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作品的內在價值,來源于創(chuàng)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誠懇的態(tài)度。姜文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也許不是所謂的電影手法,而是對于生活不一樣的感悟,也正是因為不一樣才有了區(qū)別于他人的風格。
【關鍵詞】:姜文;風格化敘事;硬漢形象
姜文原名姜小軍,河北唐山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導演。他和葛優(yōu)以及陳佩斯被認為是中國三大實力派藝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又被港臺許多人士形容為內地“張學友”。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后,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四處遷移的生活和不對的特殊環(huán)境對姜文產生了不小影響,同時也大大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少年時代的姜文則相當調皮,愛和人斗智慧。中學時代姜文遇見了好朋友英達,在交往中受到英達父親英若城的影響,遂喜歡上了表演。
1990年后的那段時期,姜文的興趣從表演轉向了導演,盡管他有辦法盡自己所能去改變一部影片的劇本狀況,但卻很難像導演那樣從整體去把握一部影片的風格。1992年,王朔送給姜文一本新出刊的《收獲》,上面發(fā)表他的一篇新小說《動物兇猛》。那晚上姜文一口氣看完了這篇6萬字的小說,激動得徹夜難眠,并且下決定一定要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王朔拒絕了姜文讓他做編劇的邀請,只能選擇親自動筆的姜文改稿之后的劇本多達9萬字,并且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技驚四座,姜文的導演才華迅速得到肯定。用去25萬尺膠片的影片創(chuàng)下了1995年中國最高票房記錄,共計5000萬人民幣?!蛾柟鉅N爛的日子》,采用的是黃綠色的影調,描繪文革時代青年的青春往事,黃綠色光影的運用,符合青春的主題,懵懂、莽撞、充滿希望,也符合人物的心境,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唯美又有點憂傷的青春故事。利用光影、影調去渲染氛圍、感染觀眾,或許也和姜文參與過話劇表演有關,形成了他的一個獨特風格。這部電影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片中馬小軍就是現實中的姜文,所以才會塑造一個生活在文革時代,但并不像大多數文革中的青年,積極投身革命的“紅衛(wèi)兵”,而是屬于那一類中間人——在政治上沒有被打擊,但也不是“造反者”和“紅衛(wèi)兵”,所以他在無人看管的高度自由中放縱著自己狂熱的青春。在大多數歌頌青春的電影中,都會給主角一個正面形象,而馬小軍卻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翹課貪玩、隨意撬鎖進入別人的家……但這樣不太優(yōu)秀甚至壞壞的馬小軍,卻更加接近真實,讓人覺得親切,這就是姜文自身的經歷,也是塑造的人物的特別之處。《鬼子來了》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有特點。在大多數片子中,一般把鬼子塑造為面目猙獰、可恨的人,而抗日軍民往往正氣凜然,而姜文卻沒有按常規(guī)出牌,他從另一個角度去塑造人物,一個往往被人忽略的角度。馬大三本分、善良但卻懦弱怕事,愛貪小便宜,民族意識淡薄,他很好的體現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哲學以及中國農民的劣根性。姜文獨辟蹊徑,使得自己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最獨特的一筆。這一特點也體現在《太陽照常升起》中的瘋媽,小隊長,性壓抑的梁老師,《讓子彈飛》中的張麻子等人物塑造上。
風格化的敘事也是姜文電影的一大特點: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拉開帷幕的第一個畫面就是表現毛主席雕塑的不同側面的鏡頭,穿著綠軍裝打著腰鼓的解放軍,綠皮大卡車,隨處可見的紅色標語,伴著這些鏡頭的是慷慨激昂的贊頌毛主席的紅色革命歌曲《毛主席,革命戰(zhàn)士敬祝你萬壽無疆》,這些標志性的電影符號是對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的限定?!八{色工裝”和“綠色軍裝”的群架事件,既是對“文革”時期工人階級和軍隊間關系的隱喻,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那是人性被壓抑卻又無比亢奮的“紅色年代”。姜文童年里充斥著“文革”的記憶,也正是因為個人經歷和對毛澤東的崇拜,使得他在自己的電影中加入了關于這個年代的很多私人化的記憶標簽。《鬼子來了》的倒敘結構,整部影片只有馬大三的第一視角是彩色的,其他部分均為黑白色,要知道2001是彩色電影的時代,而姜文執(zhí)著的想用黑白的方式來營造一種老電影的氛圍。如果說《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對于《鬼子來了》敘事方式的升級,那么《讓子彈飛》則是平鋪直敘中暗藏線索,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商業(yè)電影劇情推動有序,高潮迭起可以掙得票房,作為藝術電影,那些被姜文藏起來的線索正是更深層次的政治關注,人文關懷以及對于世事姜文的個人解讀。
在姜文的電影里主角永遠是男人,并且永遠少不了沖動的男性荷爾蒙,例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由于不能得到米蘭的愛,轉而投向了對其身體的占有。在男性形象硬漢的品質就是通過對女性身體的占有來得到自我的印證。《陽光燦爛的日子》屬于男性后青春期的特點:狂躁,幻想,野蠻,頑劣,對生命力的極度自信。《太陽照常升起》比《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完整,因為有多個角度:姜文代表成熟男性特點:占有欲,貪欲,暴力欲,私欲,粗野,當然也有對衰老的掩飾和憂郁。黃秋生代表成熟男性的另一個特點:理性,控制力,責任感,優(yōu)雅。房祖名代表青春期男性特點:懵懂,好奇,單純。《讓子彈飛》屬于男性衰老的特點:厭倦,隱忍,反抗,變革,控制,權謀。這一系列男性特點的變化也反映了導演姜文的自身變化。與之對應的女性幾乎也在姜文的電影里有了統(tǒng)一的定位——附屬于男性的性別角色。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姜文對英雄主義的偏愛,英雄主義是在姜文片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元素。《鬼子來了》中的馬大三,先前畏畏縮縮、膽小怕事,不敢殺人,可當自己的村莊被日本軍燒毀,自己的親人被殺死后,卻化身成英雄,沖進了國軍的日本兵收留營,殺了一個個日本鬼子,最后被槍決,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而《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馬小軍,有著強烈的虛無英雄主義,他幻想能建立戰(zhàn)功,帶著父親的勛章,在家里踢著正步,幻想自己是一名獲得至高榮譽的軍人。在《讓子彈飛》中,姜文同樣塑造了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張麻子,將英雄主義發(fā)揮到極致。
正如著名文藝評論家殷謙所說:“姜文刻意把真實的生活和他的藝術作品完美結合,這也是他為人處事的嚴謹作風,無論對事對人他都很認真很細膩。我們時代的許多影視作品之所以缺乏內在價值,缺乏從精神上影響人的力量,不是因為沒有生動的情節(jié)和場面,而是因他們缺乏這種強烈的情感、誠懇的態(tài)度?!苯牡碾娪拔说牡胤揭苍S不是所謂的電影手法,而是對于生活不一樣的感悟,也正是因為不一樣才有了區(qū)別于他人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