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嘈雜世界保持清醒的人并不多見,身處浮華地依然清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海清就是那為數(shù)不多的其中之一。身處演藝圈的海清,是演員也是舞者,塑造角色也舞動人生。在大眾眼里,她是“郭海萍”,是“毛豆豆”,是“美小護”,是“羅小蔥”……但拋開所有的身份,她就是海清,她始終知道自己是誰,始終明白任何時候,心都是最重要的或許,這就是“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的意義所在。
演員之“心”
海清的影視作品不勝枚舉,收視大熱的《玉觀音》《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蝸居》《媳婦的美好時代》《心術(sh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做到“演什么像什么”著實不易,區(qū)分和把握角色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關(guān)鍵。海清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演員的聲音、眼神,包括對事物的反應(yīng)都有不同,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當演員面對角色,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演法,但每種演法都是唯一的存在,其他人學不來。如此,與其從外部改變,不如從內(nèi)在鍛造。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外表和內(nèi)在都會發(fā)生變化。這些變化是必然會產(chǎn)生的,相比在外表上較勁,海清更看重心的變化。在她看來,每一個角色都有一個邊界范圍,就像一個籠子,演員只能在籠子內(nèi)完成角色的塑造。然而,每一個籠子的大小、材質(zhì)各不相同。有的籠子會根據(jù)演員形狀隨之改變,這樣的角色就很容易上手和操控;但也有一些籠子是固定又堅硬的,面對這樣的籠子,演員需要扭曲并重塑自己,如此才能駕馭角色。
好的演員像水,可以以任意的狀態(tài)存在,并能適應(yīng)任何一種容器。海清一直要求自己能夠做到與一個角色完成氣息上的交換和互融,就像水與容器那樣毫無縫隙的融合。為了讓自己能與角色互融,海清會在開拍前仔細揣摩角色。為了讓角色的演繹更加真實,她會去實習,去觀察日常生活中角色人物的真實狀態(tài)?;蛟S,想要成功地塑造一個人,就要讓自己活成那個人。
舞者之“心”
大概是海清作為演員實在太過成功了,所以讓人們忘記了她還是個舞者。海清曾擔當《中國好舞蹈》的導師,這才讓大眾知道了她的舞者身份。海清很少在影視作品中表演舞蹈,她說那是因為尊重,因為舞蹈是她年少時唯一的朋友。海清在博客里這樣寫道:
“也許有人不理解我對舞者的嚴苛,其實那并不是一種刻意。6歲到18歲,舞蹈幾乎是我的整個青春,我曾經(jīng)對它熟得不能再熟,愛得不能再愛,現(xiàn)在已經(jīng)沉淀為一種深切而自然的情結(jié)?!?/p>
朋友是要用心去維護的,朋友是可以給人力量和溫暖的,對一個舞者來說,舞蹈便是朋友一般的存在。人們對于珍視的東西,總是仰視的,虔誠的,也無法做到輕易碰觸的。舞者海清不會隨意地表演舞蹈,也是同樣的原因。海清的博文里有這樣一段話:
“我并不覺得舞跳得好就是一個好舞者:肢體只是基準,最重要的是心。舞蹈的背后不能空無一物,它更不是淺薄內(nèi)心的修飾。真正美好的,真正打動人的,不是你的面貌身形,不是你的衣著妝容,也不是你的動作表演,而是你溫柔、善良、堅強、樂觀的靈魂一而這些,別人都是看得見的?!?/p>
就像舞者海清所寫的那樣,舞者在舞蹈時,其實是在用身體展示其靈魂。一名好的舞者必然能讓身體與靈魂相融。或許在許多舞蹈家眼中,舞者海清的舞蹈功底算不上精湛,但那又如何呢?畢竟,與靈魂共舞最難,用心的舞者最美。
回歸“本心”
海清曾在文章里把自己稱為“赤腳的孩子”,她認為演藝之路十分漫長,好的演員太多,有很多目標是一輩子都望塵莫及的,但她不會怕,因為她喜歡演戲。她還把自己的名氣稱為“白撿來的一雙鞋”,把鞋脫掉,她就還是本來那個“赤腳的孩子”。然而把鞋脫掉需要有勇氣的,只要有心便不怕。無論是演員海清還是舞者海清,拋去這些身份,海清依然是海清?;貧w原本的生活,她只是個單純的女人,只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她就是她自己。
海清說,演員是她的職業(yè),這和其他職業(yè)沒有什么不同。在職場中,她的工作是塑造角色,她喜歡塑造不同的角色,因為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這也讓她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她有時也會想別人怎么說自己怎么想自己,但這些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理解自己。人這輩子自始至終面對的只有自己,永遠跟隨自己的是那顆“心”。海清說:“我只求能看清自己,能讓身邊的人安心就好”。有一種境界叫做“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當下的海清便是如此了。
QA
CR:你與六六一直是最佳搭檔,六六的劇本有什么魔力讓你一直青睞呢?在選擇劇本方面,你會考量什么?
海清:和那種看到劇本就能預知到角色怎么演的本子不一樣,六六寫的人物能讓我腎上腺素急劇上升,對于創(chuàng)作未知性的新鮮感也吸引著我一步步靠近。我比較愛演貼近生活的劇,因為這樣的戲需要作者、編劇具備非常高的功力。如果不真正扎扎實實進入到這個行業(yè),寫出來的東西會很皮毛,演員在表演的時候也會失掉很多的樂趣和意義。
CR:你也已經(jīng)當媽媽了,對于教育孩子,你有沒有自己的方法?
海清:很多父母其實不太會當父母,雖然他們有了孩子。當父母其實是一門學問,不是你把孩子生下來了就是天生的好父母,我也在不停地學習進步,在學著當媽媽。父母都說孩子任性,其實父母覺得自己生下孩子了,就得讓孩子聽他們的,這何嘗不也是一種任性?捫心自問,我們因為孩子犯錯誤所發(fā)的火,是發(fā)泄自己氣憤的情緒,還是真的要改正他的錯誤?
CR:在你看來,什么是作為母親的幸福,什么是作為演員的幸福?
海清:特別簡單,作為一個母親,最大幸福就是和我的孩子在一起;作為演員,能演戲就是最大的幸福。
CR:這些年你的衣著和發(fā)型越來越利落,你為何會走中性路線呢?
海清:真不是為了漂亮,完全是為了方便。我從小一直留大長發(fā),洗吹和造型都好痛苦,現(xiàn)在留短發(fā)是因為我喜歡洗完頭能快干,特別利索。
CR:你塑造過很多的女性角色,那么對于女性的社會地位你有怎樣的體會和理解呢?
海清:我自己演繹過許多女性角色,但中國的女性地位卻遠不及我以為的那樣。我們還存在很多性別不平等問題,比如對女性的暴力、女性面臨的就業(yè)歧視、長輩對兒子的偏愛、女性承擔家務(wù)勞動和照顧孩子的負擔等等。我完全沒想到我們女性竟面臨著這么多的問題。而且現(xiàn)在很多女嬰因為中國的性別歧視問題被遺棄,甚至還未出生便被扼殺在腹中,但大多數(shù)媒體卻在關(guān)注“如何拯救中國光棍”。性別平等問題還是需要社會的密切關(guān)注和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