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承載著文化傳承、文化解讀與情感教育諸項文化功能。在推進文化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大繁榮過程中,一個值得重視的方面是博物館的文化傳播。近年來。不少博物館也注意到了這個方面,情況開始有所改善,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博物館,在時代變遷與社會轉(zhuǎn)型中,要苦練內(nèi)功,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
【關(guān)鍵詞】:博物館;功能;文化傳播
由于時間漫長的進程,很多事務(wù)成為了歷史,已經(jīng)遠去的歷史很多細節(jié)已經(jīng)無人知曉了,大概的事件的輪廓卻很有可能留在了各種文物上面。例如青銅器上面的雕刻,陶瓷上面的筆劃等等,以及每個時代所出土的文物都反映出那個時代特有的風土人情。于是,為了讓后人了解過去的故事,留住文物身上的歷史價值,博物館應(yīng)運而生。博物館作為保留和收藏人類歷史文明的一個特殊的地方,有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能,例如對文物進行收藏保管,對文物進行各種考古研究,向社會大眾傳播人類文明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博物館的工作情況來看,很多博物館都把重心放在前面兩個功能之上,就是把博物館的傳播功能給弱化了。實際上,博物館作為收藏文物最直接的地方,傳播文化應(yīng)該是最有效的,所以,博物館更應(yīng)該承擔起傳播歷史文化的功能。近年來。不少博物館也注意到了這個方面,情況開始有所改善,本文將對博物館的傳播功能進行更加深入探討,希望對博物館在執(zhí)行這方面的功能是能夠起到一些作用。
1、博物館自身要明確自己在傳播歷史文化的功能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博物館作為收藏安放各種珍貴的歷史文物的地方,不必多想,其地位肯定是比較重要的。其實,文物作為承載歷史的最重要的物證,對于傳播歷史文化肯定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博物館必須要把自己看做是傳播歷史文化這一任務(wù)中的帶頭者。一個博物館必須要對自己要傳播的文化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保證要給各位來訪者帶來社會提倡的正能量。同時,一定要緊跟社會及政府提倡的各種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八榮八恥,和諧社會,低碳生活等等,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表現(xiàn)出中華名族特色的歷史文明,將歷史文化與當代文化結(jié)合在一起,古為今用,才是傳播歷史文化的最重要的意義。
博物館的傳播功能對于成年人來說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意義是個不相同的。成年人對世界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對歷史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所以,參觀博物館對于成年人來說更多是的欣賞藝術(shù),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更加厚重的文化氣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對人生的思考的成熟度。而對未成年人來說,他們對于世界的各種知識正處于一種積極的吸取狀態(tài)中,對所有的事物都是好奇的。所以,博物館應(yīng)該要讓引導參觀其中的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做人做事以古為鏡,形成是非黑白觀念,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如何增強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功能
2.1 提高所陳列的文物的品質(zhì)
現(xiàn)在很多博物館用的還是老舊的陳列方式,就是簡單的將博物館展品陳列出來,在下方配以文字和圖片進行解說,然后就這樣把所有的文物單點的陳列成一排,讓參觀者就這樣慢慢的走過各種文物,通過自己參觀和閱讀文字簡潔來了解各種文物,十分單調(diào),一點兒也不生動,很多參觀者走完一個展館之后只有一種感受——很累并且沒有任何的收獲。
其實,目前的科技發(fā)展十分發(fā)達,博物館應(yīng)該積極的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來展現(xiàn)文物的全貌和其背后的故事。例如,博物館可以將很多文物合在一起,做成一幅流動的歷史畫卷,將當時的風土人情,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都表現(xiàn)在里面,甚至可以做成活動的圖,將古時候的一個節(jié)日或春夏秋冬都用最直接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其次,可以利用聲音,畫面等各種方法增強參觀者的體驗感受??傊?,提高各種陳列展覽品的展示水平才能夠真正的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
2.2 提升博物館的服務(wù)質(zhì)量
博物館的所有工作人員有很多,例如門口的保安人員,室內(nèi)的引導人員,展示廳內(nèi)的解說員還有清潔人員等等。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應(yīng)該注意自己的工作素質(zhì),提高自己的服務(wù)意識和態(tài)度,要給參觀者一種舒服的感覺。首先,保安,清潔人員和引路人員要保持禮貌,時刻保持微笑,注意儀容儀表,因為你們也會代表著博物館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解說人員,解說人員一定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語調(diào)和枯燥的語氣去給參觀解說各種展覽品。解說員自己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對所解說的展覽品的基本情況、背景甚至是當時的整個社會背景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銘記于心,然后在用比較有趣和幽默的形式給參觀者說出來,提高參觀者的了解欲望和興趣。然后最好做到有問必答,并且專業(yè)知識過硬,要能夠答得上來。服務(wù)質(zhì)量也是很重要的,決定博物館能不能夠很好的發(fā)揮它的傳播功能。
2.3 提高文化傳播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館的傳播功能的重點不是傳播好文物的相關(guān)知識和介紹歷史文化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傳播社會文化,社會觀念和當代的社會意識。所以,提高文化傳播的水平是博物館發(fā)揮傳播功能中應(yīng)該注意的地方。我們應(yīng)該要清楚,傳播文物和歷史知識只是表面作用而已,所以無論是解說員還是博物館的全體人員都應(yīng)該明白要把重心放在哪里。例如,解說員在解說的時候,可以不要在背景資料或者其他表面知識中做過多的介紹,更多的解說這個展覽品背后所表現(xiàn)的一個價值觀念或者人生態(tài)度,或者蘊含的哲理。例如,在解說抗日時期的一些文物時,解說員更多的重心應(yīng)該放在的是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如何的殘酷,通過這件展覽怎樣可以看出來,呼吁大家要珍惜目前的和平時光,感恩前輩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犧牲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時光,而不是把重點放在這件展覽品的材質(zhì),設(shè)計等不太重要的地方。通過這樣的講解,才能夠?qū)⒂^博物館的作用最大化,參觀者的收獲才不會只停留在表面的對于一件展覽品的基本認識,才會深入的產(chǎn)生感悟和體會,形成自己的思考,學到人生的哲理。只有做到這樣,博物館的傳播文化的功能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果。
2.4 博物館內(nèi)部之間,所有博物館之間可以分工合作
傳播文化是說有博物館都應(yīng)該做到的責任,應(yīng)該要大家一起承擔。實際上,一個博物館所能夠做到的傳播文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一家博物館的展覽品是有限的,不可能涵蓋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文化,所以,所有博物館分工合作,大家一起分擔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要做到有效的傳播,筆者建議所有博物館可以成立一個博物館小組,然后就把每個博物館的主題確定下來,盡量做到不要重復而又面面俱到,這樣,傳播的文化才能盡可能的廣闊而全面。
其次,一個博物館的內(nèi)部也應(yīng)該分工合作。各個部門的工作要有明確的界定和分工,不要混亂和分工不明。部門之間分工清楚,互相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博物館的工作效率,提高博物館的工作質(zhì)量,從而提高文化傳播的質(zhì)量和效率,更好地執(zhí)行文化傳播的功能。
總而言之,博物館應(yīng)該要明確自己在傳播文化這方面的重要性,積極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和義務(wù),改善博物館自身的不足,通過各種方法提高自己在文化傳播方面的水平和影響力,滿足當代社會人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只要博物館都積極行動起來,筆者相信,以我國豐厚和厚重的文化實力,國名的文化綜合素質(zhì)一定能夠得到相當大的提高和升華,促進我國的文化發(fā)展,提高國民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 孫莉莉. "論檔案的文化傳播功能與實現(xiàn)路徑[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0(03)
[2] 李絢麗,魏鎮(zhèn). "提升高校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的幾點思考[J]. 中國博物館. 2013(01)
[3] 李門麗, "提升地方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的管窺[J]. 中國博物館.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