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研究中國經(jīng)濟史的學者,都無法回避一個叫仰融的人:他是第一個讓社會主義國家的股票在紐交所成功掛牌的人。
仰融其實早已被多數(shù)人遺忘,近期諸多媒體開始重新挖掘,是因為在遼寧繼省委書記王珉落馬、賄選、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造假等壞消息鋪天蓋地之后,2016年8月28日推出一個大手筆:出售本鋼、華晨等9家國企股權,想以此行動扭轉(zhuǎn)遼寧日漸衰頹,已難以為繼的經(jīng)濟局面。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遼寧人會想到一個人,并長嘆一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這個人就是把東北第一家嘗試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國企——沈陽金杯汽車一舉起死回生到紅紅火火,并運作至紐交所上市的仰融。2001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仰融位居第三。2002年5月仰融出走美國,2002年10月,因涉嫌經(jīng)濟犯罪被遼寧省檢察院批準逮捕。
1988年沈陽金杯汽車向國內(nèi)外發(fā)行1億元股票,歷時一年有余卻響應寥寥,公司甚至曾在國家體改委的大院里貼布告賣股票,整整一天也只賣出了2.7萬元。1991年7月22日,仰融上門,以1200萬美元買下金杯汽車40%的股份,之后他又安排了一次關鍵性的換股,將控股比例擴大到51%,成為該公司的絕對控股方。當仰融真正進入之后,這位大局觀十分清晰和敏銳的戰(zhàn)略家很快成了一個讓人頭痛的“顛覆者”,并一舉令企業(yè)脫胎換骨。
之后,在彼時資本在中國還只是一個極其新鮮名詞的時候,仰融更是石破天驚,運作公司到美國上市融資。為了讓公司上市更順暢,仰融籌劃成立了非盈利性的“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發(fā)起人是人行教育司、華晨控股、中國金融學院和海南華銀四家。1992年10月,“華晨中國汽車”在紐約成功上市,融資7200萬美元。這是中國企業(yè)海外上市第一例。
為上市和經(jīng)營,仰融戴上了一頂國營資本背景的“紅帽子”,它讓這位梟雄得益于先而傾轍于后——這很類似清末大賈胡雪巖,他也戴著同樣的“紅頂”,但其商業(yè)帝國也因為“紅頂”而最終煙消云散。
防止國有資產(chǎn)流失,是遼寧懲辦仰融并剝奪其股權的“堂而皇之”理由。但事實上,仰融在沈陽金杯汽車的股份清晰無比。在這件事上,國家意志與“姓公姓私”的大棒,破壞了經(jīng)濟規(guī)則。
仰融之后,中國整個經(jīng)濟生態(tài)與文化立即做出了反應:民間“仇富心理”重新被激發(fā),形而上學的“姓公姓私”“姓資姓社”大棒再次復活,政商關系亦為之一變,合作的短期化、灰色化成為心照不宣的主流,任何脫離“國有”軌道的民營經(jīng)濟行為都成為高危動作。
東北自此被徹底放逐。在距離仰融出走美國14年后,遼寧繞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原點:為了拯救要死不活的國企與經(jīng)濟,宣布引進民營,出售9家大型國企股權。這9家企業(yè)目前均為100%國有股份。
有學者如是評價:某種意義上,仰融是個符號,他是遼寧乃至東北在政治與經(jīng)濟,老路與新路的選擇中,有意放棄的最精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