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北京朝陽區(qū)就是個軼事頻發(fā)的地方,最近有個帥氣的外國小哥,常出沒在各大奢侈品店前,不購物不當模特,卻是在擺地攤!一輛二八自行車,一個復古小皮箱就是他擺攤的全部家當,因為顏值高、笑容燦爛,反倒成了奢侈品店門口的一道風景。
他叫Sam,今年28歲,是全美Top4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一畢業(yè)就來到中國云南最偏遠的山村,成為第一批洋老師支教兩年。
兩年支教中,Sam還結交了一位好朋友Andrew——一同來支教的波士頓大學畢業(yè)生。他倆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淘氣的學生不好好上課,實際上是因為看不清楚黑板的字,只能裝模作樣地在本子上亂寫亂畫,才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Andrew和Sam覺得不能袖手旁觀,必須要做點什么。于是,他們從2012年開始,創(chuàng)立了一個叫“點亮眼睛”的純公益組織,為貧苦地區(qū)的農(nóng)村學生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和健康教育,免費配制近視眼鏡。
一兩個人的力量看上去那么微薄,可是他們從2012年堅持不懈努力到2016年的今天,獲得了幾家基金會的支持,也從公眾募捐籌得部分資金,已經(jīng)為超過11萬的云南貧困學生進行了免費的視力檢查,無償為有需要的學生捐贈16000副眼鏡。
支教期滿后,苦了兩年的Sam沒有功成身退回美國,而是來到北京,一邊工作賺錢養(yǎng)活自己,一邊繼續(xù)“點亮眼睛”的公益項目。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Sam 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用新的商業(yè)模式來做公益。他們學習美國著名品牌Toms那種買一捐一的消費模式,創(chuàng)立了公益潮牌Mantra(意為初心),承諾每賣出一副太陽鏡,就為一個有需要的云南貧困兒童捐助一幅近視鏡,并建立了追蹤系統(tǒng),讓購買者可以查詢到每一次捐助。
消費也可以變成善舉,潮流也可以形成暖流,時尚也可以更加高尚。墨鏡有多酷,內心就有多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