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初中物理習題課的教學要從基礎知識著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精選習題,進行優(yōu)化組合,以“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素質和解題能力,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的教學方法及體會。
【關鍵詞】基礎知識 精選習題 指點引路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它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本文談談自己在習題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及體會。
一、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掌握的知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開始就要求學生每學一個公式必須弄清楚公式中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適用條件。但不要死記公式,先指導學生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定律或公式,這樣學生才能正確運用,不易混淆。解題時必須強調公式中各物理量代入的計算單位必須統(tǒng)一,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培養(yǎng)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guī)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好準備。
二、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和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關鍵。
1、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fā)學習興趣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xiàn)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運用速度公式解題時,編了這樣一道題目:我校上午8∶00早讀課,我班陳琳雯家到校的距離是3km,如果騎車的平均速度是5m/s,問陳琳雯8∶00從家動身會遲到嗎?學生解題后發(fā)現(xiàn)陳琳雯遲到了。接著提出如果要不遲到必須在什么時刻前動身。這樣編排的習題不僅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
2、從基礎知識著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優(yōu)化組合
習題練習中難易度的把握和題型的選擇很重要,太難了易挫傷學生對該科的學習積極性,應從簡單的基礎知識著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尤其注意例題的精選和習題的配套。例如,學了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后的計算,為了讓學生掌握各種題的分析求解,便精選了下面這些例題:串聯(lián)分壓,并聯(lián)分流,多開關題型的簡化,求極限等典型常規(guī)題型,并通過配套習題讓學生分析解題思路逐步完善。
3、注意一題多解
擴展學生思路“一題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例如,密度應用練習,有這樣的一道題:一銅球,質量為800g,體積為10cm3,該銅球是實心還是空心?先讓學生解答,結果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用求10cm3銅的質量的方法來判斷。為了起到一題多解的作用,便啟發(fā)學生可求800g銅的體積來和10cm3相比不是更直觀嗎?通過練習對比,找出最簡捷、直觀的解法,達到一題多解的目的。
4、注意一題多變擴展學生思路
在習題課中的“一題多變”是指從多角度、多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知識進一步精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生解答了“一列火車長200m,以15m/s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需要用多少時間?”這道題后,教師把題目改為:“如果這列火車以相同的速度,通過另一座橋用150s,那么橋有多長?”配套練習時老師將兩種題型結合為一題,如,“一列長200m的列車,勻速通過2800m的大橋時,所用時間是5min。如果經過一隧道用了100s則隧道的長度應該是多少?”。通過這種“一題多變”的習題探討,開拓擴展學生思路,使學生解題更具靈活性。
三、習題課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物理習題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筆或動口解答物理問題。大部分時間是學生活動,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指點、引路兩個方面:
1、指點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對物理知識理解不透,往往受生活中直觀感覺的影響。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找準癥結,予以指點。例如,學生在學過二力平衡后,筆者讓學生討論:“一小孩推小車,未推動”一題時,大多數(shù)學生總認為小孩的推力小于地面對車子的摩擦力,這就說明學生未認識 “靜止”是一種平衡現(xiàn)象。找到癥結后,教師提出:“如果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應用平衡力分析,”從而解開這個教學難點,使學生對概念有了進一步認識。
2、引路
對于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總結出更簡捷的解法。例如,學生在做“用一動滑輪把重為100N的物體提到9m高的樓臺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剛學到機械效率的知識,很多學生便采用:①求總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機械效率的常規(guī)思路求解,解題繁瑣,效率低。若引導學生再利用上面解題思路綜合分析,η=W有/W總=Gh/(FS)=Gh/(F2h)=G/(2F)=100N/(2×60N)=83%,發(fā)現(xiàn)此法更簡捷,學生在教師指點和引路下,順利實現(xiàn)認識的飛躍,并通過典型的各種類型習題練習,雖習題量不大。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習題課的教學不僅要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關系,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善于歸納總結的主動關系;最大程度地調動發(fā)揮學生的內在因素和他們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思維素質和快速、便捷、靈活的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