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論
喬姆斯基是20世紀最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語言研究立足于特定的哲學觀。他對語言學的主要貢獻是以心智主義哲學為基礎,提出了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理論。天賦主義和心智主義使喬姆斯基的理論與眾不同,特別是與20世紀上半葉非常流行的行為主義針鋒相對。喬姆斯基的哲學傾向于以理性主義為認知基礎,也被稱為喬姆斯基層次結構。喬姆斯基的理論引起了語言學的革命,人稱“喬姆斯基革命”。Christopher Wise(2011)認為,喬姆斯基作為“語言哲學家”要比語言學家這個身份更為突出。
二 、以下通過理性主義、分析哲學、認知科學、本質(zhì)主義和還原論,來論述喬姆斯基的語言學哲學。
1.喬姆斯基的理性主義
作為一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堅持理性主義,反對經(jīng)驗主義。他的語言哲學很明顯受到了理性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作為心智的特性之一,推理或理性是語言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他的研究受到很多哲學家,如Plato、Rene Descartes、Baruch Spinoza、Gottfried Leibniz和Immanuel Kant的啟示。例如,喬姆斯基自稱是笛卡爾主義者,他在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中清晰地闡述了自己對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解讀,并以此作為語言知識的堅固基礎。秉承笛卡爾精神,喬姆斯基提出了自己的語言觀,并聲稱語言是指特定的心智狀態(tài),可用語言學理論來詳解。喬姆斯基還受到了康德哲學認識論(將經(jīng)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相融合)的影響。
2.分析哲學
喬姆斯基的研究恰好屬于分析哲學的序列,其中邏輯和語言對于理論構建至關重要。喬姆斯基在進行語言分析時,利用邏輯和數(shù)學提出了一種獨特的形式語言。在轉(zhuǎn)換生成語法(TGG)中,喬姆斯基提出了一組有限數(shù)量的規(guī)則,能夠正確地生成所有可能的詞匯序列,以形成一種語言中所有符合語法的句子。他通過運算規(guī)則來預測所有符合語法的正確句子。
喬姆斯基早期句法研究的概念框架在哲學家中間極有影響力。他對深層和表層結構所做的區(qū)分似乎與分析哲學的傳統(tǒng)相一致,可以追溯至羅素的摹狀理論(一個句子的表層現(xiàn)象通常掩蓋了它的真實結構)。
3.認知心理學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一種自然物,是人類心智的一個部分,也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生物天賦的一部分,它以物質(zhì)的形式表征在人的大腦中(Chomsky,2002:1)。作為一個認知主義者,喬姆斯基批判了旨在將行為和語言看作環(huán)境或背景的一種功能的行為主義,指出了行為主義的局限性。他還聲稱,語言的許多屬性是與生俱來的,存在于語言的深層結構,而行為主義對此是無視的。
喬姆斯基對行為主義的批判為認知革命做了鋪墊,美國心理學從1950年代由行為主義占主導,發(fā)展到1970年代以認知主義為主。喬姆斯基確立了心智在語言學中的作用,排斥了生理過程。“語言知識是語言使用心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語言知識的學科是心理學的一部分。喬姆斯基的確認為語言學是人類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保–ook和Newson,1996:37)
4.語言先天主義
可以從三個角度看語言先天主義:第一,語言中有一部分不是學習獲得的,因此不能用歸納的方法習得。第二,語言習得利用的是語言中的一個非學得的系統(tǒng)。第三,人類的心智中有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語言發(fā)展,而除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都不具備。
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被稱為先天主義,先天主義代表了心智主義的最高等級。喬姆斯基的先天主義認為,語言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就是說,人類生來就具有一套語言規(guī)則,這套規(guī)則被稱為普遍語法(UG)。而且普遍語法是所有人類語言的基礎。
5.喬姆斯基的本質(zhì)主義
喬姆斯基被稱為語言本質(zhì)主義的先驅(qū),而本質(zhì)主義的目的是要明確語言本身的內(nèi)在屬性,致力于提出人類語言結構中的普遍性,而這些普遍性允許并幫助兒童習得語言。語言本質(zhì)主義具有一種傾向,那就是發(fā)現(xiàn)語言的屬性,而且這些屬性不是從語言使用(數(shù)據(jù))中推斷出來的,也不是從人類認知或交際規(guī)則中預測出來的。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的本質(zhì)就是它的結構基礎。他的本質(zhì)主義具有以下特征:
是語言能力,不是語言運用; 是I-語言,而不是E-語言;普遍語法
6.喬姆斯基的語言還原主義
喬姆斯基實質(zhì)上將語言還原成了語法。他認為,“語言L的語法在本質(zhì)上就是關于語言L的一種理論”(Chomsky,1957/2002:49),還有“語法最好被看作是獨立于語義的、自給自足的研究”(Ibid,106)。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學等同于語法,排除了對意義的討論;意義是次要的,語義和語用不是語言研究的中心。他還認為關于意義和指稱的研究,以及語言使用的研究不應該屬于語言學。
喬姆斯基主張,語言學分析應以句法為中心;他認為,自然語言包括“內(nèi)部運算”?!蹲詈喎桨浮罚═he Minimalist Program,1995)詳細解釋了喬姆斯基的還原主義。他還在Mysteries of Nature: How Deeply Hidden(2009)中討論了將語言知識還原成數(shù)學的必要性。
三.結語
喬姆斯基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對現(xiàn)代心理學、哲學和科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今天所說的生物語言學這個語言學分支從他的研究中得到直接的啟示。對喬姆斯基來說,語言學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語言學中的真知灼見蘊含了對心智過程和人性的理解不斷深化。其真知灼見就是指語言學、心理學和哲學不再被看作是獨立的、單一的學科(Lyons,1991:125)。喬姆斯基把語言學放在了心智研究的核心位置。他認為,語言學理論必須能夠解釋所有語言之間的普遍相似性。他獨特的語言哲學使得語言學在認識論這個廣泛領域內(nèi)被賦予了重要地位。Lyons(1991:9-10)總結到:“如果語言學因為它自身,以及它對其它學科的貢獻,而被廣泛認為是值得追求的一個科學分支,那么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喬姆斯基?!?/p>
參考文獻
[1]Chomsky, Noam, 1957/2002, Syntactic Structure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Chomsky, Noam, 1966, Cartesian Linguistic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3]Chomsky, Noam, 2002, On Nature a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Cook, V. J. amp; Newson, Mark, 1996,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5]Lyons, John, 1991, Chomsky, London: Fontana Press.
[6]Wise, Christopher, 2011, Chomsky and Deconstruction: The Politics of Unconscious Knowledg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