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本文論述根據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特點,體驗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背景的基礎上,設計符合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特點的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體系。
【關鍵詞】:獨立學院;體驗式教學;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體系
一、引言
隨著教育廳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的出臺,全國各大高校都積極響應,每年5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系列活動?;顒釉碌膬热葚S富,有“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情景劇比賽”、“心理微電影大賽”等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構建和諧心理校園氛圍,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
獨立學院學生絕大多數擁有較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自小有更多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機會和條件,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強,對于各種課外活動參與意識較強,組織和活動能力較強,適應環(huán)境較快。但是和普通本科招收的學生相比,心理方面有著許多明顯的不足。首先是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吃苦精神,干事“三分鐘熱度”缺乏戰(zhàn)勝惰性、抵制誘惑的意志力,自律能力較弱[1]。
筆者所在的學校,通過近10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測評,了解到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于:良好的基本素質,實踐及動手能力較強,有著獨立的個性特征;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現為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學習目標不明確,成就動機不高;處理人際關系“自我中心”色彩較強。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就有意識地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體系的構建
體驗式教學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 世紀初( Knapp ( 1994年) , 并且與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進步教育運動享有共同的哲學基礎。杜威把真實的學校生活作為研究對象。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經驗為中心[2][3]。從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層面分析,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本質上是一種體驗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謂體驗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通過在真實模擬環(huán)境中的具體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達成共識,然后通過反思、總結積累為理論或成果,最后將理論或成果應用到實踐中。
筆者所在的學校最早于2012年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了這項活動,這項活動的思路是以競賽的形式 ,以學生團隊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樂觀心態(tài)、合作能力、釋放負性情緒、應對逆境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它主要通過團體心理游戲,結合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性特征,整合了體育競技運動會的競技性特點,形成了趣味心理運動會的活動思路。
三、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以2016年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為例,活動設計包括三個區(qū)域:運動熱身區(qū)、趣味競技區(qū)和體驗提高區(qū)。運動熱身區(qū)通過熱身操熱身,使學生盡快進入活動氛圍;通過團隊組建,隊旗、口號的設計以及展示,增強團隊的合作性和凝聚力。趣味競技區(qū)設計五個競技項目,促進團隊團結合作,相互競賽。體驗提高區(qū)設計三個體驗項目,分享個人心得,并把活動感悟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設置在寬敞開闊的場所,活動融合和了心理、競技、趣味等特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有較好的收效。參加活動的學生均是各系骨干,有很好的素養(yǎng)和領悟能力,能體驗到活動的各種特征。隨后在自身班級主動開展此類活動,促使趣味心理素質拓展的效果在其他同學中延伸,收到以點帶面的教育效果。
綜上,無論是從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趣味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完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全面提升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
參考文獻:
[1]易鳳霞,祝文,李文兵.獨立學院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與思考[J].企業(yè)導報(職業(yè)教育)2011,(11 ),188-189.
[2] 銀星嚴. "高校心理課體驗式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 2010(14)
[3] 倪海珍. "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