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人的努力,很好地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即使一切都不改變,我們也要努力。
締造完美教室,這是新教育一個好的著力點。教室、課堂、教學、教師、學生、班級,這是一個概念不同的層面。一個地方之所以能夠稱之為教室,主要是學。所謂教學,就是為了影響學生學習,影響學生成長,我們師生一系列的交往行為。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分享關于學習的激情,關于新發(fā)現(xiàn)的過程。
締造完美教室,我理解就是在同一間教室里面不同的老師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創(chuàng)造不同的課堂。我想強調(diào)教室的意義在哪里,好的教育不取決于單個教師的努力,取決于集體的努力,也就是我們要積淀共同的東西。我們所有老師共同認可的一個班規(guī),在這樣一個空間里面,我們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努力,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更好地成長,能夠成為自己幸福人生的創(chuàng)造者。
締造完美教室的分享,賦予了“分享”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你要關切到對方的促進、需要、感受、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第二層含義意味著彼此雙向的平等給予,不是單向的居高臨下的施舍。如果存在著施舍關系,那么被施舍的一方在自信心和主動性上都會受到挫傷。第三層含義,意味著彼此是心靈真誠地相對。
完美的教室也就意味著完美的教學。我曾經(jīng)提出過完美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當評價一節(jié)課好不好、一個教學好不好,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指標體系。因為教學的內(nèi)容性質(zhì)不同,具體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不同,但是我提出的真誠、深刻、豐富這三個一體指標,比較具有普世意義。
第一關于“真誠”。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真心實意,情真意切。老師是真心實意為學生好,不是道貌岸然、虛張聲勢、言不由衷的。第二層含義就是真才實學,真知灼見。對于所分享的內(nèi)容,老師可以做到了如指掌,爛熟于心,娓娓道來。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仔細咀嚼、反復推敲的,不是鸚鵡學舌、照本宣科、不懂裝懂。只有真實的教學,才能帶給孩子心花怒放的感覺,才能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的溫暖,我們的教學才會有余音繞梁的感覺。
第二關于“深刻”。深刻是相對的。所謂深刻意味著讓孩子覺得別有洞天,能夠喚起學生的想象力,能夠使學生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妙不可言之感,帶給孩子內(nèi)心的震撼與眼界的敞亮。只有深刻的教學才有這種力量,才能使學生有刻骨銘心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關于“豐富”。豐富意味著有足夠的信息量,意味著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學活動的豐富、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豐富和教師教學語言的豐富。只有豐富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的心靈蕩漾起來,才能讓學生那雙隱形的翅膀振翅高飛。只有豐富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堂的精彩、課堂的豐富和課堂的溫暖。
完美教室離開了完美教學就無從談起。所以,我認為新教育所創(chuàng)造的締造完美課堂,與打造生命化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要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實現(xiàn)有效教學。所謂生命化的課堂,就是要使課堂關注生命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地引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
但我想,我們說完美的教室不僅是完美的教學。完美教室是不是可以有這樣一種觀念:強調(diào)的是一個場域,一個空間,教學可以說是最主要的活動,但除了教學還有更多。怎樣的教室是完美的?我認為它應該能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不會受到威脅、恐嚇、羞辱、譏諷、嘲弄。它是有挑戰(zhàn)的。我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給中小學生上課,我有很多的局限,比如說我不太善于調(diào)控課堂,但是我上課有一個特別大的特點,就是怎么樣使我們的課堂更富有挑戰(zhàn)。我特別強調(diào)我們教學里要有理智和挑戰(zhàn),帶給學生理智上的解放感,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造就更多的世界一流頭腦。通過努力與贊揚,真正讓人與人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是相互欣賞與相互支持的。
教師作為完美教室的締造者,作為引領學生與有教養(yǎng)的人類進行對話的人,最重要的還是教學相長。目前老師們專業(yè)成長的瓶頸主要還是文化底蘊的問題。
我認為教師的智慧結構有三個層面,最基礎的是文化底蘊。簡單地說就是學識的積累,就是對相關問題理解得足夠透。第二個層次才是對教育的理解。究竟什么是教育?我們怎么把我們所稱之為的教育的行為與對學生的羞辱、教說、灌輸、洗腦、束縛等等區(qū)別開來?這個背后涉及到我們教育的行為標準。很多教育家都討論過我們的行為要具備怎樣的特質(zhì)才是教育行為。對教育能不能真正地理解到位,取決于我們的文化底蘊。第三個層次才是教育的智慧、教學的技藝。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教育你的智慧,教育的智慧只能從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中,從豐富的學識積累中,從對教育問題的不斷探索中來升華來形成。
新教育抓住了非常好的一點,那就是促進教師的成長。我們要打造完美的教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不斷成長。這也是我們能夠從新教育老師身上所看到的,他們在課堂中收獲的不僅是快樂、欣慰,也有成長。
我要和老師們分享一點我成長的個人經(jīng)驗,我概括為24個字。第一,深度閱讀。讀得透比讀得多更重要。第二,注重積累。這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第三,細膩思考。第四,精準表達。表達的背后是思維的嚴謹。第五,堅持寫作。我特別強調(diào)寫作對于人成長的意義,對我們教師技能的提升、專業(yè)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就是:掘井汲泉。人生就是一生都在一個地方持續(xù)不斷挖井,直到清泉噴出,這就是精彩的人生。我強調(diào)要選準方向持續(xù)不斷地努力,要在一些細小的地方堅持不懈地前進。這是我們今天所謂信息爆炸、知識爆炸這樣的時代,以不變應萬變最重要的策略。你在一個地方著力打井,要有一個清泉在你心頭流淌。
教育是靠故事流傳,新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故事、敘說故事、分享故事,祝愿新教育的故事伴隨更多的教師和孩子成長。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教授,英國教育哲學協(xié)會會員,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據(jù)會議即席發(fā)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