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的教學,它既需要識記和理解,更多的是運用語文知識的實際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特別是老教師,依然還是使用老方法駕馭現在的語文教學,而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往往邊緣化,沒有用心去領會,精心去滲透到教學中去。信息技術滲透語文教學中,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知的才能。
【關鍵詞】語文 多媒體教學
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多媒體教學,將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使語文教學魅力大增,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語文教學深度改革,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知的才能。
一、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
現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多樣、生動逼真。
1、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文。使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在形式上多種多樣,讓學生耳目一新,誘發(fā)好奇感;內容上豐富多彩。
2、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有助于學生消化教學內容。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激發(fā)起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后,多媒體的運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將課文中的靜態(tài)畫面和比較抽象的,離我們生活久遠的意象轉化為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動態(tài)畫面、圖象。是許多語文老師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課題。多媒體的出現為改變這一現象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出路。
3、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huán)節(jié)。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huán)境中,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以及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眾多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在語文的復習、練習課中,多媒體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復習課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復習知識的多種鏈接,將它們列為圖表的形式,在這上面顯示一些相關的比較內容,有助于學生獲得直觀性的理解和加強記憶。
4、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搭建了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平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無論是在多媒體技術教學還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都不可缺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方式、手段等無疑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強其在各方面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
其次,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動手,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自己的活動信息以幻燈片、電子圖書、個人網頁的形式展現出來,親身地實踐了一次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的運用。
由上述可見,信息技術于語文課堂的運用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的影響都是積極的,重大的。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勢在必行了。
二、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語文課程更是強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過去的“填鴨式”、“教條式”、“注入式”等老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在的語文教學發(fā)展的要求了,也與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要求。但傳統(tǒng)的教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少了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學得被動,對語文學習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F在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老師主要是“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實現素質教育,而語文課程的革新與現代化,必須要求相應的教學工具、教學途徑也現代化、科學化,
1、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和學科相融,就如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
多媒體在教學上用得最廣的是多媒體的運用,因為它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tǒng)功能。教學中與語文整合,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tǒng)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
在講唐詩宋詞時,學生較難深刻地領會詩詞的意境美和把握詩人的寫作風格,如果以信息技術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講教杜甫詩歌時,我就利用了多媒體和網絡,因為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重視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所以在講課前做了個關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課件,通過音樂和畫面讓學生像看電視一樣從感觀上的聽、看來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再通過畫面想像: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的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會是如何呢?在回答問題前,讓學生搜集有關杜甫的資料,引導學生自動、自主地學習,之后,經過討論,整理資料,然后對照作品,通過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領會杜甫詩歌的思想風格。這樣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學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對杜甫這一詩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資料的實踐能力,也實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和老師在教學中“導”的地位。
2、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教學手段、教學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學內容的擴展與改革,這就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術作為教本的輔助內容與課本內容相融,擴大課本知識的外延。
語文是各學科之本,語文教師對此研究更是責無旁貸。我們應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去進行適時的教育,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樹立“大語文”觀,逐步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