性進行分析,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開展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應用
新課改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應以學生已有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將生活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從中獲取數學知識,掌握基礎技能,為生產生活提供服務。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得到了廣泛運用,并且隨著生產生活的需求不斷發(fā)展,且與我們的日?;顒泳o密相連,不可分割。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購物、存貸款、手機收費等等細節(jié)都需要我們具備基本的數學素質,而在生產活動中,對容量的計算,工時的計算等等內容都離不開數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
當前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形式中,生活化教學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數學教學內容與社會形勢、學生生活經驗脫節(jié)的現象頻頻出現。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在教學目標上,片面地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學校與教師以及家長都關注于數學知識的獲取以及技能的達成,而忽略了學生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與探究能力。
2、在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上,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知識,忽略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實踐數學應用,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樂趣。
3、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強調授課的過程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是否能消化課堂知識,忽略了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及情感態(tài)度缺少關注。還有一些教師片面的通過“題海戰(zhàn)術”不斷地布置學生練習作題,學生學會了解題,卻不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現狀的存在都使小學數學教學逐漸成為一門死記硬背的課程,無法做到活學活用。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1、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人們的日常生活伴隨著數學知識的應用,即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只有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保持與具體生活問題的相互聯(lián)系,才能使小學數學課程中所學的知識真正實現有用,而不僅僅局限于一些理論。
2、豐富的生活題材有利于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
要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需要將真實的生活元素引進到課程教學中來,豐富的日常生活題材使這一想法成為可能。生活中的商品買賣、工資發(fā)放等等具體情景便可以適當地添加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密切結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具體的應用
1、數學問題生活化
對于小學數學教材而言,大多數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均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以及規(guī)范化的數學模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應該注意將上述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不斷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所產生的一些有趣的生活背景加以認識,學生就會感覺到有很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在教學“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出示一張登山的照片。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測這是哪座山: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五岳”的海拔的高度信息:東岳泰山l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華山2l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并逐步給出信息:1)這座山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2)這座山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根據這些信息,學生能很快回答出“華山”。通過這一活動教師可以引出正文:數的大小比較。這個案例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緊密地聯(lián)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使他們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啟發(fā)。
2、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
小學生對于生活和學習還處于懵懂的情形,對于知識存在渴望和好奇的心理,只要進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就能夠實現教學實施。小學生的性格比較好動,對周邊的事物容易產生聯(lián)想,對游戲性的課程設計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中,要多進行互動,利用生活場景的介紹和演練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加減法的運算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123木頭人的游戲方式,進行加減數學運算的鞏固學習。學生可以站成一排,聽從教師的指令進行跑步比賽,在教師停止指令響起時學生要停止跑步,并做好每個學生的標記。教師可以教導學生拿著卷尺測量自己的奔跑距離,通過目測和加減運算,計算出誰跑的距離最快,第一名與第二名相差多遠的距離等問題的回答,在此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問,并進行搶答和談論回答。通過游戲與知識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運用生活化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還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3、生活化講述教學語言與例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計算與名詞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盡量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對數學名詞進行描述,使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同樣舉例在進行大于號與小于號教學時,可將大于號和小于號編成一段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學生可以通過對順口溜的理解,簡單地區(qū)分出大于號與小于號的含義。又比如將數字的大小比較說成“為數字排隊”等,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下能夠對數字大小排序進行更直觀理解。其次,還可在數學的加減法教學時,通過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題,教會學生數學運算。例如,“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糖果,已經給15位同學分發(fā)了糖果,還有8位同學沒有領到糖果,那么請問這個班級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媽媽給哥哥和弟弟分別買了10支鉛筆,每只鉛筆0.5元,那么媽媽買鉛筆總共花了多少錢?”這種生活化的訓練例題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通過將例題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變得生動,學生在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行為中對數學更易于接受與理解,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數學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也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生活化教學的不斷改造與滲透,使學生將生活與數學融會貫通,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榮蘭.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29)
[2]李春麗.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