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有效溝通在師生關(guān)系中的重要作用,師生間需要進行有效溝通來提高教學效率。而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其技巧與策略。
【關(guān)鍵詞】:師生關(guān)系;有效溝通;溝通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溝通
“溝通”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使兩方能通連”。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而有效溝通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shù)乇磉_出來,以促使對方接受。師生溝通不同于批評,它多指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然后進行交流,從而達到觀點和情感上的契合。
二、師生間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一)、教學過程需要有效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溝通尤其重要,教師通過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圖片或者圖形以及一系列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學生通過聽、說、讀、寫接受和理解信息。師生間進行了有效溝通,才能彼此傳達信息,得到更好的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與準則,只有將教科書中抽象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理解,這才算是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學生真正學到東西。
(二)、師生關(guān)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guān)系之一
師生關(guān)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jié)成的相互關(guān)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師生關(guān)系是學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是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校風、教風、學風的整體反映和最直觀反映。師生關(guān)系狀況投射出學校的價值取向、人際關(guān)系狀況、管理水平等。師生關(guān)系作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對學生在校的發(fā)展和今后的成長都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師生關(guān)系的維持與發(fā)展則靠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了,只有師生間得到了有效的溝通才能更好地交流,師生關(guān)系也就更好地發(fā)展。
三、師生間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一)、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一個人的心情好壞大多時候會表現(xiàn)在面部、語言以及肢體動作上,一旦這些信息傳遞給別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人。在課堂上,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到不同學生的關(guān)注,教師的心情則會影響其教學的過程,以至于影響教學效果。比如說讓一位面帶笑容的教師上一堂課,那么學生們會因為老師的笑容而放松心情,也更加愿意聽課的內(nèi)容,同時師生間的交流也變得容易許多,于是就做到了師生間的有效溝通。
(二)、教師要有愛心
\"愛心\",是師生溝通的根本。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個體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刻體會這一點,要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老師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尊重學生、愛學生。每個學生都有才,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成功,這是教育的本質(zhì)和意義。特別是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更應偏愛他們。為人師者,平時一定要高風亮節(jié)、為人師表,首先要愛護和關(guān)心學生,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三)、正確對待學生
1、尊重學生
傳統(tǒng)的師生關(guān)系等級森嚴,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只能是無條件地服從和接受,教師動不動就對學生施以指責、訓斥甚至是威脅,對學生的觀點施以教師自以為是的、正確的價值判斷,缺乏對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解讀。新型的師生溝通,首先應該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之上,學會傾聽學生真實的心聲,讓學生有機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其內(nèi)心世界。無論學生的想法對與錯,教師都應尊重,正確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想要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教師要給每位學生發(fā)言表達自我的機會,不讓學生變得不愿意發(fā)言。
2、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得到認可,在孩子們的世界里,教師的話帶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他們都希望自己能被肯定。這就需要教師適當鼓勵學生,無論成績好壞,教師都不該單角度評價學生,對于成績相對差的學生,教師更應用正確的方法鼓勵他們,不要讓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覺得自己被老師放棄了。
3、理解學生
師生間若是不能夠相互理解,在很多時候會對某些問題發(fā)生沖突,然而學生不能告很好地理解教師的做法,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能夠理解學生的想法及心理,將自己的想法用學生能接受的形式傳達給他們,讓師生和諧相處。另外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從學生發(fā)展與成長、教師個人發(fā)展與成長的角度認識理解學生的意義與必要性。全面評估自己的價值信念系統(tǒng)和經(jīng)驗體系,既認識到它們的珍貴,又認識到它們的局限與不足,認識到它們可能妨礙自己的視野與思考,抱住它們不放可能會使自己因循守舊,因而可以暫時放它們于一旁,以一顆全無偏見的真誠之心來接納學生、了解學生、理解學生。
參考文獻:
[1]傅建明 李勇.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4
[2]傅軍 崔建平.略論師生溝通對中學生心理安全的影響[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9月下半月刊):11-13
[3]李正云.談理解性師生溝通的意義及要素[J].上海:思想·理論·教育,2002(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