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都市精靈》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我們在教這篇課文時要凸顯出這一主題。課文通過揭示現(xiàn)代都市不見鳥雀的現(xiàn)狀,告訴我們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要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對自然界的生靈給予尊重和保護,以此來優(yōu)化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
【學情分析】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這學年正是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時期,學生們對外界事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會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另外,八年級學生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賞析語言的能力,所以可據(jù)此設計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啟迪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
【教學流程】
感知篇——引導學生了解課題,明確文中提到哪些城市、哪些精靈。為了避免學生對文章的解讀支離破碎,就要尋找一個支點,即一個能統(tǒng)攝全篇的問題。我通過在課題前添加感嘆詞來引導學生把握作者對這些都市精靈的情感,感嘆詞可以是“啊”“哇”“唉”等。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能很自然地結合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去體會作者的情感,那就是對上海、昆明、舊金山等都市精靈的喜愛和驚嘆,對北京城的精靈的惋惜和擔憂,作者的情感體會出來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就出來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訓練學生提取信息和表情達意的能力。
品味篇——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精讀課文,采用4人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畫面進行品讀,旨在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挖掘語言的寶藏,加深對作者喜與憂的情感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品析語言的素養(yǎng)。
反思篇——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僅限于情感層面上是不夠的,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理性的思考是本文的難點。我還引導學生通過深層次延伸閱讀和觀看相關視頻,讓學生懂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關愛動物的重要性,真正從思想上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學生最終明白,尊重動物、保護動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課例片段】
《都市精靈》
師:同學們來看一下課文標題。咱們來齊讀一遍吧。
生:都市精靈!
師:作者在課文中提到了哪些都市?寫了哪些精靈?
生1:作者提到了北京、上海、昆明、舊金山這些城市。
生2:文中寫到了喜鵲、灰喜鵲、小松鼠、烏鴉、老鴰、啄木鳥、燕子、紅嘴鷗、鴿子、海獅、鵜鶘、魚鷹、海鷗等。
師:同學們課前預習得很充分,捕捉信息的能力不錯,作者給我們介紹了許多都市精靈,但是作者對這些都市精靈的情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并嘗試著在課文標題前面添加一個感嘆詞,結合課文內(nèi)容揣摩作者對這些都市精靈的情感。
(生自由朗讀,師巡視)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在朗讀的過程中在書上做了一些圈點勾畫,有的還做了批注,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有極少數(shù)同學并沒有在書上留下讀書的痕跡,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剛才老師留給你們的思考題,你們是如何理解的?能告訴大家,你在“都市精靈”前面加了什么感嘆詞嗎?
生1:我加的是“咦”?!斑祝《际芯`!”因為課文中第2小節(jié)提到“在北京,在喧鬧繁忙的三環(huán)路旁邊,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簡直是奇跡”,我能感受到作者的驚訝之情。
生2:我加的是“呵”?!昂?!都市精靈!”因為課文中第1小節(jié)提到“喜鵲多是成雙成對,而灰喜鵲則成幫成伙,它們歡快地來叫去、跳來跳去、飛來飛去,給大庭院帶來了一派生機和歡快”,我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種自豪和喜悅之情。
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下面請你們把相關的段落讀一下,要結合剛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啊。
(生朗讀,學生互相點評)
師:同學們剛才把目光聚焦在北京城,能不能把眼光放遠一些,到其他城市看一看呢?
生3:我加的是“哇”?!巴?!都市精靈!”因為課文中第8小節(jié)提到“近年來每年春節(jié)前后都有成千上萬只紅嘴鷗飛到昆明過冬”,第10小節(jié)提到“舊金山繁華的漁人碼頭旁居然有上百頭野生的大海獅打斗、游戲、搶地盤”,這些景象讓人十分驚嘆,所以我加了一個“哇”,足見作者的興奮驚嘆之情!
生4:我加的是“唉”?!?唉!都市精靈!”因為課文中第7小節(jié)提到,“如今,老鴰和燕子在北京已經(jīng)很稀有了,麻雀經(jīng)過大圍剿也元氣大傷,都構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實在是非常的可惜”,作者看到此景,更多的是一種惋惜。
師:說得多好啊!同學們加的感嘆詞都很妙,通過剛才的解讀,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不同城市的小動物的不同情感。那就是對上海、昆明、舊金山等都市精靈的喜愛和驚嘆,對北京的精靈的惋惜與擔憂。
[課例評析]
一、精心設計,力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課例以“感知”“品味”“反思”為流程,展開對《都市精靈》的解讀學習。其中,在“感知”這一板塊,我設計了給“都市精靈”四個字前添加感嘆詞這一語文活動,借助這一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呀!”“哎!”等嘆詞的添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體驗得以展示,初步體會到作者對“都市精靈”的情感,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和感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化繁為簡,努力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同樣的,在一篇文章中,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透過文章標題這扇小窗,我們便可以輕松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等文本世界的精髓。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緊抓住文章標題來做文章,精心設計與之相關的問題,并將主問題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中,往往就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達到使整個課堂靈動起來的效果。在此課例中,我通過在標題前加感嘆詞這一嘗試,讓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語段進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強化閱讀,致力追求本色的語文教風
本節(jié)課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xiàn)為兩個字——“樸實”?!皹恪本褪呛喖s,“實”就是實在、實用和實效。語文課堂不要華而不實,而是要運用具有語文學科特點、契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語文學科價值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節(jié)課旨在以課文標題為抓手,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找尋相關的語段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從而深度解讀文本,領悟文本的精華。語文課堂上最美、最動聽的聲音就是學生的讀書聲。我的課堂上不但有學生的讀書聲,還有教師的讀書聲。到了動情處,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讀。有了課堂上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感培養(yǎng)、語言表達才有了源頭活水。
當然,語文教學中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太多了,需要教者去探索。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定會達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作者為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