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版權意識日益重視,網絡小說與影視改編實現對接屢見不鮮,無論是學界還是業(yè)界都掀起了一股“IP”熱?!癐P” 劇是伴隨觀眾的口味和偏好的變化應運而生的。從“IP”劇的傳播過程來看,傳者、受者、傳播環(huán)境、媒介之間相互作用、而良好傳播效果則得益于對傳播規(guī)律與傳播策略的把控。本文也將分析“IP”劇在各個階段的普遍傳播策略以及創(chuàng)意傳播策略,進而分析其傳播路徑,掌握其傳播特點,為“IP”劇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IP”劇;傳播策略;傳播效果
“IP”劇是指購買其他藝術作品版權后翻拍的電影或電視劇。由于商業(yè)價值變現,行業(yè)跨界融合趨勢加快,出版人多從版權產業(yè)的角度開發(fā)作品的最大價值,開發(fā)相關的衍生品,而互聯網影視出品方影視制作與網絡文學等疊加,創(chuàng)造“互聯網+,通過生產文化產品,在網絡醞釀,引導流行趨勢,獲得粉絲的追捧效應,拍攝影視劇等,刺激消費者精神需求,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
(一)前期宣傳造勢,吸引公眾眼球
對于“IP”劇的前期宣傳,要盡可能地擴大輻射范圍,吸引受眾注意力。前期宣傳造勢的核心就是通過病毒式營銷傳播達到未播先紅的狀態(tài),利用高人氣劇本助推宣傳、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議程設置功能進行宣傳、利用粉絲群的口碑效應擴大影響力。
(1)高人氣劇本助推宣傳
媒介融合時代,網絡文學作為最大的IP源頭之一,衍生出紙質圖書出版和網絡自制劇等載體形式。這是網絡文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網絡文學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產生了一批優(yōu)質作品,另外資本看好網絡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網絡文學方向發(fā)展符合各方利益。所以,利用高人氣劇本助推宣傳,是因為這些作品具有較好口碑和廣泛受眾基礎,而且也迎合了受眾的審美需求。從《三體》、《盜墓日記》等大獲成功可見網絡自制劇的潛力巨大。
(2)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設置話題進行宣傳
傳統媒體方面,通過電視、報紙等加以宣傳,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利用震撼的電視預告片、發(fā)布會、首映禮、專題節(jié)等一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往往能夠達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時代,社交類新媒體信息含量大、互動性強、草根性,新媒體特別是微博的信息全民分享特點,宣傳效果明顯強勁,無論是在宣傳的廣度、效度、關注度方面空前增強,這種宣傳的全民參與性,更能夠吸引網民的圍觀,而且口碑傳播的扁平化特點,更加具有互動性。
(3)利用粉絲群進行傳播擴大影響力
意見領袖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是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意見領袖實現進行信息的把關,信息再經過兩級或多級傳播擴散開來。粉絲群是最早接觸到改編劇的受眾,是最忠實的支持者,是傳播過程中的意見領袖,是一種潛在的傳播資源,利用粉絲的忠誠度和信任度,以粉絲群為中心,不斷進行信息推送,制造話題,逐漸擴大影響力。小米營銷的參與感法則,就是首先在論壇中,發(fā)酵自己的第一批忠實用戶,然后通過社交媒體的口碑營銷實現宣傳的低成本,高影響力的宣傳,其主張,產品就是發(fā)動機,社會化媒體就是加速器,用戶關系就是關系鏈。
(二)中后期宣傳,強化“IP”劇地位
前期宣傳僅是影響受眾的第一步,如何維系并持續(xù)與受眾的粘性至關重要,鞏固“IP”劇本身的影響地位,需要與一線平臺強強聯合、加強傳與受眾之間連環(huán)傳播互動、利用多媒體互動整合傳播,將宣傳的影響力定位于受眾的心智之中。
(1)與一線平臺強強聯合
電視劇的播出形式日益多樣化,盡管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還是基于廣告為主,但是在對“IP”劇的傳播上,更加傾向于選擇收視率較高的平臺進行宣傳,同時在網絡平臺上,則選擇騰訊、樂視、愛奇藝這樣的網絡視頻平臺。實現雙贏共贏的目標。
(2)加強與受眾間的互動反饋傳播
隨著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的發(fā)展,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以及同步性的特點,利用意見領袖與議程設置的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線上帶動線下的獨特優(yōu)勢,達到完美的傳播效果。播出之后,通過各種平臺與受眾進行互動,回應各種質疑與吐槽,槽點越多,觀眾對劇情也就會有越多的關注;特別是最近彈幕的出現,更有利于搜集觀眾的意見和建議,讓觀眾決定劇情的發(fā)展方向,更加注重受眾參與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并邀請受眾現場參與,網民將自己參與活動的感受和經歷通過微博、微信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通過網友們的上傳、轉發(fā)、評論,讓受眾參與分享擴大宣傳的效果,從而實現受眾參與感反饋式傳播互動。小米手機在運營中強調吐槽也是一種反饋,一種參與。通過“橙色星期五”的互聯網參與模式,通過自身的宣傳平臺互動參與,收集反饋,及時更新反饋,實現參與式傳播互動,使口碑效應最大化。
(三)內容為王,內容也是一種傳播策略
“IP”劇通過前期和中后期的傳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在每個宣傳階段,都考慮了在每個節(jié)點的特點,進行造勢傳播。無論是發(fā)揮傳統媒體在信息的權威性的特點,還是發(fā)揮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新媒體,交互性,草根性等方面的全民參與性特點,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與造勢傳播。除此之外,也充分發(fā)揮意見領袖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作用,利用的粉絲優(yōu)勢進行宣傳,當然受眾群體,特別是粉絲群體的口碑營銷傳播了巨大的作用。
(1)內容為王,內容傳播注重社會價值
營銷宣傳與內容之間是一種0和1的關系,沒有內容,大肆地的宣傳運動只是一種噱頭式傳播,病毒式營銷固然具有它在宣傳規(guī)模方面的價值,如果利用質量下乘的的作品翻牌來敷衍受眾的需求,失去的將是受眾信任與忠誠,最終走向沒落。該質量的劇本需要反映受眾的需求,挖掘受眾喜聞樂見,如同新聞一樣,告訴受眾應知、未知、想知的新聞,真正站在受眾的角度審視問題,實現用戶的關系的協同。
(2)實現數字時代創(chuàng)意宣傳,從PGC到UGC深化與受眾分享經濟紅利
2011年“酷6”今開始實施UGC掛廣告分成計劃,實現與用戶的分享經濟。只有實現與用戶的共贏,才更能實現用戶的參與感,從而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激發(fā)受眾共享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要注重創(chuàng)意傳播的核心要素,溝通元,即指基于內容文化單元,它凝聚了生活者感興趣的內容和最容易引起討論和感興趣的話題,一旦投入數字生活空間,進會迅速引起關注,激發(fā)生活著熱烈的分享、參與和討論。并且,在傳播者與生活者的討論之中,溝通元不斷的豐富和在創(chuàng)造,并不斷的延續(xù)傳播。受眾可以通過自身對身邊用戶的第一手了解,進行網絡文學寫作品的創(chuàng)作,實現經濟分成,而且還會通過這種網絡模式下的經濟分紅,影響其受眾用戶參與進來,于潛移默化之中,形成一種共生共存的傳播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余力. 網絡小說改編劇的傳播策略探析——以《美人心計》為例[J]. 媒體時代,2011,04:65-68.
[2]覃思思. 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與傳播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
[3]王爽. “IP”熱的傳播學解讀[J]. 傳媒觀察,2015,08:23-24.
[4]創(chuàng)意傳播管理/ 陳剛等著.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1
[5]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黎萬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