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躍著三種類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正派市民和新派市民,而《離婚》就為我們提供了這三類市民形象,以此揭示北平特有的市民性格特征和市民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離婚》;市民形象
《離婚》是老舍自己較為鐘愛的一部作品,在西南聯(lián)大講課時,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最好的小說是《離婚》。同時,老舍在其《我怎樣寫〈離婚〉》一文,如此描寫當時暢快的寫作狀態(tài):“……原定于8月15日交卷居然能早了一個月,這是生平最痛快的一件事?!庇纱丝梢?,老舍對于《離婚》完稿的喜悅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躍著三種類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正派市民和新派市民,而《離婚》就為我們提供了這三類市民形象的典型。
一、老派市民
北平作為幾代封建王朝的首都,逐漸形成了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這種傳統(tǒng)文化心理支配著老派市民的思想與行動,因此,守規(guī)矩、講禮節(jié)、敷衍軟弱、因循守舊成為他們共同的性格特征。
《離婚》中的張大哥是老派市民的代表,是北平傳統(tǒng)文化的化身。張大哥的思想是保守、封閉的,他一直堅定地認為“世界的中心是北平”,“除了北平人都是鄉(xiāng)下人,天津、漢口、上海,連巴黎、倫敦,都算在內(nèi),通通都是鄉(xiāng)下?!?/p>
張大哥喜歡平和穩(wěn)重、井然有序的生活,而在他看來人類得以繁衍和平穩(wěn)發(fā)展的基石是婚姻。因而,小說一開篇便介紹道:“張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和反對離婚?!庇纱?,張大哥熱心為姑娘小伙們穿針引線。至于自由結(jié)婚,張大哥是不認同的,對于老李為了心中的“詩意”而要離婚,更是無法理解的。張大哥靠著一頓涮羊肉,愣是將老李從虛幻的“詩意”拉回到現(xiàn)實,沒離成婚,并接來了鄉(xiāng)下的太太和孩子。
張大哥的人生哲學是不得罪人,不但不得罪人,而且還熱心助人。單是幫助老李接家眷便可充分體現(xiàn)他的熱心。從租房子、置家具、弄爐子、裱糊墻壁、買茶壺茶碗,張大哥一手包辦,全都安排得妥妥貼貼。張大哥并不知道在幫人的同時,卻又在害人。他勸老李從鄉(xiāng)下接回了太太,但老李與太太卻是同床異夢,勉強維持這段沉默的婚姻,這令老李苦惱不堪。
張大哥保持著古舊的生活情調(diào),遵循著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恪守著封建宗法的人倫關(guān)系。老舍通過張大哥這一典型的老派市民形象,對那種積淀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包括倫理道德、等級觀念、風俗習慣等古老傳統(tǒng)和長期封建專制對人們心理及生活的影響作了深入的發(fā)掘。
二、正派市民
老李是小說里僅有的一位稍具亮色的人物,他是財政所一個忠于職守的科員。他人品好、有學識,是財政所唯一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也是唯一能坐在那里干點實事的人。
老李是個正直的好人,他也熱心助人,比起張大哥的熱心老李更顯得誠懇。在張大哥的兒子被捕后,唯有老李一人誠意去營救。他主動找小趙幫忙并給了他250塊錢,而且還把自己押給小趙:“我給他一個收拾我的機會,他只要能救出天真來,對我是怎辦怎好?!崩侠钸@樣做,確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氣概,在那個敷衍的社會里是難能可貴的。
但老李又是個俗人,他也經(jīng)常不得不去做一些違反自己心境的事情。他“頂不喜歡隨俗,而又最怕駁朋友的面子,還是敷衍一下好吧?!崩侠畈皇莻€強者,他經(jīng)常屈服于現(xiàn)實,“不敢和無聊、瞎鬧、硬碰一碰”。當自己的太太被小趙作弄當眾出了丑,老李不敢對小趙有任何異議,而只會回家大哭一場——哭自己無能,罵自己是怯貨,哭世界是一片沙漠。但哭罵后,還是“認命”,第二天還得照舊去敷衍。
最讓老李苦悶的是他的婚姻,老李有其對心中“詩意”的追求:“一個還未被實際教壞了的女子,激情象一首詩,愉快象一些音樂,貞純象個天使?!比欢F(xiàn)實卻并非如此。老李傾慕鄰家那頗具“詩意”氣質(zhì)的馬少奶奶,他只能躲在自家的屋檐下,用哆嗦的目光追隨他的意中人。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老李,別無選擇,“為太太他得活著;為責任,他得活著,即使是不快樂得活著?!崩侠钪荒苣S持著這段無愛的婚姻。
老李有著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美德,雖然他們有著新觀念、新思想,可最終還是傳統(tǒng)觀念占上風,無法沖破自己構(gòu)筑的精神圍城。
三、新派市民
在殖民地化的中國社會,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除了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也用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文化思想腐蝕中國人的靈魂,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大批受西方現(xiàn)代文明影響的新派市民。他們的思想逐步“洋化”,人性也開始異化?!峨x婚》中的小趙和張?zhí)煺婢褪抢仙峁P下新派市民的典型。
與老派市民求穩(wěn)、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不同,新派市民求動、求亂,他們不僅道德淪喪,更是以極端利己主義至上。小趙便是一個鮮明的反面形象。此人極其庸俗下流,而且陰險狠毒,兩面三刀,偽善且見風使舵。他“沒有道德觀念”,“不承認人應有良心”,甚至連老實、善良的李太太也從被騙赴宴、當眾出丑的切身體驗后咒罵:“沒有見過這么壞的人?!彼c所長太太合謀收拾老李。吳太極丟官后,他設計讓老李頂,又讓吳太太因此糾纏老李大鬧不止。張大哥的兒子入了獄,他乘機打劫,不僅得了老李的250元錢和張大哥的兩張房契,還誘騙張大哥的女兒張秀真。
小說中的張?zhí)煺骐m不像小趙那般罪大惡極,卻是又一個令人厭惡的新派市民形象。他年輕,念著大學,受過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熏陶,應該是備受期望的青年。而他——“漂亮、空洞、看不起窮人,錢老是不夠花?!^發(fā)很講究,不出門時永戴著壓發(fā)的小帽墊。愛看跳舞,假裝有理想,皺著眉照鏡子,整天吃柑。拿著冰鞋上東安市場,穿上運動衣睡覺。每天看三份小報,不知道國事?!彼麩o事生非,稀里糊涂地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險些嚇死。但在出獄后,卻又擺出一付英雄的架勢——因為他做過牢。這就是張?zhí)煺?,胸無點墨,圖慕虛榮、貪圖享樂、輕浮自私。
老舍以漫畫式的筆調(diào)來描繪新派市民,體現(xiàn)了他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反思。老舍對西方“個性解放”、“自由戀愛”等文化思潮,一直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盡管“個性解放”在西方社會曾起過作用,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中也起過作用。但老舍能清醒地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市民社會里,他們絕不可能徹底洗滌市民的文化心理。由此可見,老舍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批判是務實的、深刻的。
《離婚》揭示了北平特有的市民性格特征和市民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固守著因襲的生活方式,排斥熔化和改造著新鮮思想和怪異文化。”透過這部小說我們可以感受到老舍對這三類市民形象的文化批判視角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李潤新,周思源,老舍研究論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宋永毅,老舍與中國文化【M】,學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