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是一種真實的、感性的存在??梢院敛豢鋸埖卣f:“真實”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失去了“真實”的漢語文課堂,漢語文教學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缎W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段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崩首x作為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可以將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聲音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在讀中熏陶感悟,在讀中潛移默化,在讀中沉淀積累。
一、讀得多
華羅庚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币獙W好漢語文,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fā)。小學生正處在語言發(fā)展的最佳年齡段,多讀,日積月累,文中規(guī)范的語言就會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使口齒伶俐,話說得規(guī)范,合乎邏輯,而且生動?!皶接脮r方恨少?!奔顚W生多讀,多積累,年深日久,到用時就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
1、課堂教學中
朗讀是一種語文教學手段,它對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義自見”須得“書讀百遍”。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保證讀的時間。小學語文教育專家朱作仁教授有一個精辟的比喻:一堂課四十分鐘是個常數(shù),好比一塊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講解、提問切多了,留給學生實踐的蛋糕就少了。因此漢語文課堂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學生反復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就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課后
課后多讀,除了是要把課堂上所學進行消化、吸收、積累外,還要加強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曾試過用許多手段來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意義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币龑W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把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讀物,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在反復、大量地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細心地品,慢慢地悟,豐富語言,增強語感。
二、讀得巧
多讀,又必須講究方法。課堂上適當變換“讀”的形式,做到“讀”的形式多樣化,能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如:
1、角色演讀
角色演讀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演讀時,學生們進入了角色,也就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表演不是目的,是深讀課文,感受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的手段。通過練讀、悟讀、演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在角色演讀中獲得體驗、升華情感。
2、范讀
漢語文課尤其是閱讀課,教師的語言魅力要發(fā)揮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選擇恰當?shù)臅r機,或全篇或片斷地進行范讀,不僅濃縮著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伴隨著音韻的魅力,而且隨著教師的范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會像溪水一樣同時流入學生的心田,誘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許多名家名師的閱讀課上,那清晰、流暢、富有魅力的語言,準確、真摯、熱情奔放的范讀都是多么的令人折服,成為老師們永遠的范本。
另外還有:默讀、個別檢查讀、自由體會讀、師生合作讀、分小組讀、分男女讀、配樂讀、聽錄音讀等。關鍵在于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以生為本,因生而異,科學、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
三、讀得有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以讀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讀、呆讀,也不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讀,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睂崿F(xiàn)高效的漢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在“讀”字上下功夫,而讀得有效是我們追求的核心目標。
1、加強情感體驗
指導感情朗讀的難點是體驗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準朗讀時的感情基調。善于發(fā)現(xiàn)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方能恰當?shù)乇磉_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fā)掘文章內在的思想。小學選入的一些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很深,必須通過抓重點詞句分析,抓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想體驗方能領悟。
2、創(chuàng)設情境
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聽覺或視覺的感覺,能夠體驗到表達自己感情的人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由于年齡特征,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特別容易通過視聽感受外界的種種感覺。所以,教學時可以利用道具、多媒體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感受課文情感的條件。
3、發(fā)揮想象
葉圣陶曾說過:“領會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意境因而擴大了,并且想象這意境多美,這也是一種愉快,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中看出一幅畫來,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崩首x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進入文章的意境,對朗讀效果至關重要。
4、尊重個性化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漢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尊重學生個人的理解和獨特的感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悟,從而決定怎樣把握文章的語氣,怎樣把握文章的情感。
讀是學習漢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是任何時髦的教法都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