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百花競相開放,把我們的城市裝點成了多彩的大花園。素雅的杏花、柔美的櫻花、艷麗的桃花……令人目不暇接。除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夯?,還有一個春日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古往今來備受人們喜愛。蘇軾曾為它寫下過膾炙人口的詩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種讓蘇軾為之著迷,挑燈夜賞的花兒就是海棠。
海棠的種類很多,明代的植物栽培著作《群芳譜》中提到“海棠四品”,分別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這四種海棠,現(xiàn)在依然很常見,每到春來,競相盛開。下面我們就來認(rèn)識一下這些美麗的海棠,再走進(jìn)明媚春光里,共赴一場與海棠花的約會。
西府海棠:艷妝一出更無春
西府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是海棠家族中的佼佼者。4月是西府海棠的盛花期,粉白相間的花朵,4~7朵一簇開在綠葉之間,分外嬌媚可愛。西府海棠是喬木,能長到2.5~5米,每當(dāng)春風(fēng)吹過,西府海棠的花枝便隨風(fēng)輕擺,身姿綽約,如柳樹一般婀娜,滿樹的花朵更加楚楚動人,這是櫻花、桃花等類似春花所沒有的特質(zhì)。因此中國古人特別喜愛西府海棠,用“幽姿淑態(tài)弄春晴,梅借風(fēng)流柳借輕”的詩句來描繪它,贊賞它既有梅花的韻致,又有柳樹的輕盈。
西府海棠的花期約半個月,待到花謝飄零,春天就快結(jié)束了,因此有了“艷妝一出更無春”的詩句。不過花謝后也不用悲傷,等到9月秋高氣爽的時候,西府海棠的鮮紅果實就會像小燈籠一般綴滿枝頭。摘下細(xì)看,就好似小小的蘋果,俗稱“海棠果”。海棠果酸甜可口,可以鮮食,也可加工。北京蜜餞中的“海棠”就是它了。
垂絲海棠:垂絲別得一風(fēng)光
垂絲海棠與西府海棠一樣,也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二者的花期接近,花色類似,粗看很難區(qū)分。不過,垂絲海棠的花桶和萼片為紫色,而且花梗較長,花朵會自然下垂,顯得十分慵懶,因此得名“垂絲海棠”。
垂絲海棠怕早而耐濕,所以在南方城市更為多見,一般栽種在水邊。煙花三月間漫步湖畔水岸,垂絲海棠色如胭脂而稍帶粉白,團簇枝頭,迎風(fēng)輕舞,構(gòu)成一幅別致的江南春景。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如果你以為詩里寫到的木瓜是你在水果店里見過的那些皮黃籽多的木瓜,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現(xiàn)在常吃的木瓜是一種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熱帶水果,17世紀(jì)傳入中國,它的正確名字應(yīng)該是番木瓜。
詩經(jīng)中寫到的是我們中國古已有之的木瓜和木桃,分別是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的果實,這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guān)于海棠最旱的書面記載。
雖然也被稱作“海棠”,但貼梗海棠和上面提到的兩位卻是“同家不同門”,它是薔薇科木瓜屬植物。由于花柄很短以至于貼近枝干,故名“貼梗海棠”。
貼梗海棠的開花時間比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略晚,但花期較長,一般開放于3~5月。不同于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的粉嫩,貼梗海棠一樹耀目的猩紅色花朵,如紅寶石般鑲嵌在片片綠葉之中,南宋詩人陸游曾寫下“猩紅鸚綠極天巧”的詩句來形容它的艷麗?,F(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選育出了不少其他顏色的貼梗海棠,例如白色、綠色等。
貼梗海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春可賞花,秋可觀果。中國古代時,貼梗海棠的果實就稱為“木瓜”,呈長橢圓形,9月至10月成熟,因多產(chǎn)自安徽宣州,所以又叫宣木瓜。成熟后的木瓜具有非常濃郁的芳香,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
木瓜海棠是貼梗海棠的近親,花謝后也會結(jié)出長圓狀的果實,和貼梗海棠的果實一樣具有芳香,可以食用和藥用。
海棠的美,美在嬌艷的花朵,美在豐碩的果實,更美在飽含詩意的海棠文化。如果你也愛海棠,在這個春天里,可以到戶外找尋它們的身影,還可以翻開書本,到文學(xué)世界中去赴一場與海棠花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