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背景及目的
21世紀,隨著社會發(fā)展步伐加快,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可謂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從以前的紙媒、廣播、電視,發(fā)展到現在高效、密集、豐富的計算機網絡,手機網絡。學生能獲取到的信息良莠不齊,而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正確有效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適合時宜、符合社會文化價值人文素養(yǎng)就很有必要。
然而,以往的德育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必須是全學科的滲透、引導,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傳承優(yōu)秀傳統,人文素養(yǎng)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只有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引導學生建立科學技術應用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準則。為學生未來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加強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主要載體,結合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體驗中,創(chuàng)作具有人文精神內涵的作品,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中,強化對是非、真假、善惡、美丑的甄別與認識。
課題的準備階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
認真研判了命題的含義,規(guī)劃課題實驗的要點,擬定了實驗步驟。
課題實施階段(2015年9月——2016年3月)
先進行實驗對象從年齡特點、興趣點、技術層次、信息技術使用習慣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對參與對象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為主要方式,結合興趣社團、參加競賽、作品投稿、命題創(chuàng)作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完成實施階段的實踐與總結。
結題階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整理匯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實踐活動、學生作品、課堂實錄、論文等實驗素材,提煉核心論點,反思不足,撰寫結題申請及報告。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通過本次課題實驗,得到這樣的結論:
1.課堂教學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從課題的導入,課堂中的舉例,練習任務的制定,對學生回答的引導和評價,作品的立意等等,都可以滲透人文知識,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開辟途徑。教無定法,但同樣的知識點,如果采用體驗探究式的方法要比用學生被動灌輸更為有效。我們倡導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探究體驗,教師充當引導者的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將人文素養(yǎng)潤物細無聲的滲透給學生。
2.充分挖掘教材知識點,構建易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學習內容
教師深刻分析教材,合理有效地根據學生水平重組本段知識點,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擴大它并巧妙地串聯相關知識,在不經意間滲透人文知識。用內容來豐富我們的課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其實也就是課程為先的理念(是給學生提供小米稀飯呢,還是提供色味俱佳的營養(yǎng)套餐呢),這些內容也為我們后續(xù)的校本特色課程搭好架子、奠定基礎。
3.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感染于無形
如:在《網絡語言》一課中,風趣幽默的網絡語言讓學生如饑似渴,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最后階段,我跟學生談到一個語言現象:臟話。這個話題很少有老師會跟學生提及,一般只是禁止,但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這些負面信息,受到一些影響在所難免。堵不如疏,老師告訴學生們,臟話在世界上所有語言里都有,網絡是現實社會的映射,因此在網絡語言中也同樣有臟話。不文明、文化程度低、沒有教養(yǎng)的人才會常把臟話掛在嘴邊,等年齡再大一些,如果你繼續(xù)無遮攔的話,就會發(fā)現沒有人愿意跟你說話,最終將失去朋友。那么對臟話的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呢?起碼的了解是必要的,不能別人罵了你你還不知道,但你可以選擇不說。臟話是粗俗的,沒有技術含量的。真正罵人的高手不吐臟字,甚至罵了你你都要想半天才明白。所以,罵人是學問,臟話不是。朋友間開玩笑經常會損對方,這是大家要學習的,對開玩笑程度的把握。一個真正有幽默感的人,既能開別人的玩笑,也能開自己的玩笑。希望同學們告別臟話,做一個有幽默感、會開玩笑的人。還有,網絡流行語,很多中高考作文里都出現了網絡語言,但這些作文最終都被判了零分。因為網絡語言不是規(guī)范的語言,我們正在學習語言的基礎階段,過多的使用網絡語言對大家形成好的語言習慣不利。因此希望同學們在上網時可以嘗試用到網絡語言,但在生活中盡量不要使用,也不要受一些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的影響,把網絡語言掛在嘴邊,以表現自己很新潮很時尚。讓網絡語言起于網絡,也止于網絡。
4.健康使用網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
引導學生看待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客觀的看待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并且正視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消極影響。先讓學生認真學習《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正確規(guī)范使用網絡,明辨是非,對網絡中的陷阱保持警惕,文明上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在人文關懷之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明辨是非、文明規(guī)范的信息意識。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本次課題實驗還存在一些遺憾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平時的工作繁雜緊張,抽時間搞教研,非常累,而且有時會顯得忙亂。
2.課題研究相關理論知識還不夠全面深入,導致指導方向也不是很堅定,研究中還有些茫然,這也會影響研究的成果的認可度。課題研究得出了一些結論,是不是可以得到推廣,還需要更多的驗證與完善。
總之,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得到鍛煉,水平也有所提升,知道了研究的艱辛,知曉了整個流程的運做,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進步,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