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仍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從提高文本閱讀的實效性、自主學習的實效性、合作探究的實效性、講和聽講的實效性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探討。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趯W習方式上,《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然而,現(xiàn)實中的閱讀教學仍然存在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其中兩種現(xiàn)象比較明顯:一是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仍大行其道,教師講,學生聽,脫離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強行填鴨。公開課成了表演課,優(yōu)質(zhì)課成了作秀課。二是不能正確理解新的教學理念。一味倡導自主,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夸大過程,而忽略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將結(jié)合人教版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探討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因文因勢利導,提高文本閱讀的實效性
當前語文課堂中存在兩種現(xiàn)象,一種是學生尚未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閱讀,老師就代替學生做過多的文本分析。講者津津有味,聽著索然無味,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一種是盲目閱讀,缺乏實效。如何真正提高文本閱讀的實效性呢?
1、必須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閱讀時間,讓思想走進文本,和作者、文本產(chǎn)生共鳴。很多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在學生還沒有對文本充分接觸時就帶領(lǐng)學生進行講讀,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則不知所云。這種以講代讀的做法,實在是南轅北轍。學生尚未和文本有效接觸,分析和講讀都是無本之木。
2、必須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作者 ,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體會出作者的情感。在適當?shù)臅r候,要讓學生單個進行朗讀,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和指導,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如吐字、發(fā)音、節(jié)奏、停頓、語速、語態(tài)等。
3、抓住重點文段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比如,《荷塘月色》,如果不反復朗讀,很難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文本的語言之美。再如《拿來主義》一文中有很多含義較深的語句,只有讓學生反復朗讀,才能真正理解。當然,朗讀只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因文而異,因勢利導,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說明文、議論文,有時可采取默讀、速讀、瀏覽的方式。
二、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語文教師要啟動學生的大腦,必須設計目標明確、難易適度、切合重點的問題,以引導思考的方向。
1、問題設計要精準,突出教學重點。要圍繞教學的重點,設計出適合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難易適中,便于發(fā)揮學生思維的能動性。問題要小而精,重視思維的過程、不追求結(jié)論的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品質(zhì)。
2、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懸念。教師在設計問題之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尋找最佳處創(chuàng)設懸念,以便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一種急于知曉的心理需求,在這種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的狀態(tài)下,學習的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3、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導入新課時,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如,故事引入、謎語引入、包袱引入等,這樣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興趣去主動學習。
三、雙邊積極互動,提高合作探究的實效性
合作意識、探究精神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一種期待。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品質(zhì),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關(guān)注過程,適時點撥。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教師要積極參與,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打成一片。既是合作者,又是引導者。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觀點,適時進行點撥。例如學習《雅舍》一文時,教師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探究,恰當進行合作,然后適時進行引導,最后總結(jié)方法。
2、把握時間,確保實效。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nèi)ズ献魈骄?,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也不能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不顧實效。探究的過程,才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
3、把握時機,明確目的,在需要合作時合作。當學生對有些問題的理解產(chǎn)生分歧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當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無法自行解決某些問題時,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
四、增強語言魅力,提高講和聽講的實效性。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生動形象、精練幽默、富有磁性的語言,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講和聽講的實效性。
1、語言要含蓄幽默,耐人尋味。語文教學語言的含蓄,指的是語文教師用含而不露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思而得之。語文教學語言的幽默,絕非無意義的搞笑,而是指在保證課堂秩序和氛圍的前提下,適時插入一些可笑的夸張、逗人的比喻、恰當?shù)牡涔实?。含蓄幽默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感悟教師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聽的效果。
2、語言要規(guī)范準確、邏輯性強。教師的語言要層次清晰,重點突出,規(guī)范準確、言簡意賅,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這樣的教學語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反之,無法吸引學生去聽,當然也無法去積極思考。
3、語言要充滿情感,富有感染力。富有情感表現(xiàn)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特別是在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時候,更應該入情入戲,充滿情感,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語言中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當然,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絕非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一定要切合文本的特點。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教師帶有感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可以加深學生對魯迅思想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情趣。不斷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善于形容、比擬,繪聲繪色的講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聽講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chǔ)上,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大腦去想象、去思考。
當然,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遠不止這些,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形成高效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才能最大限度提中職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