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半月的國家隊比賽日,梅西和C羅在比賽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梅西的球隊雖然2-1力擒強敵智利,但作為全隊核心的梅西盡管踢得十分賣力,但竟然全場沒能獲得一腳射門機會;C羅則在負于保加利亞的熱身賽中屢屢錯失良機,空門和點球機會都沒能把握住。兩人在俱樂部同樣進球如麻,但到了國家隊卻都遇到了一些困境。這固然有兩人自身狀態(tài)和發(fā)揮的因素,但他們陷入困境的原因其實并不那么簡單。
拜仁德國-巴薩西班牙-尤文意大利
最近三屆世界杯冠軍都被歐洲球隊奪走,而談到最終奪冠的三支球隊,球迷們都會有一個相似的印象——他們都以國內的某一兩支豪門球隊作為班底。2014年世界杯決賽,德國隊首發(fā)陣容中有6名拜仁球員,替補出場的拜仁球員格策完成絕殺;2010年世界杯決賽,西班牙隊有6名巴薩球員和3名皇馬球員首發(fā)(不算那年夏天加盟巴薩的比利亞),包括“哈白布”組成的巴薩中場鐵三角;2006年世界杯決賽,意大利有4名尤文圖斯球員和2名AC米蘭球員首發(fā),另一名尤文球員皮耶羅也替補上場。雖然決賽的結果本身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這三支球隊在那屆大賽有不錯的表現卻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人員組成并不固定,又缺乏足夠的訓練時間來磨合,國家隊要形成鮮明的戰(zhàn)術特點和良好的默契本來就比俱樂部困難。如果以1-2支俱樂部為主體構建球隊,球隊的戰(zhàn)術思想更容易統一,布置戰(zhàn)術也更加容易。何況這些球隊本身也是歐洲賽場的頂尖球隊,球員們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也處于較高的水準。所以到了世界大賽中,雖然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各自也有能力很強的球員,但他們更多給人的感覺是依靠整體,配合較為出色。而縱觀他們的三個決賽對手法國、荷蘭和阿根廷,球星的個人光芒總是顯得更為突出,這并不完全是偶然。
還有一種打造球隊的方式,那就是依靠某屆青年隊“黃金一代”的班底,加上固定的戰(zhàn)術體系捏合。這一模式最突出的例子是2015年美洲杯冠軍智利:在美洲杯決賽的首發(fā)中,梅德爾、伊斯拉、比達爾和桑切斯都來自07年世青賽獲得季軍的那支智利U-20青年隊;迪亞斯、阿朗吉斯和巴爾加斯則是時任主帥桑保利率領智利大學隊連奪聯賽冠軍和南美杯時的關鍵成員。相對熟悉的球員班底,加上貝爾薩打造、桑保利延續(xù)的戰(zhàn)術風格,智利隊成為了近年來國際足壇非常獨特的一股力量。相反坐擁05和07兩屆世青賽冠軍班底的阿根廷卻沒能進行如此一脈相承的培養(yǎng)過程,導致陣容實力雖然強大但缺乏整體性,經常顯得很混亂。
體系和心態(tài)問題
俱樂部和國家隊的不同,在當世最佳球員梅西的身上就有所體現。在巴薩踢球的梅西享有絕對的核心地位和主導權,很難想象梅西在巴薩的比賽中會沒有射門。智利前主帥桑保利曾分析道:“在巴薩,球員們尋找梅西并且總是將球傳給他。但在阿根廷情況并不是這樣,因此我們更容易限制住梅西?!钡像R利亞和阿圭羅等人也都是很強的球員,但這也讓他們很多時候會自己主導進攻,而他們進攻的方式卻并不是梅西所習慣的。巴薩MSN之間可以頻頻出現二過一配合,但在阿根廷隊中,很多時候梅西擺脫兩三個人之后將球分給接應的隊友,跑到更好位置的他卻沒能接到隊友的回傳球。
葡萄牙隊中的C羅面臨的問題則是隊友的整體實力不夠突出,他的隊友中目前在四大聯賽豪門球隊踢球的就只有俱樂部隊友佩佩,來自法甲、俄超和葡萄牙本國聯賽的球員則比較多。雖說C羅的統治力確實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像上周對保加利亞那樣失空門又失點也是他自己狀態(tài)的問題,但在當今越來越發(fā)達的足球體系中,C羅即便能力再強,足球也是11個人踢的。球隊檔次下來了,C羅也難免沒有那么搶眼。蘇神在國家隊的表現的確更為突出,但這與老帥塔巴雷斯圍繞他制定戰(zhàn)術也是有關系的。而在2012年的保羅-本托之后,也的確沒有人能夠再用好葡萄牙隊的C羅。
除了磨合問題,來自媒體和球迷的壓力同樣也會對兩人的國家隊表現造成影響。作為各自國家的頭號球星,梅西和C羅為國征戰(zhàn)時的表現往往會被放在放大鏡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下“踢國家隊不如踢俱樂部盡力”的罵名。人們可能還會在梅西和C羅并沒有在場上被賦予實際核心地位的情況下,“過分地”要求他們打出無所不能的全能表演,憑一己之力帶領球隊取勝。蘇亞雷斯在2014年世界杯上因為咬人遭到口誅筆伐,但烏拉圭總統、足協和媒體都對蘇神表示了支持,不知梅西和C羅在國內能否獲得蘇神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
巴西、阿根廷、法國的未來……
自從巴西隊2002年捧起世界杯之后,南美球隊在最近三屆世界杯中只有阿根廷進過一次決賽。如今巴西隊的一個問題,就是球員們前往歐洲太早,在接受了各大俱樂部不同風格的改造之后,彼此之間踢球方式和場上思維有了一定差異。這使得球隊在場上的進攻組織并不是很流暢,那些在俱樂部發(fā)揮搶眼的球員到了國家隊總會顯得有些別扭。當今各隊在國際大賽中都趨于保守,而攻破密集防守本來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所以最后要取得進球,很可能還是要押寶一兩個超級球星或者偶然的機會。2014年世界杯半決賽,當梅西和羅本分別被對手重點照顧,雙方互相抑制,0-0進入點球的局面似乎顯得不可避免。
今年歐洲杯,除了德國和西班牙之外,法國和比利時也被認為是有希望沖擊最終冠軍的球隊。法國隊的確擁有一批令人羨慕的青年才俊,但他們也缺乏大俱樂部的班底。熱刺、皇馬、巴黎、尤文、曼聯、阿森納、拜仁、馬競(可能還有西漢姆和萊斯特城),這些俱樂部的強力球員要磨合到一起絕非易事。類似的問題也在困擾著實力不俗的比利時隊,2014年世界杯上“歐洲紅魔”的進攻混亂就為人所詬病。英格蘭球員雖然大多來自英超,但英超目前并沒有絕對統治力的豪門,英格蘭隊也很難找到可依賴的俱樂部班底。在擊敗德國隊的比賽中,英格蘭隊有4名熱刺球員首發(fā),“熱刺幫”也為國家隊提供了新的可能。
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依靠本國豪門班底連奪近三屆世界杯,光憑這一現象其實并不能說明這是國家隊成功的唯一模式,但它的確可以解釋球員在俱樂部和國家隊表現的一些差異,以及一些紙面上豪華的陣容為什么無法打出期望中的水準。在戰(zhàn)術體系愈發(fā)嚴謹的今天,在球員實力的基礎上,擁有更好的整體默契確實有助于讓球隊走得更遠。梅西和C羅面臨的一些問題,或許也是足球高度商業(yè)化和全球化的時代,非四大聯賽的國家隊面臨的普遍問題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