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人而言,黨校蒙著一層面紗,特別是“一校五院”的國家隊。這期我有幸深入中央黨校和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進行采訪,感觸最深的莫過于“黨校姓黨”。
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黨校在中國共產黨95年歷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933年成立的中央黨??梢哉f是與黨一起成長的。延安整風就是以它為理論核心陣地開始的,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教主義、反對黨八股,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要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由此黨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歷史。如今,毛澤東于1943年為中央黨校親筆題寫的“實事求是”四字校訓在很多黨校都能看到。
討論是這兩所黨校共有的特點。每一門課或者每一個專題研討班都要求至少有一次案例教學的結構性討論,課上要討論,課后安排小組討論,課余時間還會自發(fā)地進行討論。在這種討論中,黨性修養(yǎng)提升了,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理解加深了,很多干部學員在教育培訓后都發(fā)出了要“趕緊回到工作中,為人民服務”的感慨。
黨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非常強調紀律,“國家隊”尤其如此,但嚴肅中也不乏詼諧幽默。在中央黨校,不僅上課要考勤,甚至到食堂用餐也要考勤。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已畢業(yè)的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200多名學員的座談中開玩笑地問,“沒出去吃飯的吧?” 東山縣委書記黃水木回答:“沒有,我們很嚴格?!绷暯接中χf:“要是老婆孩子來了,出去吃吃沒什么。”
黨性教育非常強調與實踐相結合。為了加強黨性教育,中央黨校與中國井岡山和延安干部學院都有合作,會特意拿出一個學習階段讓學員深入革命老區(qū)體會黨的歷史、黨的作風、黨的精神,而授課的核心則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利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優(yōu)勢,通過260多個點的現(xiàn)場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結構性研討教學等多種方式,融“忠誠教育、能力培養(yǎng)、行為訓練”的教學內容為一體。
黨校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緊密相連,這賦予其“黨校姓黨”的基因。在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進程中,在干部教育培訓的“國家隊”中,從歷史沉淀、課程設置、學習氛圍、紀律要求等全方位角度都無時無刻透露出“黨校姓黨”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時期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