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介語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過渡狀態(tài),他的存在對語言學習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將中介語分為普通話中介語、外語學習中形成的中介語兩類進行探討,并分析二者區(qū)別,最后對中介語存在的意義加以闡述。
【關鍵詞】:中介語;普通話中介語;外語學習;教學重點;第二語言學習
1.概念
中介語,也稱為“過渡語”或者“語際語”,是指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通過一定的學習策略,在目的語學習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既不同于其第一語言,也不同于目的語,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逐漸過渡的語言系統(tǒng),雖然并非規(guī)范用語,但它也有助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所學的目的語。
2.中介語分類
一般情況下,學者們將中介語認為是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語言系統(tǒng)或語言狀態(tài),而中介語的提出和研究,大多數(shù)學者都會聚焦于外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中介語,確實,但凡語言的學習,都會有這個階段,所以,我們在學習普通話,尤其是方言區(qū)的人們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也會有中介語的出現(xiàn),我們可以將其認為是普通話的過渡狀態(tài),因為任何普通話的學習者想要熟練地運用普通話,都要經(jīng)過這個過渡狀態(tài),方言區(qū)的人們學習普通話時,必須要克服自己以往諸多不規(guī)范的發(fā)音,因為以往只是對普通話的無意或有意模仿,學習普通話,都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即經(jīng)歷:地方方言—普通話中介語—標準普通話。所以我們可以把中介語分為兩種情況:普通話中介語,第二語言習得中介語。
2.1普通話中介語
我們將從普通話中介語發(fā)展階段對其進行簡單介紹,前面我們也提到,專門針對普通話教學與現(xiàn)代漢語教學中產(chǎn)生的普通話中介語的研究非常稀少。長期以來,研究者們很關注方言和標準普通話的對比研究,對方言向普通話過渡的中間狀態(tài),研究不多。雖然稀少,但卻的確存在。
有人將普通話中介語的發(fā)展階段進行了詳細劃分,其中較為詳細的是董潔茹的分法,她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即:無意識階段(或稱初級層次),有意識階段(或稱中級層次),強意識階段(或稱高級層次),表象無意識階段(或稱最高層次)。
董潔茹的劃分依據(jù)是學習者的學習進程及中介語的糾正過程,但是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都是學習者逐步加深普通話的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周圍人對自己現(xiàn)有水平的評價,對發(fā)音的偏誤有意識進行改正,只不過第三階段是第二階段較高層次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可以重新劃為三個階段,即:有意模仿階段,有意識別階段,無意過渡階段。
(1)有意模仿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會通過各種方式有意甚至無意中的對普通話進行模仿學習,缺少系統(tǒng)的學習與認識,所以學習的普通話少且不規(guī)范,因為本人只對語音進行大概模仿,所以如果沒有人對其進行糾正,本人無法意識到錯誤,甚至會自我感覺良好。
(2)有意識別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逐步學習到更多普通話,甚至系統(tǒng)學習普通話相關知識,因此開始有意地識別自己的錯誤,糾正不規(guī)范的發(fā)音等,并且通過長期積累,有了一定的基礎,對有規(guī)律性的偏誤具備了比較敏銳的感覺,糾錯意識也比較強烈,所以這個階段在長期的努力下,學習效果比較明顯,普通話水平也會提高很多。
(3)無意過渡階段:無意過渡指學習者經(jīng)過第二個階段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普通話到達了一個較高的水平,發(fā)音也能夠很標準,語言表達比較流利,很少失誤,原來帶有的方言語音錯誤也能夠自我矯正,到了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只需要繼續(xù)強化練習,多說多練,就能渡過中介語階段,形成標準的普通話。
2.2外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中介語
普通話中介語和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形成的中介語相比,發(fā)展階段基本類似,但二者特點有很大不同。
首先,普通話中介語的特點主要是語音不標準,比如南方有的地方的人在發(fā)音時,會把[f]與[x]這兩個音弄混, “?!苯ㄊ。麄儠f成“胡”建省,每個國家的都有自己的語法體系,而且這個體系較為統(tǒng)一,詞匯的使用在書寫與使用時也不會有極大的差別,所以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糾正發(fā)音要遠比規(guī)范詞匯和語法困難得多。
其次,外語學習與普通話學習有很大不同,他們在語音,語法以及詞匯的使用上都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受母語的影響,本國語言都有屬于自己的規(guī)則,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多少都會受到自己母語的影響,這在教育學中被稱為“逆向遷移”即,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比如在葡萄牙語中,形容詞修飾名詞一般放在名詞的后面,形成名詞+形容詞的結構,但是漢語則不是這樣,漢語中形容詞修飾名詞,一般會依照形容詞在前,名詞在后的順序,所以中國學生學習葡萄牙語時,經(jīng)常會把形容詞放在名詞的前面。
二是石化現(xiàn)象,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中一些語言項目、語法規(guī)則和系統(tǒng)性知識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tài),年齡的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對改變這種固定狀態(tài)不起作用,這被稱為石化現(xiàn)象,學習者已經(jīng)有了一個固定認識之后,很難再進行改變,這個現(xiàn)象是第二語言學習的巨大障礙,也是因為石化現(xiàn)象的存在,學習者很難過渡出中介語階段。
3.中介語的存在意義
中介語一直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雖然人們長期以來都會認為,中介語的存在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有著巨大的障礙,很多人可能因為沒有得到持續(xù)而系統(tǒng)的學習或者缺乏學習的動力導致水平停滯甚至倒退而無法跨越中介語階段,形成“本國式外語”,比如中國人學習英語,從小學就開始進行系統(tǒng)學習與培訓,可是當我們與外國人交流時,還會讓外國人覺得我們的英語很不地道。
但是,事物皆有兩面性,中介語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有助于逐步掌握外語知識。正因為中介語是一個過渡狀態(tài),因而更接近于一個緩沖地帶,更利于我們掌握目的語,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掌握知識,所以學習者通過主動學習與交流,能夠發(fā)現(xiàn)并改正中介語階段的諸多錯誤,學習者就能夠從外語的零知識開始,沿著中介語連續(xù)體逐漸接近本族語使用者的語言能力。例如學習葡萄牙語會發(fā)現(xiàn),葡語的發(fā)音有很多是接近英語發(fā)音的,可母語為英語的人在學習時,就可能受到母語逆向遷移的影響,根據(jù)英語發(fā)音加以區(qū)分并記憶,雖然這樣并不完全正確,但在剛開始時卻能夠幫助快速學習并識記葡萄牙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
(2)中介語對外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生的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現(xiàn)中介語階段的顯現(xiàn)而出的很多問題,而教師也能夠根據(jù)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調整自己的教學重點,有重點的增加目的語輸入的強度和難度,避免低層次的無效重復,可以進而提高中介語的質量,而且能對學習和使用正確的語言加以鞏固和強化。
4.小結
中介語的存在是一個第二語言學習者必然要經(jīng)歷的過程,它是建立在兩種語言之間的過渡性語言,普通話中介語和外語學習過程產(chǎn)生的中介語,兩者特點不盡相同,我們可以根據(jù)他們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
參考文獻:
[1]豐國欣.論中介語的積極作用[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4(3):106-110.
[2]司文會.中介語可變性的文體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1):98-100.
[3]廉潔.中介語語法特征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表現(xiàn)[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74-75.
[4]劉晉婉.論中介語在外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