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成為城市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體積混凝土在高層建筑工程中廣泛應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具有厚度大,體積大、混凝土工程量大等特點,要求施工單位除控制好大體積混凝土強度、整體性和耐久性外,還必須防止溫度裂縫發(fā)生。因此,嚴格按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標準施工是必要的。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運輸;泌水;養(yǎng)護
1、施工準備
施工前,施工技術人員應熟悉圖紙,做好三級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向、澆筑方法等做好專項技術方案。施工前要做好鋼筋原材料和試件的取樣檢驗和試驗,并將檢驗結果報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測量人員根據(jù)業(yè)主提供的控制點進行校核,校核合格后,將控制點引測到建筑工程合適的位置,并做好標記和保護,確保施工質量。
2、大體積混凝土材料要求
在實際施工中應采用商品混凝土。選擇商品混凝土廠家時,綜合比較廠家的生產(chǎn)能力、資質情況、信譽度等,最終選擇質優(yōu)價廉、信譽好的供應商。在簽訂商品混凝土供貨合同時,應對混凝土質量提出明確的檢驗方法,以確?;炷临|量。
原材料的質量對混凝土質量產(chǎn)生重要影響,混凝土必須預防混凝土工程堿集料反應。水泥最好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生產(chǎn)廠家提供合格證、復試報告,并出具有資質檢驗單位的檢驗報告。骨料選擇5~25mm連續(xù)級配的碎石,并確保含泥量小于1%,泥塊含量小于0.5%。
3、大體積混凝土運輸
根據(jù)工程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混凝土運輸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混凝土運輸主要采用混凝土罐車。根據(jù)現(xiàn)場澆筑部位的需要量,確定每小時混凝土的供應量,嚴格控制混凝土運送時間,在混凝土運送過程中,攪拌筒轉速應在2~4r/min,到達澆筑地點后攪拌筒應以8~12r/min的轉速轉動2~3min,等攪拌筒停轉后,再使攪拌筒反轉卸料。為確保卸料安全,使用接長斗溜槽。為避免大體積混凝土冷縫的出現(xiàn),配置地泵連續(xù)進行施工。
4、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4.1混凝土斜面澆筑
澆筑底板混凝土時通常采用斜面分層法,并控制每層厚度不超過40cm,薄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位。隨時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拍壓三遍,搓成麻面,以閉合收水裂縫。在木抹子壓第三遍時,麻面紋路要順直,以東西方向為紋路方向保證紋路一行壓一行且相互平行。為確?;炷敛怀霈F(xiàn)冷縫,可用軟管進行左右移動,做扇形狀散布混凝土,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積增大來增加熱量的交換。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坡度時,應確保每層厚度不超過振搗棒有效長度的1.25倍,并在每個澆筑帶的前、中、后布置三道振動器進行振搗。第一道通常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點上,振搗人員將出管混凝土通過振搗,使混凝土通過面筋直接溜到底層。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中間部位,振搗人員采取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插點的間隔時間20~30s,直至混凝土表面無顯著下沉、表面無氣泡產(chǎn)生及混凝土表面有水泥漿泛出為準。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度,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及底層鋼筋處,由于底層鋼筋間距比較密,振搗人員負責將混凝土流入到下層鋼筋底部,確保鋼筋下層混凝土振搗密實。
在振搗時,對于下層混凝土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澆筑方式,上層采用自上而下,如需要進行二次振搗時,應嚴格控制二次振搗時間,對混凝土初凝時間做好控制,確保下層混凝土在初凝前,上層混凝土能進行覆蓋。當混凝土快要澆筑完畢時,將混凝土泌水排集到模板邊的集水坑內(nèi),然后用泵將水抽出,為避免粗料下沉,必須將混凝土泌水及時進行排除。
4.2泌水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泌水是比較常見現(xiàn)象。當泌水較嚴重時,將對混凝土強度等產(chǎn)生影響。為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現(xiàn)場施工人員必須加強泌水的排除。大量的實踐證明,上涌的泌水和浮漿將順著混凝土澆筑坡面下流到坑底,施工中必須根據(jù)混凝土流向,將混凝土表面泌水及時進行清除,對于少量的泌水可用海綿進行吸處。
4.3混凝土養(yǎng)護
為減少混凝土的表面色差,在混凝土表面壓實搓毛后,頂部覆蓋不易掉色的毛氈等覆蓋。待混凝土表面收干后,及時用塑料薄膜及不易掉色的毛氈等遮蓋,不能直接用草墊或草包鋪蓋。養(yǎng)護期間應保持混凝土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
對于不好覆蓋的混凝土結構,可使用養(yǎng)護液養(yǎng)護。養(yǎng)護液在正式工程前要進行試驗,如果養(yǎng)護液使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明顯色差的,則不得使用;在沒有合適的養(yǎng)護液時,上述部位要使用雙面膠粘結塑料薄膜嚴密覆蓋。大體積混凝土澆注完成后12h內(nèi)要及時覆蓋保溫層,保溫層下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保證混凝土內(nèi)外溫度差不超過25℃。
4.4混凝土的測溫
大體積混凝土采用建筑電子測溫儀進行測溫,可直觀、準確、快捷地數(shù)字顯示被測溫度,可靠性好、使用范圍廣、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它由主機和測溫線組成,主機為便攜式儀表,設有電源開關、照明開關、插座和液晶顯示屏,可數(shù)字顯示被測溫度值,測溫線為預埋式,由插頭、導線和溫度傳感器制成,每支測溫線可測一點溫度。測溫時按下主機電源開關,將測溫線插頭插入主機插座中,主機顯示屏即可顯示相應測溫點的溫度。
監(jiān)測點的布置范圍應以所選混凝土澆筑體有代表性的部位,監(jiān)測點按平面分層布置;在每條測試軸線上,監(jiān)測點位宜不少于4處。深點深度距離底板50mm,中點深度為H/2(H為底板厚),淺點深度為50mm。將測溫線幫在支撐物上,在澆筑混凝土時將綁好測溫線的支撐物植入混凝土中,溫度傳感器處于測溫點位置,插頭留在混凝土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濕,保持清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時不得沖擊測溫線;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測溫線。
加強施工中溫度控制,使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不大于25度,每天降溫不大于1.5度,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加強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和測溫工作。在罐車卸料處安排專人用溫度計對混凝土進行測溫(出罐溫度小于28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嚴禁入模。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必須結合建筑工程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案,并控制好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質量,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及其他問題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談新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特點與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19期.
[2]倪平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