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
根據(jù)消費習慣和種植喜好,宜選擇白皮品種,如新疆白皮、系選白皮、白雪、賽雪、W-2白皮等。其主要特點是:植株60cm,成株功能葉9~13片,管狀葉深綠色,蠟粉中等。鱗莖扁圓形或圓球形,外皮白色、膜質(zhì)、肉質(zhì)鱗片白色或近純白色,單個鱗莖重150~250g。鱗莖質(zhì)地脆嫩,甜而淡辣,既可生食,亦可熟食,更適宜加工干制。
2選地整地
2.1秋翻冬灌洋蔥為須狀根系,屬淺根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20~30cm深的土層中,宜選擇土壤結構疏松、質(zhì)地肥沃、排水通氣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當年作物秋收后,每畝均勻撒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2000~3000kg,機械深翻,破土曬地,肥土混合充分。11月底至12月初進行冬灌,腐熟土壤,改善土質(zhì)。
2.2淺耕細耙第二年3月中旬視土壤情況灌水,合墑后每畝撒施磷酸二銨50kg、硫酸鉀5kg,噴施50%乙草胺150~200mL。用旋耕機進行淺耕細耙,耕深20cm,耕層疏松肥沃、土粒細碎、糞肥熟而接觸緊密,達到上虛下實,齊、平、松、碎、凈。
3播種
3月22日播種,采用鋪膜、膜下滴灌帶、下種、覆土一條龍作業(yè)模式。選用寬1.4m、厚0.01mm地膜,膜面寬1.2m,膜間距30cm。膜上6行,株距10cm,行距配置為:20cm+20cm+20cm+20cm+20cm+30cm。每2行中間鋪一條內(nèi)徑為20mm滴灌帶,共3條。精量播種,每穴播3粒,深度1~1.5cm,每畝需種量800~1000g,理論株數(shù)26668株,實際留苗25000株左右。
4田間管理
4.1苗期管理洋蔥種子較小,出土時間較長,播后10~15天可出齊苗。在幼苗2片真葉前不滴水不施肥。拔除行間、苗穴雜草,以免其爭水爭肥。膜間淺中耕2次,深度5cm,疏松土壤,防止板結。苗齡50~60天,苗期結束。壯苗標準:株高15-20cm,2~3葉1心,葉鞘(假莖)直徑4mm、單株3g。
4.2定苗補苗,葉面噴磷5月下旬當幼苗2~3葉1心時,結合定苗同步進行補苗。在定植前15天對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1次,可以提高定植后幼苗的發(fā)根能力,利于緩苗發(fā)根,苗齊苗壯。補苗時,根據(jù)墑情可先滴水后移栽或先移栽后滴水。當土壤干濕適度時,用小鏟起苗抖土并將須根剪至2cm后定植于新定植穴內(nèi),定植深度3cm,覆土嚴實。滴緩苗水30m3/畝。起苗時切忌直接拔苗,傷根損苗,成活率不高。
4.3肥水管理
10天后緩苗結束,進行水肥滴灌,每100kg水加入尿素300g、磷酸二氫鉀200g。以后每10~15天滴灌1次,滴水量30m3/畝,以土壤表層見干見濕、深層保持濕潤為原則,全生育期滴灌8~10次,全生育期施尿素30kg/畝,磷酸二氫鉀20kg/畝。當植株9葉時控水蹲苗10~15天,促使轉向鱗莖膨大生長。洋蔥成熟的管狀葉變?yōu)樯罹G色、葉肉肥厚、葉面蠟質(zhì)增多,新葉顏色變深,蹲苗結束。膜間淺中耕2次,臨近封壟停止。
5收獲
倒伏是洋蔥鱗莖成熟的表象。此期沒有新的葉片充實葉鞘,莖葉難以支撐自重而倒伏。9月上中旬,當?shù)?~4葉尖變黃、自然倒伏率為60%~70%時即收獲適期。收獲前15天停止滴水。選晴天收獲,成排擺放,后排莖葉蓋住前排鱗莖,做到不傷鱗莖、不折莖葉、碼放晾曬、扎捆編辨。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切忌強日暴曬,影響品質(zhì)和日后運輸貯藏。
6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為霜霉病、紫斑病,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每隔7天噴霧1次,交替用藥噴霧2~3次。
蟲害有蔥薊馬、蚜蟲、蠐螬等。蔥薊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蚜蟲發(fā)生初期,用50%抗蚜威100~200倍液、10%吡蟲啉加水1000倍液噴霧。防治蠐螬,用90%晶體敵百蟲500g加水溶解,噴于35目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撒于溝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