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名 獎:李燕飛
所在單位:山東水利職業(yè)學院
職 業(yè):教師
推薦單位:日照市外國語學校
頒 獎 詞:
一個重視自我教育與成長的母親,一個給予孩子愛、尊重和包容的母親,如春風化雨般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她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運動。她們是母子,卻更如一對親密的朋友。當大家都在問“今天,我們該怎樣做父母”的時候,這位媽媽用身邊這個健康、快樂而睿智的少年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我的兒子孫承澤
我的兒子叫孫承澤,出生于2007年7月,現在是日照市外國語學校四年級學生。他不是有某種特殊才能的神童,只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運動、聰明好學又可愛調皮的男生。
在學校,他是班長、中隊長,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做事踏實穩(wěn)重、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少先隊員,是同學們信任的好伙伴、老師的得力小助手。他熱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及時完成作業(yè),學習習慣良好,成績優(yōu)秀。他興趣廣泛,全面發(fā)展,是班級合唱比賽的指揮、校園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的一等獎獲得者。他熱愛體育運動,是體育課上的活躍分子,運動會上的短跑健將。
在家中,他是一個9歲的有點貪玩的男孩。周一到周五,放學至晚餐,大約有兩個小時的空余時間,他要用半小時左右時間寫完作業(yè),如果有作文或者手抄報之類大作業(yè),就需要更長時間。然后,就是他的自由支配時間,可以閱讀、彈琴或者打游戲。晚餐后是大約一小時的運動時間,跑步、跳繩、騎車、輪滑等活動都是他喜愛的,更多當然是和小伙伴的自由活動。周末,他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參加了一些課外培訓班,他先后參加過美術、音樂、科學、英語和圍棋的學習。在家里他也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收拾餐桌、掃地等。
二、我的家庭教育理念
我是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是教育工作者。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需要解決身邊學生們的一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無論是個人品行、學習或者生活習慣,試圖改變一個20歲的青年是極其困難的,很多問題的根源都深埋在童年或者小學階段,藏在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里。所以,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并不遜于學校對孩子的影響。
做了母親之后,開始更多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理論,甚至很多相互矛盾,主張寬松的快樂教育者有之,主張嚴格的棍棒教育者亦不乏堅定的擁躉者??炊嗔?,不但沒給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出一條光明大道,反而愈加覺得心生困惑。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樹,樹種不同,所處地域不同,氣候不同,園丁亦不同,怎么可以強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培育方法呢?我開始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原本就該是因材施教,不必過于拘泥于
某種理論,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期望適度,按照一個普通人的要求培養(yǎng)孩子
我曾經讀過《卡爾威特的教育》等一些關于天才成長的書籍,讀罷深受鼓舞,覺得自己的孩子似乎也洋溢著某種天才的光芒。但如果深入探索天才少年的成長,除了孩子的資質、還有父母的付出和外部的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而這些,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具備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有“出息”,可是,99%的人注定是普通人,如果我們把目標定位在頂尖上的1%,孩子在成長中勢必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我對孩子的期望:一是健康,二是快樂,三才是成才。
2.品格培養(yǎng)重于學習
每一位父母對孩子的未來都有一份美好的期望,而教育正是實現美好目標的必經途徑。如果說學校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學知識,著重點是孩子的智力發(fā)展;那么,家庭教育的重點則在于孩子基本素質的養(yǎng)成,性格品質決定命運,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的性格品質,就是給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定下良好的基調。
3.育兒先育己,父母成長帶動孩子成長
孩子出生后,家庭的重心很容易轉移到孩子的身上,他占據了父母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有很多媽媽因此放棄了工作。當孩子逐漸長大,從幼兒園到小學,他開始獨立面對世界,這時,媽媽就應該慢慢減少對孩子的干預,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成長。美國教育家克萊爾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鄙斫讨赜谘越?,潛移默化的熏陶遠勝于喋喋不休的語言,父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可以給孩子播種好的習慣,而這些好習慣也許可以成就孩子的未來。
三、對孩子性格品質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一個有禮貌、受人歡迎的孩子
人際交往能力對孩子未來發(fā)展非常重要,而禮貌待人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對孩子加以培養(yǎng)鍛煉,比如多帶孩子出入人多的場合,介紹一些新的面孔給孩子認識,鼓勵孩子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如果家里來客人了,讓孩子幫忙招待,學習為人處事之道。
2.培養(yǎng)一個樂于分享、與人為善的孩子
教育孩子要樂于分享,不要占別人便宜,多交朋友,特別是多與年齡相仿的孩子交往,以免孩子養(yǎng)成孤僻的性格。孩子們可以分享的東西,小的時候多是食物、玩具,大一點就換成了圖書、運動器材之類。因為學會了分享,足球、滑板、自行車等運動器械,都可以成為孩子交朋友的重要媒介。
3.培養(yǎng)一個樂觀自信、心理健康的孩子
父母的關愛是孩子樂觀自信的來源,家庭要民主,家里有大事讓孩子也參與意見,多鼓勵少打擊,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解決問題,讓孩子形成健康樂觀的心理。對于敏感的孩子,父母的鼓勵和肯定特別重要,有安全感的孩子才可能樂觀。要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最近,孩子參加音樂考級,一開始訓練就發(fā)現難度很大,有幾次受到老師批評,情緒低落,多次表示要放棄考試。我這樣鼓勵兒子:“第一,報考級別是老師評估你的水平確定的,要有信心;第二,考級只是考核一下你的學琴水平,爸媽并不在乎是什么結果,不要有壓力?!痹趦鹤佑柧氝^程中,只要取得一點進步我就鼓勵他,最后他順利完成考級。
四、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處處充滿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更談不上成才。所以,父母要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當然,與孩子相關的規(guī)則應和孩子商量后制定并嚴格遵守。如先寫完作業(yè)再出去玩,重要的事情優(yōu)先(如:用電腦時,媽媽工作優(yōu)先于兒子打游戲),玩游戲限定時間(30分鐘),
出去玩限定時間(30~60分鐘),按規(guī)定時間作息等。
2.加強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讓人健康,讓人快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品質。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兒子戶外運動每天不低于1小時,時間固定在下午放學后和晚上,具體運動項目由孩子自己確定。
大家說我的孩子是運動健將,其實,他并沒有突出的運動天賦。上幼兒園的時候學習跳繩,班里的絕大多數小朋友都學會了,他卻一直不會,甚至看見跳繩就害怕。后來我找到老師,希望不要逼迫他練習,我也告訴他,不會跳繩沒關系。上小學后,老師又要求學跳繩,他流露出愿意練習的意思,于是我每天晚上陪他在樓下練習,一次次示范,用無數的溢美之詞鼓勵他的第一跳,這樣,用了三四天時間,就順利學會了跳繩。其他運動項目,比如打籃球,踢足球、輪滑,我的孩子學起來都比較慢,但經過耐心地陪伴和指導,讓他始終保持信心,最終都學會了。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不但鍛煉了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3.做家務,培養(yǎng)自理能力
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很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卻心安理得,毫無感恩之心。研究發(fā)現,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更幸福,更容易成功。所以,父母要舍得“用”孩子,要孩子自己吃飯、穿衣、疊被子、洗襪子;自己寫作業(yè)、收拾書包;自己倒垃圾、掃地、整理房間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同時在勞動中學會理解他人,學會與人溝通,學會自己生活。
五、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習是孩子教育中不容回避的問題,從家庭角度看,重點是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興趣,不要過分注重成績。
1.營造學習型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有個很重要的原則是:不讓孩子做的,父母堅決不做。很多父母自己看電視、玩手機,卻逼著孩子專心學習;或者父母從來不看書,卻讓孩子做個愛讀書的人。孩子一開始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愛閱讀的父母通常也會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反之亦然。在我家,由于工作關系,我要經常在家里備課或者寫一些材料,也經常參加一些培訓學習,家里學習氣氛很濃厚,兒子的學習也很少需要督促。
2.尋找身邊的榜樣
讓孩子熱愛學校、老師和同學,所謂愛屋及烏,熱愛老師,就會好好學習這門課,喜歡同學,就會樂于享受學校生活。比如二年級學習寫鋼筆字,兒子一開始寫得又大又笨,在方格里塞得滿滿的,墨水經常抹得手上、臉上都是,我一方面教他怎樣把字寫得大小得當,一方面耐心問他學校里哪些人寫字比較好,他說了兩個同學,然后說還有某老師寫得好。我便鼓勵他先用三個月
到半年趕上同學,然后再趕上老
師。他有目標有干勁,寫字進步很大。
3.善用電子產品
很多家庭視電腦、iPad、手機的使用如洪水猛獸,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不讓孩子上網在很大程度上隔絕了孩子利用互聯網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這些電子產品可以是娛樂工具,但也可以是工作和學習的工具。我的觀點是不搞屏蔽教育,但父母要監(jiān)督和引導合理利用。在我家,孩子每天用電腦或iPad大約半小時,節(jié)假日時間更長一些。最初,他喜歡打游戲、看動畫,然后學會了打字、發(fā)微博、發(fā)電子郵件、百度搜索,現在學會了用電腦做文檔、演示文件,用iPad做簡單的視頻處理,用手機里的APP軟件學習,電子產品是他的學習和娛樂工具,他也因之培養(yǎng)了對技術的敏感性。
4.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大概是用電腦較多的緣故,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不是特別濃厚,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第一反應多是上網搜索一下,而不是查閱圖書。為培養(yǎng)他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讀書習慣,我購買了大批他喜歡的圖書,有空的時候陪他讀書,討論書中情節(jié),又讓他加入網上的閱讀小組,每天閱讀打卡。這樣,初步養(yǎng)成了每日讀書習慣,現在,每天讀書約30分鐘,也積累了幾百本書的閱讀量。
5.學習的度就是孩子不厭煩
學習要提高效率,學就好好學,玩就玩夠。題海戰(zhàn)術對小學的孩子不合適,應該換著花樣學習。當孩子學習已經半小時以上,發(fā)出“我不想學習了”的信號時,父母不要阻止孩子去玩,相反,應該主動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要讓孩子在學習中享受成就感,培養(yǎng)求知欲望。這樣,他可以主動積極學習,而不是父母逼著學。
6.從生活中學習
家庭中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不需要像學校那樣追求形式的正規(guī),避免引起孩子的抵抗情緒。除了寫作業(yè)(一般30分鐘左右)要求必須認真完成外,其他基本上把學習融在生活中,在玩中有意識地把一些學習的內容加進去。如晚上出去散步,看到天上的月亮,讓孩子用幾句話描述一下;利用孩子的好勝心,和孩子比賽背古詩,詞語接龍等都是很好的無壓力學習方式。
7.學習的幫與不幫
孩子在校學習時,有些知識點可能沒有理解,父母應關注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反復出現的錯誤,要針對性強化和改正。這種時候,就需要父母耐心、細心,從心理上、行動上提供積極的幫助,幫孩子攻克一些學習上的難點,避免問題越積累越多,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信心。
對于日常的學習,比如寫作業(yè),我是建議不陪也不幫的,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
8.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要告訴孩子,不要對成績產生過分的壓力,分數就像幼兒園里發(fā)的小紅花,是對學習的一種獎勵,學得好了,獎勵就多一些,反之,獎勵就少一些。每次孩子帶試卷回家,試著不把注意力放在分數多少,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問題出錯的原因,要求他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作為父母,如果孩子的成績有問題,要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責任。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責罵孩子,不要
把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相比,
呵護孩子寶貴的自信心顯然更重要。
9.選擇課外興趣班
社會上對課外興趣班的爭議非常多,但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還是或多或少參加了一些培訓項目。我認為上興趣班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是節(jié)假日孩子在家根本沒人陪,在家看電視、電腦不如外出學習;二是要培養(yǎng)音樂等藝術素養(yǎng)或者科學素養(yǎng),目前的學校教學是根本無法滿足的。
我的孩子參加課外興趣班,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綜合素質,不考慮日后升學之類附加效益,完全根據個人意愿選擇,所以學習過程也很輕松愉快。兒子先后學習過美術、音樂、樂高、科學、英語、圍棋等,在學習過程中,他參加過多次唱歌、彈琴比賽,參加過樂高比賽,這些活動使他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拓寬了眼界,也提高了心理素質。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好父母成就孩子好未來,祝愿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擁有美好人生!
(作者單位:山東省水利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