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法。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1)學習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上新課前,老師想問問同學們,2008年的時候,你們都幾歲了?(生答),好小,大概還不記得什么事吧。你們知道嗎,2008年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歡樂和陽光,然而,誰也不曾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中國大地,造成了上萬人傷亡,幾十萬人流離失所,但也有不少幸運兒憑著愛和堅定的信念逃離了死神的魔掌。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愛和信念的腳步去認識一對地震中的父與子。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又是怎樣的一對父與子?父與子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課文中又是如何評價他們的?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嚴重的大地震)從哪兒看出的?(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還從哪里可以看出?(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這就是地震給我們造成的強烈對比。
在一組圖片的展示中深情敘說。( )
出示詞語:
廢墟 爆炸 瓦礫 混亂 顫抖 疾步 洛杉磯 破爛不堪 砸碎
在這樣一場大災難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親與兒子卻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這是怎樣一對父子?
四、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一)1、那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在這部分當中,有許多關于父親的描寫,請仔細看一看,從那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注。開始吧。
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生反饋)
2、真好,同學們從這么多地方、從字里行間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我們先來看看剛才這位同學說的,有很多人勸說父親,可他就是不離開,也就是課文中的這部分內容(課件顯示課文片段)
3、請同學們仔細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生反饋)
4、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反饋)
5、同學們的眼睛真亮,父親的回答就是簡單而且有點重復的三句問話??墒?,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懇求 (2)急切 (3)崩潰
6、父親有點兒想不通,為什么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我救兒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嗎?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7、所以那些人都勸父親離開。這些人勸阻咱們都能理解,父親的堅持你能理解嗎?
8、同學們,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9、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生反饋)那其實是父親對兒子的一句——承諾。 出示:“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全班齊讀這句話)
阿曼達的父親,你那樣堅持為什么不向大家解釋清楚呢?
10、他的懇求,焦急,甚至有點崩潰,就是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讀懂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二)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里,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說的,一起來看看這一句。(出示句子)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①1)用心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特別是哪個字,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你的心?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說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艱難,感悟父愛的偉大。
“挖”:感受——讀——其他動作?——只用“挖”?——讀——體會到?
3)還有誰對“挖”字特別有感受?帶著體會請你讀。
4)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在父親挖掘兒子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哪些動作?(搬、刨、扔)可是,這么多動作,作者只寫了一個“挖”字,你能讀懂作者的心嗎?為什么就只寫一個“挖”字?
(生反饋)
5)是啊,一個“挖”字,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一個“挖”字,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勞累和堅持。這就是作者的匠心,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師生接讀)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 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而要像這樣羅列時間的進程呢?
1)A、說體會:這位父親居然能在36小時,這么長時間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廢墟,肯定是很疲憊,又累又餓。但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實在了不起。
B、36個小時是多久?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到底是多長?(兩個白天加一個黑夜的時間,五十多節(jié)的語文課)帶著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你會怎樣讀這時間的進程?為什么?
C、在漫長的36個小時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愛,堅定,疲憊不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
2)同學們,這可是地震中的36個小時啊。也許會發(fā)生——也許會發(fā)生——
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36小時。時間就這樣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xù),父親還是一無所獲,也許他曾經(jīng)挖出了其他遇難者的尸體,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
3)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樣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諾。深深的愛。)師: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