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過綠皮火車嗎?你是否記得在綠皮車廂里遇到過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是否還記得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帶著酸澀和溫暖的故事?
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流浪的夢,一種離開的情懷,是背起行囊就出發(fā),是仗劍走天涯,而火車正好承載了關(guān)于離開和遠行的意義,仿佛站在火車邊上,就已開始流浪。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心里總想著遠方,或惦記著什么時候出走一下……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鐵路經(jīng)過數(shù)次大提速,鐵路線路和列車迎來更新?lián)Q代,車速緩慢、設(shè)備落后、人滿為患的綠皮火車逐步被快速列車取代,它的身影正逐步從主要鐵路干線上消失。而那些坐著綠皮火車“咣當咣當”地慢到地老天荒的舊時光,也一并晃進了歲月的洪流。
綠皮火車承載著太多人的時光旅程,對于許多有過異地求學、打工或出差經(jīng)歷的中國人而言,綠皮火車扮演著重要角色。乘坐綠皮火車的旅程雖然很難稱之為美好的回憶,但卻是某種難以舍去的情懷。
綠皮火車雖然緩慢、擁擠、臟亂,吵吵嚷嚷,還混雜著各種復雜的氣味,但是它承載著許多人的詩和遠方。綠皮火車的“慢”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觀看記錄,去更深入地體驗、感悟生活的過程。在那些幾十年不變的線路上,在那些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康男≌旧?,綠皮火車印刻下億萬個普通中國人為了生活和家庭奔波的心路歷程。
列車有時會晚點,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停留半天。無論你如何急躁焦慮,它還是那樣,晃動著沉重的身軀,敲起咣咣的鼓點,按自己的節(jié)奏蹣跚。旅途很長,有很多的中轉(zhuǎn)。
坐車煩了的時候,可以在某一個站點停留時下車走走,點一根煙,不敢走遠,吸一口空氣,看一看月臺的風景,但終究還要回到車上。
現(xiàn)代人追求前行的腳步越來越快,綠皮火車慢生活的方式被逐步取代淘汰,然而綠皮火車上那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感動,卻值得銘記和感懷。
于是,有個人用八年時間乘坐了三百多趟綠皮火車,感受擁擠、嘈雜和污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愛與友善。他叫錢海峰,他以自己的方式來紀念一直癡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世人哼唱了一曲綠皮火車時代終結(jié)的挽歌。
愛上綠皮火車,源于爆棚父愛
1995年5月,錢海峰的女兒出生了,看著襁褓之中粉嘟嘟的女兒,錢海峰心頭升騰起一種幸福的柔軟。他突然有了個想法:一定要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等她長大成人后,送她一套完整的“人生故事”。
錢海峰用兩年的積蓄買了一臺美能達X-700膠片單反相機。對于他這個工薪族來說,這相當奢侈,但對于喜歡攝影、寵愛女兒的男人來說,這完全是值得的。從此,他成為女兒的專職攝影師,在給女兒拍照的過程中,他對攝影的熱愛更加濃厚。
錢海峰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高中畢業(yè)后,到無錫市一家酒店從事電工職業(yè),刻苦鉆研的他很快成為單位的業(yè)務(wù)主管。由于工作關(guān)系,錢海峰很早就可以通過衛(wèi)星電視看到《國家地理》等節(jié)目,時常被電視中的地質(zhì)地貌風光和奇異的人文所吸引。他當時幻想,等自己有錢了也要云游世界,拍盡天下美景。可是錢海峰的工資只夠家庭日常開銷,哪敢付諸行動。
女兒稍大一些后,錢海峰有更多自主的時間,于是他背上挎包在就近的景點拍攝風光。一次外拍歸來,女兒擺弄相機看到里面的照片,稚言稚語地說:“爸爸!你好能干啊,照片真美?!迸畠河行┛鋸埖恼Z氣,給錢海峰帶來許多自信。
喜歡旅游的錢海峰,從2006年開始背包獨行,到外地拍攝。為了節(jié)約成本,他選擇乘坐綠皮火車出行,這樣可以花最少的錢去更多更遠的地方。這樣一晃就是兩年,四處游走地胡亂拍攝并沒有明確的主題,錢海峰的攝影創(chuàng)作陷入迷茫。
2008年1月的一天,錢海峰隨手拿起一本攝影雜志認真翻閱起來,他被一組專題深深吸引了。那是我國著名攝影家王福春拍攝的《火車上的中國人》,在王福春的鏡頭中,火車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個充滿生活味道的社會。這些影像如同給錢海峰打了興奮劑,他回憶起自己乘坐綠皮火車的經(jīng)歷,一下子找到了攝影創(chuàng)作的角度和主題。
從那以后,記錄火車上的生活成為錢海峰攝影的主要章節(jié)。于是,錢海峰扛著相機,坐著“咣當咣當”的綠皮火車,開始經(jīng)歷許多酸澀但卻溫暖的故事。
綠皮火車上的底層臉譜
綠皮火車車體外表以綠色為主并配以黃色的條帶,俗稱“綠皮車”。它設(shè)施簡陋,沒有空調(diào),夏天靠車頂?shù)碾娚群涂梢源蜷_的車窗降溫,冬天靠用燒煤的鍋爐供暖,旅客喝的水也是靠鍋爐燒的,便宜的票價讓它成為許多人出行的首選。一提到綠皮火車,自然就會想到扛著塑料編織袋的農(nóng)民工兄弟和衣著普通的低收入者。
漫長的旅程,有些人會下車,又有新的乘客上車。下車的人中,有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也有朋友和親人。有些告別,一別永不會再見;有些告別,是一輩子的紐帶和牽掛。
還有的時候,自己成為那個下車的人,不得不揮別前路陪伴的親朋,帶著自己的不舍與感恩,帶著他們的期許與送別。
2011年2月初,錢海峰坐著綠皮火車來到青海澤庫大草原,偶遇了一場藏族的法會。那是一個遠離縣城的草原,參加法會的人都自己帶著帳篷。錢海峰晚上找不到住宿,活佛的司機更登索南在他們很小的帳篷里硬是擠出空間給他安排了一個鋪位。由于海拔高,加上白天拍攝勞累,錢海峰晚上有點高原反應(yīng),頭重腳輕病懨懨的。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第二天一大早,更登索南專門開車把錢海峰送到可以攔到車的地方。到縣城的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責備道:“你是肺氣腫癥狀,多虧你及時來到醫(yī)院,否則有生命危險?!苯?jīng)過七天的治療,病癥才消失。
這些年下來,錢海峰遇到過許多這樣的好心人。
一車一世界,緩慢行駛的綠皮火車上,一節(jié)車廂就是一個充滿生活的舞臺。車廂里裝滿了世間百態(tài),有苦有樂,有甜有累,這里沒有刻意的安排,敞開的空間讓每個人一切的活動都展示在別人的眼皮底下,各種行為都是不經(jīng)意的自然狀態(tài)。于是,錢海峰抓住乘客最放松的時候,拍攝最自然、最傳神的瞬間,一張張定格的畫面就變成了永恒。
真正感動人的永遠是那些看似渺小的細節(jié),而這些細節(jié)永遠是我們每一個人記憶的最大儲存。因為依靠這些細節(jié)記錄生活,我們可以順著枝藤回憶起廣闊的故事,這就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錢海峰認為自己也是勞動者,屬于低收入人群,比較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所以他選擇平視,在被攝者同意或不設(shè)防的狀態(tài)下捕捉精彩瞬間。
坐在綠皮火車窗邊的一名年輕女子,微閉雙眼,用力嗅著手中即將枯萎的鮮花,神情似在回憶,似在展望;老農(nóng)肩挑雙擔,籠子里裝著的是雞和鴨;一對戀人緊緊摟在一起,一臉坦然地躺臥在座位底部……錢海峰通過這些抓拍作品,呈現(xiàn)出綠皮火車里上演的一幕又一幕人生百態(tài)。
自打乘上綠皮火車,錢海峰就來回在車廂里溜達找題材。有時為了拍攝一個鏡頭,他要蹲守五六個小時,因為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意與構(gòu)圖上的契合,既需要靠運氣,更需要靠耐力。
很多時候,錢海峰就像一個不動聲色的導演,讓不知情的“演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演”。一次,他在一節(jié)硬臥車廂發(fā)現(xiàn)一排男女站在窗前,表情不一,很有雕塑感。可是坐在第一個位置的女孩見他拿著相機很是警覺,蹙著眉頭直視他。錢海峰有些不好意思,幾次舉起相機又放下,直到女孩漸漸平靜下來。就在女孩與那一排人的表情特別和諧的一刻,錢海峰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狂喜立即按下快門,收獲了理想畫面。
拍攝過程中,當然也有誤會和困難。一次,錢海峰乘坐到黑龍江佳木斯的一列綠皮火車,看到一名年輕女性旁若無人地抽著大袋煙,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這促使錢海峰按下了快門,突然,旁邊一個面呈菜色的大漢沖過來搶奪相機。相機對于錢海峰來說就像戰(zhàn)士的槍,那是“第二生命”啊,他緊緊護住相機。通過對話,錢海峰得知那名女性是大漢的妻子,而大漢堅決不讓拍照,哪怕聽完錢海峰的解釋也不同意。最終,錢海峰當著對方的面把照片刪除了。后來,碰到這類情況,他就直接刪除照片。
但他的真誠換來的更多是微笑,許多被拍攝者都很善意,錢海峰跟他們相互留下聯(lián)系方式,然后把照片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傳給那些能聯(lián)系到的被拍攝者。他們也會給錢海峰很有意思的回饋:有人寫毛筆字給他回信,有人給他回寄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這讓錢海峰心中充滿溫暖,覺得這是被拍攝者對他的認可。
錢海峰在綠皮火車上平均每天會拍攝上百張照片,一趟下來能選出十張左右滿意的作品。從2010年起,他的作品散見于報刊和網(wǎng)絡(luò)。隨著他的原生態(tài)照片在無錫聲名鵲起,有代理商高價求購他的照片,有廣告商找他發(fā)微博做廣告,錢海峰一一拒絕,因為“別人如果來買你的照片,你就會知道市場需要什么,你就會去迎合”。2014年,法國巴黎一個經(jīng)紀人找到錢海峰,說:“你的照片有很多人喜歡,我們可以挑幾十張買斷版權(quán)?!卞X海峰當場拒絕:“我拍的生活場景怎么能標價呢,一旦售賣,以后拍照滿腦子就會想哪個素材值錢就拍哪個??墒俏覍z影有種隨性的態(tài)度,不去想拍照的得與失?!睂Ψ襟@訝得合不攏嘴。
越消耗,越強勁
2014年年初,錢海峰加入無錫青年攝影工作坊,有幸結(jié)識了一批攝影大家。初看錢海峰的作品會覺得拍攝手法比較簡單,因為很多作品是他憑著直覺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東西純粹地記錄下來,但是,這樣的照片有一種親和力和現(xiàn)場感,很有視覺沖擊力。
2015年1月,錢海峰的《綠皮火車》系列作品被工作坊的張國田和楊延康老師一致看好,楊延康抽空單獨幫他挑選了照片。
攝影家鮑昆看了錢海峰的作品后,迫不及待地趕到無錫,當天深夜就約見錢海峰,品賞了他的眾多作品,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鮑昆認為,這是長期關(guān)注底層社會生活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攝影作品,并力薦他去廣東連州參加國際攝影年展。
在連州大展之前,藝術(shù)總監(jiān)段煜婷看到《綠皮火車》初選稿后非常高興,催著錢海峰再次整理出8000張照片遴選參展。
在選片的過程中,評委們不但看到了錢海峰帶來的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生活圖卷,更看到了他把攝影作為一種信仰和理想來追求的狀態(tài),看到了他對生活、對被拍攝對象的敬畏而友善的心態(tài)。這些帶著作者體溫和汗味的照片,已經(jīng)涉及到被表象遮蔽的攝影內(nèi)核,涉及到攝影所能承載的價值和意義。他長期而持續(xù)的關(guān)注,使《綠皮火車》呈現(xiàn)出來的生活樣貌還原了被主流觀眾所忽視的邊緣化的生存現(xiàn)狀。
在段煜婷的幫助下,《綠皮火車》順利來到了連州二鞋廠展覽。在展覽現(xiàn)場,《綠皮火車》深深打動了許多國內(nèi)外專家和觀眾的心。一本留言簿短短兩天就被寫滿,不僅有普通觀眾,還有許多著名攝影家和策展人。
2015年11月23日,一貫以獨特的專業(yè)水準而著稱的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在年度大獎的評選上沒有太多的糾結(jié)和爭議,錢海峰以一組充滿人情味的《綠皮火車》贏得了評委會多數(shù)人的青睞。在評委會看來更為重要的是,展出現(xiàn)場的普通觀眾也對這一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說得最多的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動。頒獎晚會現(xiàn)場,錢海峰快步跑上領(lǐng)獎臺,接過美國休斯敦攝影節(jié)藝術(shù)總監(jiān)、創(chuàng)始人溫迪·瓦曲絲為他頒發(fā)的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刺點獎”的年度大獎。他看起來有些激動,舉起手中的獎杯,對著屏幕上他曾拍攝過的對象說:“這個獎不是屬于我一個人,而是應(yīng)該屬于他們(火車上的乘客),我是替他們來領(lǐng)獎?!爆F(xiàn)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好運接踵而至。獲獎之后,法國ELLE雜志和魚眼攝影雜志相繼推出了錢海峰的攝影專題。2016年2月的仰光攝影節(jié)和4月的京都攝影節(jié)都伸出橄欖枝,專門為錢海峰的專題攝影《綠皮火車》布展,在海外引起了極大震動。
錢海峰最初的攝影計劃和理想是走遍中國,拍拍中國的美麗風光和民俗人文。今天,他已經(jīng)走過了中國很多地方,但多年的行走漸漸改變了他對旅行的看法,他的攝影風格也在行走中變化,從拍攝大自然美景為主轉(zhuǎn)化為以記錄老百姓日常生活為主。
火車是錢海峰記錄的一個重要題材,這個題材可以拍一輩子。如果非要說他的計劃和理想,那就是只要走得動,他就會在路上并記錄路上看見的,他希望自己記錄的影像可以說話,而不只是唯美。
如今,錢海峰想讓自己沉寂一段時間,梳理一下多年的積淀,然后繼續(xù)到火車上拍照片。因為,拍攝過程他完全自得其樂而其樂無窮,也不知疲倦,因為它們所給予錢海峰的力量,越消耗,越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