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畫要想呈現(xiàn)出非同凡響的視覺效果,那么色彩的成功運用與否,就是動畫影片成敗的關(guān)鍵之所在。色彩對影片的主題烘托、場面表現(xiàn)、情節(jié)的渲染都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它同動畫的題材、角色、場景、鏡頭畫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色彩對動畫作品達到了最直觀的視覺效果。中國動畫還在發(fā)展中,雖然有一些影片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但藝術(shù)水準始終超越不了60年代和80年代的動畫作品。究其原因,除了劇本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畫面的精細度、人物造型的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等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外,還有就是色彩應用的欠缺。文章中主要以色彩如何在動畫電影中應用為切入點進行剖析。
論文先從色彩的基本概述展開,然后以宮崎駿動畫《龍貓》、《千與千尋》、以及著名動畫《獅子王》、《海底總動員》等為例深入分析色彩在動畫中的具體應用及重要性,最后通過對動畫電影的詳細分析得出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色彩;動畫色彩; 彩色分鏡稿;
一、色彩概述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色彩讓這個世界之中的一切物體變得充滿了魅力,正因如此,我們應該不斷探索色彩在藝術(shù)中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對色彩的感知、研究和分析創(chuàng)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動畫電影中,色彩是開啟電影美麗大門的朗匙。想要讀懂色彩的組合變化,就要明白三要素之間的調(diào)和與應用。千變?nèi)f化的色彩都有自己的屬性。色相、明度、純度是色彩的三種屬性。
在動畫電影中,色彩的對比占據(jù)著整部影片,在一個鏡頭中、鏡頭與鏡頭之間、場景與場景之間,甚至段落之間都會出現(xiàn)色彩的對比。如果將對比色、補色并置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很強烈的視覺感受。這就是色彩對比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效果。
如果從色相環(huán)上來看,任意兩個顏色放在一起,都是不同的,這種顏色之間所反應出的色差,將其并置,即可看到這種對比的效果。
《海底總動員》中馬琳與多利被魚群包圍的場景,處在畫面中心的馬琳與多利的造型用色分別為橙紅色與藍色,藍與橙互為補色關(guān)系。這樣的用色效果,使兩個角色顯得更突出,讓這種“包圍”變得生動有趣。《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劇照,在綠色的葉叢中,阿莉埃蒂的紅色衣著就因這種補色的對比顯得格外醒目。在劇情的發(fā)展中,阿莉埃蒂要順著綠色植物攀爬,所以這種紅和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綠色襯托中阿莉埃蒂這個點,使小小的她從大面積的綠色中跳了出來,這種色彩搭配很容易抓觀眾的眼球;而阿莉埃蒂紅色的裙子,更是反襯出葉子的鮮艷,植物的茂盛,她如同綠色中盛開的一朵紅花,美麗動人。
動畫電影中,想要拉開畫面的層次或者使之產(chǎn)生縱深的表現(xiàn)效果,很常用的表現(xiàn)手段就是通過畫面之中的明暗對比來實現(xiàn)。宮崎駿動畫電影《龍貓》中的小梅穿過樹叢跟蹤龍貓的鏡頭,畫面近處暗,遠處色彩明亮,表現(xiàn)出了遠亮近暗的深度空間。這種對比不但使角色小梅更突出外,還增強了鏡頭的縱深感覺,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小梅的身上,這種明暗對比的設計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提起了觀眾的好奇心。當然這種縱深感也有動畫設計人員對場景透視關(guān)系的處理。
“色彩有冷曖之分,一般情況,色相環(huán)中的紅、橙、黃被稱為暖色,青、藍、紫、綠被稱為冷色。而最暖的色彩是黃橙色,最冷的是藍綠色,這兩色可以形成最強烈的冷暖對比。在動畫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期,對全片冷暖色調(diào)的設定與情節(jié)發(fā)展是否相宜,就成為必要的、預先的考慮因素。
《獅子王》中,辛巴與伙伴們在月色下行走的場景中,因為時間是夜晚,月光是冷色的,照著周圍一切都呈現(xiàn)出藍色調(diào),而辛巴、彭彭和丁滿的皮膚是暖色調(diào),剛好形成了畫面的冷暖對比,這種對比關(guān)系,不止表現(xiàn)出了時間概念,同時突出了角色,為情節(jié)的展開,畫面效果的表現(xiàn)增添了情趣。
二、《千與千尋》的色彩分析
《千與千尋》創(chuàng)作靈感從何而來,原來吉卜力工作室旁邊緊鄰坐落著一座江戶東京建筑公園,這里將很多日本老建筑原封不動的保留或加以重建,這里景色優(yōu)美,建筑物也有一種古樸清幽的色彩基調(diào),成為了宮崎駿創(chuàng)作《神隱少女》這部作品的重要靈感和資料的參考來源。在制作影片的初創(chuàng)階段,宮崎駿會制作大量的手稿,這其中有大量的彩色手稿,所繪制的主要是人物和建筑物的彩稿設定。
宮崎駿導演制作的分鏡頭腳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用于指導整個影片拍攝過程的故事版分鏡頭,這也是最主要的分鏡頭部分。另一個是具有明顯草稿性質(zhì)的分鏡彩色稿,這一部分在繪制時更加的隨性自由,色彩也更加豐富。
彩色分鏡稿的應用把握了未來影片的整體色調(diào)和風格,能明確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色彩變化,將人與景的色彩基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起來。
《千與千尋》在人物用色的設定方面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研究呢?因為是動畫電影,所以我們會看到,宮崎駿在人物設定的用色方面十分講究,不同于一般動畫作品色彩的夸張表現(xiàn)。宮崎駿的作品風格雖然奇幻絢麗但用色卻比較沉穩(wěn)、雅致。
動畫電影中,色彩是人物風格的體現(xiàn),可以加強人物性格特征、左右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給觀眾留下第一印象。所以角色的配色要根據(jù)人物性格特征,有主有次來進行匹配。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下宮崎駿是如何給《千與千尋》這部作品當中主要角色安排色彩的。
千尋:棕褐色的頭發(fā),這比較符合對“人類”的色彩設定。由于千尋的年齡被設定為十歲,所以衣著的顏色設定是以米白和淡綠色搭配為主,鞋子配淡黃色。黃與綠的搭配,讓人感覺到年輕、稚嫩的視覺感受。這樣的搭配,也更符合一個略顯嬌氣,又有點膽小的十歲女孩的性格。不過,這和之后千尋的著裝配色又有所不同。千尋被安排在湯屋工作后,換上了一件湯屋的工作服,那是一件紅色的衣服,紅色給人的感覺是力量和活力,這種顏色上的改變,也是一種人物設定色彩上的對比,這種對比也更符合千尋因為在湯屋中接受了磨練,性格變得勇敢而堅毅的情節(jié)需要。
白龍:頭發(fā)的配色是棕色偏綠,這就為他增加了一絲神秘的色彩。衣服是白色,褲是淡藍色,這樣的衣著配色非常符合小白的“身世”,在小白化身為白龍的時候,我們看到它通體的白色鱗片也就不難理解這種統(tǒng)一連貫的配色動機了。白色給人一種純潔、清雅的感覺,與海天般藍色搭配在一起顯得干凈利落。
三、色彩變化(匹配)對故事場景的這染作用
《千與千尋》的場景表現(xiàn)屬于偏寫實的類型。寫實的場景繪制是需要有實景作為參考的,比如位于東京吉卜力工作室旁的江戶東京建物公園、位于日光市的日光東照館、甚至還有臺灣的九份,均為《千與千尋》的取景地。但場景繪制的寫實風格并不一定表示繪制一定要“真實”。從色彩的角度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千與千尋》的場景色彩是十分、華麗和多變的。
動畫是會動的繪畫,是一種獨特的電影表現(xiàn)形式,它所涉及的元素非常豐富,有繪畫、音樂、色彩、剪輯、特效制作等等。動畫當中的畫面需要客觀的再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物與形,但又不能真實的照搬,而是需要藝術(shù)的加工,使之達到觀眾所能認知的相對的“真實”。因此動畫的創(chuàng)作相較之于電影的創(chuàng)作來說就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制作難度更大,對作者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要求也就更高。
總之,通過對上面提到的動畫,尤其是《千與千尋》,不但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它成功的用色也帶給了我們在色彩應用上的啟示。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戲都要應用合理的顏色來表達主題,把握影片色彩主題基調(diào),傳達人文情懷。我們要借鑒其用色的優(yōu)點,在平時設計作品時,在色彩運用上,注意運用對比色來加強畫面效果,以及注重色彩之間的微妙變化。
參考文獻:
[1] "金容淑.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 "孫立軍,馬華編著. 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海洋出版社,2005.
[3] "汪流.電影藝術(shù)大辭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