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而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要注重知識的歸納整理與構建,又要體現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既要系統(tǒng)梳理所學知識,又要針對訓練學生基本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興趣盎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復習課大多以練為主,課堂氣氛沉悶,索然無味,學生缺乏探究空間,學習動力缺乏,老師也往往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卻依舊收效甚微。
筆者認為,復習課實質上就是激活學生知識儲備,理順知識聯系,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過程。老師可用游戲或故事引路,將相關知識緊密聯系,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連線成網,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在實踐中內化和升華,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從細處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愛上復習課。下面以五年級上冊“關于可能性和位置”的總復習課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游戲引路,連線成網
數學課標中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更是學生的最愛。
可能性與位置分別屬于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兩大領域。一節(jié)課要將兩個看似不太搭界的單元知識融合在一起,又要讓學生感興趣,還要學有所得,確實是一大挑戰(zhàn)。老師設計了五子棋游戲活動,通過“怎樣確定誰先下”和“怎樣玩”兩個問題將它們巧妙地串聯起來。
一開課,老師就拋出:“玩過五子棋嗎?怎么玩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做好準備。再討論“誰先下”來研究可能性含義和大小,體驗規(guī)則的公平性。練習中的轉盤摸獎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概率的隨機性,構建可能性的知識體系。
同時從五子棋的棋子確定引發(fā)學生回憶“以前是怎么描述位置的”,到對一行、多行多列的位置分析,再到影劇院、高鐵座位描述,最后到“砸金蛋”,從第幾至第幾行第幾個,層層遞進,對原有認知進行精加工,構建位置的知識體系。
整堂課在游戲與活動中溝通新舊知識聯系,并逐步豐富對可能性的體驗,體會位置的實際應用,幫助學生將平時的零散知識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理順其橫向聯系和縱向發(fā)展,真正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并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fā)展。
實踐運用,深層挖掘
復習課應重視思維培養(yǎng),利用知識間內在聯系來促進學生對各階段知識的掌握。老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幫助學生在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梳理的同時學以致用,并做好課前預設,同時充分關注學生課堂生成,才能及時抓住其思維的閃光點,巧妙引導,引發(fā)學生深層次思考。
如當學生得出“石頭剪刀布”游戲規(guī)則公平時,教師質疑“老師和小妹玩10次,我勝了7次,小妹勝了3次,第11次時小妹一定會贏嗎?”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只要可能性相等,不管前面的結果怎樣,對后面的比試公平性并沒有影響?!倍趯W生小試牛刀玩了五子棋后,教師可適時引導“真正的高手是在圍堵別人的同時自己成棋”,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課后深入探究的欲望。
教師讓“活生生”的現實問題來激活學生認知結構,在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使之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并啟發(fā)數學思考,挖掘學生智慧的火花,豐潤數學思想。
細處著手,重點突破
烏申斯基曾說,“習慣是教育力量的基礎,是教育活動的杠桿?!睆土曊n的一大功能就是對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和再學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本節(jié)課橫跨小學數學兩大知識領域,既要復習可能性含義和可能性大小,體驗概率的大小與隨機性;又要復習位置,建構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的知識體系,復習面廣,知識點多,練習量大,而時間卻緊,教師要注意從細處著手,突出重點,關注方法,在追根糾錯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研究“游戲結果會出現幾種情況”時,如果學生缺乏有序思想,記錄往往會雜亂無章。因此,教師要適時提供記錄表格并引出具體要求(遇到困難可以先游戲后記錄;相同情況只記錄一次;怎樣記錄可以不重復、不遺漏?),對學生給予深入細致地幫助,并在展示比較時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羅列,使學生的知識更具條理化,在發(fā)展思維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建構位置的知識體系后,教師緊接著拋出“電影票的座位怎么表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對雖然簡潔明了,但不是萬能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方法?!苯處熢俪鍪靖哞F票、方陣和排隊圖,讓學生體會知識的靈活運用。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學生在陷阱中學會總結經驗,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分類比較的良好習慣。這些“吃一塹,長一智”的體驗讓學生復習建構的結構化知識進一步融會貫通,更具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對癥下藥、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授課是栽一棵樹,復習課是育一片林?!苯處熞獜募毺幹郑B點成線,連線成網,關注方法,重點突破,實踐運用,使知識溝通延伸,實現再生長,才能讓復習課不再枯燥乏味,遠離題海戰(zhàn)術,充滿生命活力,達到“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