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
找個想發(fā)呆的下午,趁天光正好,走進一家只需動動手指的店鋪,傾心為可愛的家人或好友制作件禮物,一針一線,一粘一合,一個動作,一縷情愫……手作,就是午后閑暇之佳選。若是疲于外出,哪怕只是溜進廚房mix一杯綜合水果飲或是自研一道新菜,也值得為摒棄飲料香精和外賣APP的自己鼓鼓掌。
放眼身邊,人們已無時不刻在享受各類智能科技產(chǎn)品為生活帶來的便捷與省力。也許,讓雙手觸摸有溫度、有感情的物品,靜心感受材質紋理反映到內心的柔軟記憶,才是如今快節(jié)奏時代難能可貴的。
每件手工制品的完成都有種全新的滿足感。抽個閑,嘗試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靜靜地親手做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享受著簡簡單單的幸福。
八零先生金工坊
謝謝你,讓我們參與你們的故事
左邊連貫呈現(xiàn)的圖片,就是一把銀質勺子的手工鍛造過程。路小五是金屬工藝設計師,也是這些照片的攝影師。他和同是八零后的合伙人郭靖經(jīng)營著工作坊,沒有店名,公司的注冊名叫“八零先生”。
路小五本職工作是新銳攝影師,每個月2/3的時間都在影棚接拍商業(yè)宣傳片,或是跟著雜志編輯按不同類別選題組圖,工作中心靈的感觸在燈光閃回中瞬間迸發(fā);而在其余1/3的時間里,路小五全情沉浸于金工手作,把匠心靈感源源不斷地釋放在一件件精密的銀器之中。
有一次小五把剛完成的鹿角戒指發(fā)在朋友圈,好友看到后懇請他幫忙,為即將過生日的妻子定制一款有紀念意義的手工制品,因為好友剛巧開了家烘焙店,小五就決定鍛造一把咖啡勺,既實用又符合預算。開工前小五特意上網(wǎng)查了一下勺子的寓意:異性之間相贈代表愛慕之情、白頭偕老,同性朋友相贈代表甘苦與共。小五和工匠師郭靖畫好了設計稿,因身為攝影師記錄的習慣,把勺子的制作步驟都拍了下來。幾天時間,勺子做好,小五考慮到勺子直接置于禮盒中過于單薄,便用幾個依次大小的盒子相套,夾層里插上制作過程的照片,這樣看起來禮盒不失簡約又濃情滿溢。最后,小五把手書著漂亮字跡的卡片放進盒蓋里,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我們應您先生之約定制了這份禮物,希望能用我們拙劣的手工來表達他對您的這份愛意;勺子和設計圖并非分毫不差,手作自身就帶著不期而遇和遺憾之美……很感謝你們邀請我們,參與到你們人生中這一段小插曲?!?/p>
從此之后,小五出品的每一款勺子都有不同款的配飾,比如勺心窩藏一粒珍珠的戒指,巧妙不失素雅;還有小蜥蜴勺子款式的胸針、小鳥落枝頭勺子款式的耳墜……定制的朋友越來越多,有些人執(zhí)意要一模一樣的勺子,小五不希望同樣的款式變成批量生產(chǎn),便在制作過程中時常會顛覆設計稿,迸發(fā)出更美妙的靈感。
手作有非常精細的步驟,所謂技術要求的難度只是在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和時間。比如基礎的砂紙打磨,不需要過多的高科技,從粗到細需要六種砂紙,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完成,結果頂多是新人磨得沒有老師傅磨出的細致而已。小五說:“當別人能看出你一遍遍潛心打磨的痕跡,盡管沒能親眼所見到操作工序,也能理解匠人的用心,足矣?!?/p>
如果說攝影是幫朋友和客戶完成愿望和需求,在工作范疇內幫別人表達情感,那手作則是讓小五表達自己感恩之心的最佳渠道——時間可以用來打磨,感情的溫度用手作傳播。
如果想跟著小五他們學習金工課,添加公眾號‘從一克’(金工課堂的名字)咨詢即可。課程分為長期和體驗:體驗課是制作當天能完成的物品,比如姓名戒指或者小盤,一般在4至5小時內就能完成;長期課就會把金工技藝完全地講述一遍,邊學邊做,60小時課時,隨著內容循序漸進。
花前植物工作室
日式池坊花道美學傳承
花束早已不局限于異性之間的饋贈,捧一束鮮花犒勞自己,算得上是一天愉悅心情的最佳打開方式。就算懂得如何將不同種類的花朵修枝剪葉,然后錯落有致地插入瓶口,那你了解盡量保留花枝原生姿態(tài),讓它們自然詳坐花瓶內的技巧嗎?這類立花造型的插花法,其實來自日式傳統(tǒng)花道“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距今已有554年的歷史。如果你想學點不一樣的,不必飛去日本,來到望京的“花前植物工作室”就能習得與花有關的一切。
植物在花器前自由地展露姿態(tài),隨意而美好?;ǖ榔鹪从谥袊姆鸾袒顒?,但因歷史原因在中國消亡了,日本在隋唐時期效仿,之后又很好的保存和流傳下來。工作室導師陳鸛潼自幼喜愛植物和藝術,在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后,終于尋到將兩件愛好結合之道,開始研習花道至今,希望能有機會讓更多同樣喜歡植物的人們了解“池坊”:日本著名的遣隋使小野妹子(隋朝時日本外交官,雖名為妹子,但實際是男性)回到日本京都,就在現(xiàn)今的紫云山頂法寺駐扎下來,修建了六角堂,在六角堂挖出的水池邊建造 “僧僚”(讓全國趕來學習先進佛法和知識文化的人住宿的屋子),在那里花道隨著佛前供花一并傳播。之后天皇賜予小野妹子家族姓氏為“池坊”,從此小野家族一直在傳承花道流派,如今人們學到的佛前供花的流派“池坊”,英文名稱是“Ikenbana”,作為日本花道的統(tǒng)稱流傳于世。陳鸛潼跟隨日本老師研習至今,每年都要往返日本繼續(xù)深造。
知名畫家蔣勛曾說:“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陳老師的插花課就是在引導人們能靜下心來享受悟道過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單棵作品里補葉和前后空間落差都有講求。層疊之間錯落有致,讓空氣感流動其間,完成后在器中欣賞它從繁茂到枯敗的過程,“池坊”是一種靜謐的生命探索。在日本京都學習花道的成績講求段位,年數(shù)和段位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申請當老師,如今網(wǎng)絡上插花教學鱗次櫛比,選擇課程是切要了解清楚教師資歷才是對自己所學負責。
在花前植物工作室學習花道,手機是要保持關機或靜音的。課程是一對一的言傳身教,讓想來學習花道的男學員全然不會尷尬和避諱,而且男學員一旦入門,會設計出與女學員完全不同的花態(tài),非常有趣。關注公眾號“花前植物工作室”提前三天找陳老師預約,試著用三個小時與外界隔絕,還能抱走一盆自己設計的漂亮花束,何樂而不為。
末那Models工作室
悟不出就做不出
末那是一個佛教用語,佛教中認為人的意識有八種,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是第七種,前六種是人對外部刺激的反應。在佛教中,它是與前六種意識有著明顯區(qū)別的,末那識是意識的本身,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末那原型師、主理人、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四季老師說:“‘末那’是‘我執(zhí)之根本’,也就是執(zhí)著,我本人也很喜歡7這個數(shù)字,因此為工作室取了‘末那’這個名字?!?/p>
2010年成立以來,末那工作室的手辦從最初的純原創(chuàng)到現(xiàn)在的與游戲、電影、動畫的合作,無論是從數(shù)量還是質量,它都在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末那的手辦與歐美以及日本的手辦藝術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傾向,從作品中能明顯感受到東方古典文化的氣息。四季說:“其實,末那最早的作品風格就是冰山(合伙人之一)和我的風格。而我們倆的風格又非常像,我的風格有點偏宗教,而冰山是偏神話?!?/p>
團隊成員都身懷絕技。嚴格地說,第一件手辦完成的時候,末那工作室還沒有成立。當時,四季從之前的公司辭職,自己在家里做了第一件手辦,做完之后,把作品上傳到博客。在相關標簽中,他發(fā)現(xiàn)了“同道中人”,于是才認識了末那的合伙人大鵬、茶。因為志趣相投,幾個人逐漸萌生了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四季在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手辦,當時歐美的手辦看得比較多,比方加拿大的麥克法蘭,他設計的《蜘蛛俠》原畫讓四季很有感觸。剛開始四季只是喜歡買,雖然心里覺得三、五百塊錢買一個手辦很貴,但是根本停不下來,覺得買再多也不夠。讓四季下定決心做手辦其實源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有一天,他在國內的一本雜志上看到竹谷隆之的作品,當時就被震到了,這些作品超乎他所有的想象。四季特別想知道這些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爱敃r國內做手辦的比較少,什么參照物都沒有。對工作、材料、技法、流程一概不了解的我,把能買到的材料都買了一遍,一個一個試,這個不行就換一個,還不行再換一個。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摸索,才慢慢琢磨出該怎么做手辦?!?/p>
手辦的制作主要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設計;第二步是做原型,也就是雕出來;第三步是把雕好的泥質雕塑版翻成樹脂的;第四步是上顏色,也就是涂裝。之后,如果需要批量生產(chǎn)的話,就會進行工廠的一系列制作工藝了。
四季一直強調,興趣是他做所有這些事情的前提,“真心喜歡,才會對這個行業(yè)執(zhí)著的投入?!比缃瘢┠枪ぷ魇颐考径炔欢ㄆ跒橄矚g手辦的朋友們開設“手辦全技能研修班”,主題每期不同,關注“末那Models”微博就能看到最新招生訊息。喜歡動漫,干嘛不試著親手把喜歡的角色呈現(xiàn)?
DIDO工作坊
愛寵之心躍然身間
DIDO,是以動物為主題設計的原創(chuàng)手工制品。
設計師大朵把每一款精致的限量模型都賦予新的生命。她用“偏執(zhí)、任性”形容自己惟妙惟肖又不失可愛的作品——偏執(zhí):執(zhí)著地追求完美和精致細節(jié),每一款新的作品都經(jīng)過她反復調整,假如沒有合適的配件或是匹配的顏色,她便會一直尋找,直至搭配上對的感覺;任性:不做不美的設計,DIDO接受定制,但不接受指手畫腳,如果客人的定制恰巧給了大朵新的靈感,她就會把這款作品免費送給客人,并且定制的款式是不會出現(xiàn)在市場銷售的?!?/p>
朋友們親切地管她叫大朵兒,因為她笑起來的眼睛像花骨朵一樣俏皮,她便給自己的品牌叫DIDO,音譯法語的發(fā)音,涵義是輕松自由無拘無束。
大朵之前是平面設計師,通宵熬夜是常態(tài)。凌晨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到家時天已蒙蒙亮。疲憊壓抑了各種想法,總是在工作中循環(huán)卻找不到自我。寶寶的到來打破了乏味的循環(huán),大朵交接了工作就立即辭職。有一次她在朋友的咖啡館隨手做了款動物系列發(fā)箍,瞬間激發(fā)了她的靈感。初期只是制作完不同的款式送給身邊的朋友,在參加復古市集時大受歡迎,之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生活也忙碌起來。放棄了高薪工作,揀起喜歡的手工藝,大朵形容那時的自己看天空都是湛藍的,眼里也都是大家的笑臉??粗约旱淖髌放宕髟诖蠹疑砩?,那種快樂會傳染?!拔覜]有多么勵志煽情的故事讓人落淚,只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找到了熱愛的工作并且堅持下來。”
喜歡DIDO并支持原創(chuàng)手工的朋友越來越多,大朵聽取新老朋友的建議,除了原有的基本種類,還會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周邊產(chǎn)品。只要是試戴的朋友,鏡子里歡喜的笑臉就代表了一切,大家購買就證明認可了這份快樂。對了,很多人都不用“買”這個詞,他們都說“這款是我的了”。
DIDO的課程除了教會大家一些制作方法以外,更多是激發(fā)內心的暢想與獨特的創(chuàng)意。手作課其實沒有那么一板一眼,只要開動想象,把心里的東西用雙手呈現(xiàn)出來就是最美的。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想法,就會有不同的呈現(xiàn)。添加公眾號“DIDO-handmade”就能找到大朵,每次的課程她都會精心準備,大家的材料包都會各有不同,呈現(xiàn)出最獨一無二的手作才是DIDO的宗旨。
睦野畫舍
在珍奇屋里潛心做個畫匠
六年前的北京并沒有類似睦野畫舍這樣的獨立繪畫空間,更沒有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潮和新媒體推廣,起初踏進畫舍的人,不是閑逛路過,就是靠朋友之間口口相傳才得知這里的。但就是這樣偶然的前來,睦野畫舍便用自身魅力,給到訪之人留下彌足珍貴的愉悅感觀,以及觸動心靈的創(chuàng)意空間。
睦野,即“和睦自由”。
創(chuàng)始人大龍從小生活在胡同里。他說自己不喜歡樓房,按他的話講,腦袋上頂著別人、腳底下踩著別人,一出門還得經(jīng)過通道再搭電梯,忒不敞亮。“我喜歡一推門就能到室外,能仰天能望地的感覺?!?/p>
相較冰冷機械的白房子,隱匿在凈土胡同里的睦野畫舍更像一棟琳瑯滿目的‘珍奇屋’,溫馨而充滿藝術生活情趣。畫舍有書有畫,有石膏有標本,還有溜達進屋午睡的貓咪。筆尖與紙的摩擦聲如夏雨滴石似的安靜;柔潤的顏色、松節(jié)油獨特的味道讓人覺得一切都變得虛幻。
然而這些并非是前期設計規(guī)劃而來——畫舍是跟著大龍以及過往的學生們一起慢慢成長起來的,經(jīng)歷年月才有了如今的樣貌。當初這里只是凈土胡同里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房,大龍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和幾個好兄弟一起動手做好了基礎裝修,然后借著旅游的機會,隔三岔五從世界各地帶回藝術裝飾品,往畫室里“添肉”,于是就有了睦野畫舍現(xiàn)在的模樣。
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形容作畫“不只是白日做夢,它首先是一種創(chuàng)作技巧”。睦野就是為藝術愛好者提供專業(yè)美術教學的畫室,不為考學,只為興趣。每個小伙伴都可以踏實學習技法,把個人視角與技術表達完美結合,自由創(chuàng)作,揮灑寫意,讓白日夢變現(xiàn)。
來來去去在睦野學習繪畫的已有兩千多人,年齡最大的有七十歲。大龍平時也會親自授課,他希望自己成為學生們手里的那塊“繪畫敲門磚”,為感興趣但零基礎的學員指點迷津。
大龍說,開辦畫室的初衷單純是因為自己是繪畫老師,如今隨著場地擴建,畫室不僅已按繪畫類別分區(qū),還騰置出一間多功能室——睦野空間,定期舉辦展覽、跨界工作坊、獨立電影放映等活動,通過與不同領域的實踐者協(xié)作,讓藝術介入鄰里與公共場域,回歸日常生活。
睦野現(xiàn)在的課程有素描、色彩、油畫,均為長期課程,一直都有且隨時開課,老師會根據(jù)個人情況和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進度獨立。在畫室開放時間內來試課,與老師溝通,報名即可,無需預約。當然也有專為初學者準備的單次體驗課程,畫室提供所需的畫材和亞麻畫布,畫完即可帶回家。3個小時完成一幅簡單的油畫作品,或者使用水彩、彩鉛、油畫棒等不同材料,老師會提供技術指導。睦野還時常推出不同主題的體驗課,比如纏繞畫、油畫棒下的梵高、雪松木上的山川湖泊、四季主題的風景……如果依舊不知道該畫什么,也有畫稿供參考,從經(jīng)典的印象派到簡約風格的當代插畫,總有一款會讓人稱心。
100種小生活單車復合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00種小生活,沒錯,就是字面理解的意思——她們要推薦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百種。
創(chuàng)始人知知的性格,也像店名一樣坦誠、爽朗、不受約束,平時能騎車的時候絕不選擇別的出行工具,既環(huán)保,又益身,她的兩條長腿就能說明一切。生活就是一件件“小”事堆積起來的,知知希望以城市單車的形式發(fā)散開來,去追求城市生活的品質與美感。
有八年媒體從業(yè)經(jīng)驗的知知,雖然經(jīng)常能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群和探索有趣的地方,但類似于重復勞動的高強度采編工作已令她疲倦。旅行中,知知對于一個美好城市的記憶多數(shù)停留在街上那些漂亮的自行車上,借著每年自助旅行的機會,和朋友開始做城市通勤自行車的經(jīng)營和推廣,于是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原來的崗位。不過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車行不一樣,店里不光進貨那種歐洲街頭漂亮的自行車,還搭配車燈、背包、護目鏡等周邊用品,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家城市自行車買手店,關于自行車,也關于和自行車這種樂活的城市生活方式相通的一切。
北京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是需要騎車才能發(fā)現(xiàn)的。其實騎車這件事是知知從學生時代就感覺美好的回憶,北京孩子騎車上下學再正常不過。但從上大學開始,馬路逐漸開始擁擠,自行車道也常被汽車占用?!叭绻銖膩頉]有對于一個城市產(chǎn)生過感情,你就不會懂,自行車應該重新回到北京。”坐擁單車店創(chuàng)始人和愛好者雙重身份,知知推出了“騎車救北京”的概念,還和朋友策劃了6條騎行路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周末叫上三五好友,身處林蔭大道吹吹自然風,路過幾處北京隱蔽的胡同古建,光想著都想立即動身出發(fā)了。
慢慢的,大家對于進自行車買手店有了更多的諸如吃、喝、聊、休息、讀書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在100種小生活單車店旁邊的100種小生活聚樂部,聚樂部二層的功能就是工作坊。
很多人到訪者常問知知,為什么會叫做“100種小生活”?!叭绻懵牨R廣仲,你就會哼唱‘無邊的星球有我要的生活,有100種’?!?/p>
人們總說那些不值錢的技能才是讓你領悟生活本身的美好的東西,比如刻一枚橡皮章,做一本護照夾,畫一幅彩色鉛筆畫,縫一只毛氈動物……小課堂已經(jīng)做成這里的副線,二層的墻上就標注著本月的課表,關注公眾號“100種小生活”,隨時有更多新奇的驚喜課程。和少數(shù)同類一起吃著專屬下午茶,學一門不值錢的手藝,樂趣在過程中,成就感在成果上,開不開心都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