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基于語言實際應用的詞塊法是提高學生詞匯學習效率、提高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對詞塊學習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詞塊學習,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
【關鍵詞】:詞塊;詞塊教學法,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1.引言
詞匯作為語言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方面能力的前提。因此,結合實際探索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使之運用課堂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當前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介紹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依據(jù)詞塊教學法的相關理論,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該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特點進行探討。
2.高中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語音、語法與詞匯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詞匯教學一直都被視作 “短語搭配”、“句型結構”、“篇章理解”的先導,在每一教學模塊的授課之前進行集中講解,其過程一般為:(1)呈現(xiàn)新單詞;(2)糾正讀音;(3)解釋意義;(4)搭配、例句的展現(xiàn);(5)列舉衍生詞匯。教師作講解,學生聽講并記下筆記,課后用練習鞏固記憶,并背誦單詞。然而,在記憶單詞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只是翻來覆去的記憶單個、孤立的詞匯,很少有學生真正做到“將詞匯代入句式運用中記憶”。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尤為如此,對詞匯孤立的記憶,導致學生陷入“記了又忘,忘了又記”的低效率循環(huán)中,這種機械、枯燥的方式最終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看似已經(jīng)記住了詞匯,在口頭表達時卻仍然開口即錯,下筆更是漏洞百出。搭配不當、句式雜糅、結構堆砌等錯誤屢見不鮮。比如在寫作中若要表達“無論下雨還是天晴,志愿者們總是會去幫助這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而老人們也很感激他們”,某位學生會寫為“No matter raining or sunny, volunteers always help these old men’s life are difficult. But old men are grateful to them for something ”?,F(xiàn)實情況是,學生和教師都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在實際運用環(huán)節(jié)中,學習效果卻并不理想。
筆者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對于詞匯教學的內涵認識不足,認為教授“詞匯”就是教授“單詞”。詞匯教學,需要在句法結構與語體方式上融入語境來說明單詞的實際意義。若教師僅僅是以“講授知識”來講解單個單詞,脫離應用,脫離語境,學生對于詞匯的掌握情況必然會出現(xiàn)問題。
再者,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詞性—語法”為中心,詞匯的掌握處于“固定結構”的附屬地位。即認為掌握了固定結構,那么將單詞往結構里面套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實際語境下選擇何種詞匯,如何保證表達正確,學生并未建立清晰的概念。于是,學生在表達時便出現(xiàn)了諸如big sea(大海)、I think I can’t(我想我不行)等等錯誤??梢?,僅僅是記住了單詞和固定語法結構,并不能保證學生正確的理解和表達。
3.詞塊的概念及其理論背景
學生記憶單詞需要策略,教師教授單詞時也需要策略。教師在講解單詞時,不應只是單獨的單詞釋義。將聽、說、讀、寫結合,置于語境之下講解,從“知識講授”轉變?yōu)椤敖虝嶋H應用”。詞的句法功能、搭配意義和感情色彩便是語境運用在詞匯上的體現(xiàn)[ 李太志. 2004, 詞塊—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切入點[J]. 教育探索(11):66。],而詞匯與句法的結合點便是詞的搭配關系(collocation),在這個基礎之上,詞塊(lexical chunks)這個概念應運而生。在語言交際之中,詞塊出現(xiàn)的頻率大于單個單詞,與語境、語法相互聯(lián)系,形式較為固定。語義上,脫離了單純“詞匯搭配”的局限,擴大到語篇的范疇。因此,在當今突出應用的教學趨勢之下,基于詞塊的詞匯教學,對于系統(tǒng)掌握詞匯運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無疑具有極大的助益。
英語語言學界對于詞塊的具體概念尚無明確定義,在英語教學方面,可以從詞匯與句法的相互聯(lián)系來理解詞塊的意義。傳統(tǒng)教學理論認為,詞匯的作用是表義,用來說明語法的意義和范圍。語言學家Lewis認為,詞匯與句法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英語中存在著大量兼有句法和詞匯雙重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語言結構,這種模塊化的結構可以作為一個記憶整體應用于語言表達,而這種模塊化的結構便被稱做詞塊(lexical chunks)(Lewis,1997)。將詞塊分為四種類型:(1)多詞詞(poly-words),如generally speaking,by now等;(2)高頻搭配(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如look forward to,pick up等;(3)慣用語(fixed expressions),如What’s the matter? ,It is said that…等;(4)句子框架和引語,如In the one hand…in an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等。
由此分類情況可見,詞塊的范疇是將詞匯的意義與其句法功能乃至篇章意義相結合的形式,不僅僅是“短語搭配”,而是語法、語義和語境三者的有機結合,脫離了“語法為主、詞匯為輔”的傳統(tǒng)模式,這種基于詞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詞塊教學法“。
4.詞塊理論對于外語學習的意義
正如Lewis所提出的,“語言是由語法化的詞匯所組成,而非由詞匯化的語法構成(language consists of grammaticalized lexis, not lexicalized grammar)”,語言教學的核心應是詞塊基礎上的詞匯,而非單純的語法結構。詞塊并不僅是詞匯的堆砌,而是在語用和語境的基礎上拓展到短語、句子乃至篇章的范疇。在這個意義上,詞匯所在的詞塊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的記憶單元作為語言輸入單位進行儲存,并在語言輸出時作為整體提取,而非費時費力地將單詞在句式結構中切分,再根據(jù)語法結構分析其個別意義。在實際交際中,詞塊往往也是作為整體出現(xiàn),詞塊本身便結合了句法和語篇意義,學習者可根據(jù)具體語境把握詞與詞、句與句和篇章之間的關系,不用逐個單詞的理解,減輕了思維負擔,達到了在“語境中學習單詞”的目的,將“意義”與“應用”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此外,詞塊的長度一般大于單個詞,但又比整句短。實際應用時,記憶中儲存的詞塊可以幫助生成句子。詞塊本身即具有語境意義,而不用在語法原則下將詞臨時組合成句,這就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流利程度。
正如以上提到的,詞塊將語法、語義和語境相結合,避免了單個詞匯在運用時搭配不當、句式錯誤、脫離語境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準確運用。學生在語言運用時經(jīng)常會犯過度類推(overgeneralization)與母語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的問題,比如學生在寫作中間常犯的very many people與open one’s sight之類的表達錯誤或搭配不當。如能夠在概念的范疇上設置預制詞塊(prefabricated expressions),從漢英思維對比的角度將常見單詞的搭配情況作為整體進行學習,就能減少實際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的搭配錯誤,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
最后,相比初中階段,高中詞匯在數(shù)量和難度上都有極大地提升,這就需要學生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記憶詞匯。如上文提到的,詞塊的設置基于語法與語境,在教授新單詞時,以一定量的詞塊通過語境范疇進行分類,并結合“聯(lián)想”與“關聯(lián)”意義進行用法上的拓展,就能夠進一步地擴充單位時間內的記憶數(shù)量,并幫助學生區(qū)分詞匯之間的差異,提高單詞記憶效率。
5.詞塊教學法在高中詞匯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綜上所述,作為整體單位的詞塊則是語言輸出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對語言材料中的詞塊進行分類羅列,幫助學生逐漸適應并建立詞塊運用的意識。筆者在此處以一篇寫作練習為例,闡明詞塊法在教學當中的應用。
該篇寫作練習的主題是“關于中小學生的肥胖問題的討論”,題目針對高中二年級階段學生,話題屬于“生活/健康”類,在寫作練習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這一過程也可以事先由教師“預制詞塊”完成,羅列類容與之類似)盡可能地羅列出與此話題相關的詞匯、短語與句式(在這一階段,語言單位還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詞匯”、“短語”)。在羅列之后,可以將其歸納為:
單詞 短語
1.health健康
2.healthy健康的
3.lifestyle生活方式
4.fat脂肪
5.overweight太胖的;超重的 1.on a diet節(jié)食
2.take exercise 做運動,參加體育鍛煉
3.be rich in富有……
4.lose weight減肥
5.be bad for 對……不好
句式
1. As to this,a discuss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our class.
2.Some students think fatness does harm to our health,so it is necessary to be on a diet and take suitable exercise to prevent it.
3.Those who are overweight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lose weight.
在此基礎之上,需要將語言素材轉換為學生可用的詞塊激活擴散模型:
引出句段 As to this, 問題 As a result, result in,
lead to
列舉觀點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原因 This is because…
result from…
because of….
總結 Generally speaking,
In a word,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目的 So as to, in order to,
So that…
按照語篇邏輯結構將詞塊的內容進一步內化進表達之中,做到詞塊的“對號入座”,激發(fā)學生對于語言應用的探索。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正確運用詞塊,領會詞匯的真正意義,明晰詞之間的差異,在語言應用的過程中記憶掌握單詞,同時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此外,通過一定的時間的學習積累,學生已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與固定表達方式,因此,在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發(fā)掘詞塊。如《外研社版新標準高中英語第3冊》中的第四模塊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中,有很多涉及環(huán)境保護主題的詞塊,學生可以結合課文、注釋乃至課后練習歸納詞塊。此外,還可以根據(jù)語篇內容,每一模塊對應一個話題,展開寫作與閱讀理解練習,將之前寫作中用到的諸如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orld population,it is necessary for 等篇章功能的詞塊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復習,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除了以上方式之外,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表達方式上母語與目的語對比、課文復述、缺詞填空等多種手段來達到詞塊學習的目的。通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相對于機械的記憶單詞短語、句型結構,在應用中融入詞塊學習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詞匯意義與用法,提高了學生在識別、拓展、歸納、聯(lián)想及生成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
6.結語
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點,而詞匯學習是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運用詞塊教學法,能夠在語言實際運用過程中幫助學生的形成有效率的單詞記憶方式,提高詞匯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詞塊法為英語詞匯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英語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 Becker. J. The Phrasal Lexicon[M]. Cambridge, Mass Bolt and Newman, 1975:70-73.
[2]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3] Wilkins, D.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4] Wray, A. amp; Perkins, M.R. The Functions of Formulaic Language: An Integrated Model[J].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2000,(20):1-28.
[5] 柴宏琳. 關于詞塊教學對高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促進作用的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6.
[6] 嚴維華. 詞塊對基本詞匯習得的作用[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3(06):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