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們有雙澄澈的眼睛,晶瑩如清荷上的白露;他們有顆純潔的心靈,是無暇連城的白璧;他們?nèi)褙炞⑿臒o旁騖;他們白云蒼狗變化莫測;他們楚楚可憐梨花帶雨;他們堅強獨立少年老成......他們是無邪的兒童??v觀中外美術(shù)史,兒童題材的畫作不在少數(shù),腦海中卻無端浮現(xiàn)兩個人:穆里略,蘇漢臣。
【關(guān)鍵詞】:兒童畫;穆里略;蘇漢臣
一、17世紀下半期西班牙藝術(shù)
到了17世紀下半期,隨著西班牙政治和經(jīng)濟危機的加深,西班牙藝術(shù)的“黃金時期”臨近結(jié)束。這時,盡管有些人在繪畫技巧方面仍具有相當?shù)乃?,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中現(xiàn)實主義的傾向以及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性都大不如以前。而惟一例外的是塞維利亞作為重要的商業(yè)中心,這里出現(xiàn)的經(jīng)濟危機較晚,因此塞維利亞畫派繼續(xù)保持了繁榮,直到18世紀。
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穆里略,是17世紀藝術(shù)界巨匠之一,他生前榮獲過塞維利亞大教堂主教授予的“當代最高的榮譽冠冕”,因此被尊稱為“西班牙的圣母畫家”。他繪畫技法精湛,對色彩和光線掌握極佳,使得畫面呈現(xiàn)出柔和甜美的抒情感,在當時宗教題材繪畫中獨占鰲頭。穆里略還具有西班牙畫家的寫實主義傾向,他描繪圣者的姿容,具有鮮活的個性和真實感。由于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他一生不僅留下許多寫實的肖像畫和自畫像,還留下許多描繪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如描繪兒童、乞丐、流浪者和農(nóng)夫的風俗畫等,這些作品同樣引人注目,使他在后世享有偉大畫家的聲望。
二、理想美和現(xiàn)實美的完美結(jié)合
除了宗教畫,穆里略在肖像、風俗畫方面也毫不遜色,尤其是他孩童題材的畫作,更是大受歡迎。他描繪街頭流浪乞兒的作品,風格自然寫實,純真而又神圣,這使他贏得了“孩童畫家”的美譽。
畫面中稚嫩的小孩兒們是理想美和現(xiàn)實美的完美結(jié)合。穆里略將超自然的神性以迷人的日常生活手法來描繪,如作品《玩骰子》中,站立的小孩兒天真無邪,滿足地啃著面包,畫面色彩柔和溫暖,明亮的籠罩著夢幻的光澤,畫家將孩童的喜怒哀樂細膩詳盡地表達出來;《貝殼和孩子們》中,雖然兩位小主人翁小耶穌和小約翰都以理想美來描繪,但是人物的姿勢和表情都極其自然,畫家的筆觸自由流暢而又細膩,圣潔的、金黃色的榮光中,人物也顯得格外圣潔而又平易近人。穆里略通過自己的畫筆,將宗教藝術(shù)帶入了平民空間,這是藝術(shù)史上的一大貢獻。
穆里略從只對宗教題材作世俗描繪,到表現(xiàn)兒童日常生活的情景,在取材上跨出了一大步。他的畫開始出現(xiàn)一些擲骰子或吃水果、面帶笑容的乞丐兒童,然而,穆里略感興趣的,只在于敘述丐童玩樂和邊吃邊玩耍的生動畫面,并不涉及任何道德層面或社會批判。 在《吃水果的少年》中,主角人物臉部和手的姿勢自然而真實:右邊拿瓜的少年嘴里塞得滿滿的,臉頰都鼓起來了,他的伙伴將一串葡萄送進嘴里,正看著他,形成一幅極富生命力的畫面,看畫的人似乎可聽到這兩個小孩,嘴里裝滿食物還一邊說著話那含糊不清的口音。 穆里略畫里的許多細節(jié),充分表現(xiàn)出他的才華。例如吃葡萄的小孩微仰的下巴、準備咬葡萄的嘴唇,尤其望著旁邊孩子的眼睛特別生動。拿瓜的少年,仔細看指甲里還有些積垢,兩個街頭流浪者的形象躍然而出,確實是精彩的一筆。
三、宋代風俗畫的興起
宋代社會相對安定,北宋的開封、南宋的杭州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yè)都市,市民階層擴大,表現(xiàn)世俗生活的風俗畫題材不斷涌現(xiàn)。為了滿足市民的審美和消費口味,宋代的宮廷畫家和民間畫工不斷創(chuàng)作具有世俗化和商業(yè)化的風俗畫,如《清明上河圖》、《貨郎圖》等都清晰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由此,宋代風俗畫迎來了我國風俗畫發(fā)展史的高峰,從內(nèi)容題材到表現(xiàn)手法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是宋代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
以普通人生活為主題的風俗畫興于北宋后期、南宋前期,這種現(xiàn)象的文化背景是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達與市民階層的壯大,反過來,城市平民的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同樣也會對深宅大院、甚至宮中的審美產(chǎn)生影響,所以南宋宮廷繪畫中也出現(xiàn)一批以風俗畫為專長的職業(yè)畫家,像這幅《秋庭戲嬰圖》的作者蘇漢臣。蘇北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任畫院待詔,擅畫佛道、仕女,尤精兒童。師法劉宗古、張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畫閨閣中仕女的意態(tài)。作品多嬰戲圖,成功地表現(xiàn)了兒童形象及其游戲時天真活潑的情趣,筆法簡潔勁利,色彩明麗典雅。
《秋庭嬰戲圖》為宋代蘇漢臣的代表作之一,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作品描繪了秋天時節(jié)兩姐弟于庭院中游戲玩樂的溫馨場面。畫家采用了三角形構(gòu)圖,在背景部分安排了一塊高聳入天的筍狀奇石,奇石周圍,芙蓉花搖曳生姿,婀娜萬象。用青色渲染的芙蓉葉大小不一,濃淡相間,芙蓉花旁,一簇潔白的雛菊靜靜探出,花叢中安放著一張精致的圓形漆凳,凳子上擺放著各種玩具、漆紅佛塔等。
畫面的主角是兩小孩,一穿白衣,一著紅衫,正聚精會神地撥弄著圓凳上的棗磨,似乎早已忘記自己身處靜美的秋庭。在人物描繪上,蘇漢臣刻畫入微,不管是眼眉、頭發(fā)、手勢還是衣紋都精心處理。他的衣紋線條多用高古游絲描,圓潤流暢,質(zhì)感強烈。敷色雅致,服飾花紋點染仔細,將官宦人家孩童的常態(tài)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叫人心生愛憐。可以看到,蘇漢臣筆下的兒童形象浸潤著富貴氣息,這也正符合北宋末期宮廷院畫的典型風格。
四、《秋庭嬰戲圖》的藝術(shù)特色
明人顧炳在《歷代名公畫譜》中對蘇漢臣描繪嬰孩的藝術(shù)造詣有這樣的評價:\"漢臣制作極工,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此外,還見《南宋院畫錄》卷二載:\"蘇漢臣作嬰兒,深得其狀貌,而更盡神情,亦以其專心為之也……\"蘇漢臣師法劉宗古、張萱、周昉等,筆法細膩寫實,敷色秀麗典雅。其代表作品有《秋庭嬰戲圖》、《嬰戲圖》等。
作為嬰戲題材風俗畫的代表,《秋庭嬰戲圖》雖具宮廷院畫的風格,卻有別于一般宮廷畫或傳統(tǒng)文人畫。蘇漢臣將個人情感融入細致傳神的描繪中,在表現(xiàn)宋人審美情趣的同時,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宋代生活的畫卷。因而嬰戲圖往往包含了豐富的生活氣息和深刻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兼具真實性和趣味性。作為嬰戲題材風俗畫的代表,《秋庭嬰戲圖》雖具宮廷院畫的風格,卻有別于一般宮廷畫或傳統(tǒng)文人畫。蘇漢臣將個人情感融入細致傳神的描繪中,在表現(xiàn)宋人審美情趣的同時,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宋代生活的畫卷。
在商品流通日益廣泛的宋代,鄉(xiāng)村貨郎是極受孩子們喜愛的流動小販。他們能說會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針頭線腦、花紙?zhí)侨它c綴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穿戴奇特、貨物雜多,所到之處準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敦浝蓤D》中畫家正是抓住了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間,反映了生活的豐富多彩。
五、小結(jié)
一個17世紀的西班牙大師,一個北宋宣和年間的畫院待詔,在兒童畫方面不經(jīng)意間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都體現(xiàn)出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這是值得我們細細玩味的。兒童畫題材作品在新的時代一定會萌生出新的力量源泉,并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兒童相見應相識,只緣皆有純真心。
參考文獻:
[1]胡有恒編著.世界史畫卷 美洲卷[M].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263.
[2]今今編著.西方繪畫藝術(shù)圖典[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92.
[3]張少俠著.歐洲美術(shù)發(fā)展史 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327-328.
[4](宋)蘇漢臣.嬰戲圖[M].合肥: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2013.
[5]段濱編.宋畫 人物[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29-31.
[6]吳企明著.歷代名畫詩畫對讀集 人物卷[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