櫪木是日本名副其實的內(nèi)陸縣,它帶著獨屬于日本山間的秘密,把充滿匠人精神和皇族氣勢的風韻借山勢而下,席卷了整個日本。
日本民間文化大師柳宗悅先生在《日本手工藝》的第46頁給了日光木屐一席之地?!爸衿さ谋砻?、白木棉的木屐帶及其安裝方法展現(xiàn)了產(chǎn)品的特色。沒有其他土產(chǎn)那洋花哨,卻真正能夠派得上用場。”現(xiàn)在,我坐在遠近聞名的山本政史的工作間里,作為日光木屐最重要的傳承人,他師從父輩,已有五十多年的木屐制作經(jīng)驗。眼見山本政史用腳固定好木屐,抽出—只刀刃為三厘米左右的刻刀。因為日光屬山區(qū),這里的木屐也以臺下只有一齒的“一本齒下肽”著名,最初時,看上去有點兒像高蹺的日光木屐深受在這山間修行的僧侶和野宿者所愛。“這時候,腳一定要穩(wěn)住木屐,如果你沒有,刀削時木屐會晃動,這不僅沒有辦法把木屐削平,還很有可能削到自己。”“刷刷刷”幾下,山本政史削平了木屐,木屑飛到地上,我撿起一片,那是剛剛從星野界·日光開車途經(jīng)大片森林時聞過的樹木的味道。山本政史的木屐全部取材于日光所在的山間,除了用于縫制木屐帶的縫紉機之外,每一雙木屐都沒有機器加工,單是剛剛他用刻刀把多余的木料削掉這個步驟,也是完全憑借多年的眼力,只要瞄一眼,山本政史就知道這雙木屐哪里多出毫厘。
“別擔心,穿上這雙木屐你會站得更穩(wěn),如果上山,它比你這雙登山鞋實用多了?!?/p>
山本政史遞給我一雙鞋底有十幾公分的木屐。我脫鞋,把腳塞進木屐,棉布木屐帶牢牢地把我的腳扣在鞋中,就好像是從腳底生出來—樣。
“別攔著我,我要站起來了……”我叫了—聲,就像即將登臺獻藝的雜技演員一樣,山本應(yīng)景地拍了拍手。一鼓作氣,我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走了兩步,只覺得心神不寧,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我扶著墻,緊張地看著山本政史,他說:“別緊張,放松點兒,這是很容易的?!钡怯谖叶圆⒉蝗菀住_m應(yīng)了大概半小時,我可以張牙舞爪地在房間里走個五六米的來回,卻全然沒有日本小女子的低眉順目、碎步蹣跚。
終于,我脫下了這雙木屐,山本拿起另外一雙舊木屐,木屐的主人已經(jīng)把它穿了二十幾年,現(xiàn)在送回來請山本政史在底部加固,這樣修補舊木屐的工作基本會占據(jù)山本政史每天一半的工作時間?!拔夷昙o大了,很少和老朋友見面,他們把鞋子送回來修補,我就覺得好像可以和他們隔空說一會兒話。”山本政史拿著木槌敲敲打打地檢查著這雙木屐,一不小心就應(yīng)驗了昨天晚上宮里真奈美在星野界·日光的表現(xiàn)……
那是晚上九點,宮里真奈美從酒店的小舞臺上下來,每天晚上的木屐舞演出剛結(jié)束,宮里真奈美穿著短款和服,露出的一小截小腿下是一雙日光木屐,十幾分鐘前,宮里真奈美在舞臺上跳來跳去,那活潑的勁頭是我在日本別處都沒有見過的,她和同伴拍著手,把木屐踏出富有節(jié)律的鼓點,然后大聲呼喊著口號,跳到對方的位置上——這是日光最傳統(tǒng)的鄉(xiāng)間舞蹈,那種肆無忌憚的愉L兌和放松也獨屬于山林。十幾分鐘之后,我和真奈美站在星野界·日光的大堂里,看表演的客人們已經(jīng)散去,大堂暖暖的黃色燈光和室外的黝黑靜謐配搭得恰到好處。我們走出大堂,山間晚上的冷風把我吹得一抖,笑岑岑的宮里真奈美又恢復了一貫的謙卑低調(diào),她的腳上還穿著木屐,難道她忘了這雙木屐剛剛帶來的快樂嗎?就像山本政史握著舊木屐時的神態(tài),仿似脫下了一雙能置人幻覺般快樂的水晶鞋。
告別了山本政史和他的木屐,我們前往東照宮。看上去,日光所有的浮華之氣全部在這座建于1617年的宮殿中用盡,它顛覆了我們之前對于日本所有宮殿廟宇簡約、洗練、一氣呵成的練達氣韻的經(jīng)驗,這座供奉德川家康的神廟自落成之后,經(jīng)由三代將軍家光,終使它重新變成眼前所見的絢爛豪華。似乎,東照宮窮盡了江戶時期的日本貴族對中國文化的所有想象和描摹,許多著名文物都使用中國運來的木材,請中國高手匠人雕刻的“唐門”,其上雕刻著中國典故,如“許由洗耳”“竹林七賢”等。那個著名的馬廄上刻著的三只用爪子捂著眼、耳、嘴的猴子,取自論語“君子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定的文化遺產(chǎn),東照宮游人如織,這神廟的排列也不似我們之前拜訪的那些日本寺廟一般有規(guī)律,我們拿著地圖一間間看過去,最讓我難忘的是那只“睡覺的貓”。據(jù)說,這個塑在房檐上的貓形雕刻是左甚五郎所做的。他年輕時就很擅長雕刻,卻被壞同伴砍去了右手。但是,甚五郎之后拼命努力,使自己可以用左手進行雕刻。因此,被稱為“左”甚五郎。
“東照宮內(nèi)沒有一只老鼠,就是因為有左甚五郎所雕的貓?!睆臇|照宮返回中禪湖的路上,我們在路邊一家小茶室里吃飯,時近傍晚,餐廳里還沒什么客人,老板娘叫作端木百惠,是位從東京嫁過來的婦人,她把咖喱飯端過來,順便和我們聊了幾句。我告訴她相比東照宮的繁復奢華,我更想念星野界·日光所在的中禪湖寺的清凈,即便那些神像雕塑不如東照宮一般栩栩如生。
“我懂,你能在中禪湖見到山里的安靜?!倍四景倩萁舆^我的話題,我突然想起昨天傍晚,晚飯之前,我穿著木屐和厚棉布制作的和服,從半山腰的星野界·日光的大堂中走出來,駕車在這山間轉(zhuǎn)悠了一圈,最終我們果斷地開上了山頂。相比山下的華嚴瀑布,山頂沒什么游人,我們身后又有兩輛車開來,下車的本地人站在觀景平臺上,對著面前的元寶狀的山拼命地按著相機快門。他們說:
“美極了哪!”
“真是絕景呀!”
我想去買杯咖啡或者什么別的,最后只在附近找到了一家便利店。小店鋪一塵不染,老板和善,卻沒有熱咖啡賣。我買了蘋果和啤酒,坐在地上,望著灰綠色山巒。遠處點點藍洼在這時慢慢變成了中禪寺湖的湖面。傍晚的陽光轉(zhuǎn)弱,返照在松林間,映襯著一片斑斕。山丘逐漸降為平原,盤山的公路轉(zhuǎn)了最后一個彎,和晚霞—起消失在公路的盡頭……
是的,這就是日光的美好。我同意這位在日光已經(jīng)生活了幾十年的婦人的觀點,你能被山里的安靜所感動。雖然,這里“沒有東京的熱鬧,也沒有關(guān)西的精致,那些總在鐮倉、伊豆出沒的藝術(shù)家、畫家和小說家也很少來。這里只有山和羊羹”。我們剛剛開車下山時,道路兩旁都是羊羹鋪子,順便也賣本地著名漬物,大多前店后廠。百惠也端出幾小碟漬物給我們,紅紅黃黃的甚是喜人。日光所在的山區(qū)買蔬菜水果不及別處方便,當?shù)厝肆晳T用腌漬的方法保存食物,“也有用烘焙的,川治那邊更多一些……”
幾天之后,我們從日光沿蜿蜒車道繼續(xù)向山間行駛一小時后,星野界·川治已經(jīng)在酒店外的山腳下扎好了帳篷,害羞的小伙子端出事先準備好的柿子片、紅薯片、蘑菇片和幾小塊奶酪,請我體驗川治山間烘焙食物的原始方法。他遞來的三只小玻璃瓶里依次是山中三種不同樹木的碎片:杉樹、松樹、桐木,我選了最喜歡的松樹,然后,小伙子把這一小瓶松樹小心地和柴火混在一起,“您走的那天,一起帶走有松樹香味道的柿子干、紅薯干、蘑菇片和干奶酪”。
一臉青春的小伙子也來自東京,在送我們回酒店大堂的路上,他輕聲提醒著我們晚餐之后不要忘記去酒吧喝幾杯燒酒。所渭的酒吧,其實是建在半山腰的一幢木樓,里面緊湊地擺著幾張桌子,大家圍坐著,升起炭火,就著熱過的清酒小酌,屋外松濤陣陣。
松樹是星野界·川治的標志之一,酒店為了這些密密匝匝的松樹特意在大堂修了大片的落地窗,窗前對著松林擺放著幾把椅子,我分明看到有人獨坐在椅子上,對著松濤靜靜地待了一個傍晚。是的,日本人在崇敬隱士和圣人之余,也賦予古松相同的尊敬。山間突然刮起一陣風,我們坐在酒室中,聽見松樹呼應(yīng)山風的“嘩啦嘩啦”的樹響,藉由酒店室外幽暗的燈光,我看到每株松樹被山風所致的奇形怪狀,若遠觀,只是一片郁郁蔥蔥。
櫪木山間的夜,即便山風狂野,也只給內(nèi)心帶來安靜。
柳宗悅所說沒錯,櫪木縣擁有發(fā)達的手工藝,列為榜首的當屬益子燒。益子町是距離東京最近的大窯場,東京居民廚房里使用的雜器多數(shù)來源于此,其中最多、工藝最好的是茶壺。茶壺身上用黑色的線間以綠色和飴色隨意地繪出山水和四君子圖案,有一種叫作“窗繪”的,是在腰部留出白色的圓形如同窗口,其中畫有梅花等花色,既簡單又漂亮。把這些傳統(tǒng)手藝的秘密講給我的是我們在通往那須高原的途中路過的Cafe Fune的老板娘鈴木京子,這里與其說銷售益子燒,不如說是一間陶藝“人間國寶”的展廳,從可把玩的杯盞到大件花盆,鈴木京子的店里收集了不少于十位人間國寶的陶藝作品,其中多半都是櫪木本地藝術(shù)家,這家靜靜屹立在森林之中的咖啡屋兼具了工坊與私宅的雙重功能,鈴木京子本身也是陶藝家,在一次聚會中,京子所做的料理大受鄰居的好評,因此她在自己六十歲之后開了這家店,料理所用餐具很多都是兒子們的作品,時不時,你會在店里邂逅到日本藝術(shù)、建筑界的名人,據(jù)說,隈研吾就是他家的???。
不只有益子燒。柳宗悅先生文中提及的各種物件,在這一穿過高原森林的街上都可以找到,那件米鋪里面有各種有機衣物,同時那些漂亮的馬具也是最吸引人的,馬具上的花紋用白、黑、赤、綠、黃、紫、藍等各色絲線繡成,再加上多彩的裝飾,最重要的是——這些手工都由男人完成。
讓人印象更為深刻的還有以大谷石搭建的那須周圍傳統(tǒng)房屋的屋頂——也許這是日本最宏偉壯觀的屋頂了。事大谷石最早用于雕刻久遠的弘仁時代的佛像,當年塑像的工匠并不知名,卻生產(chǎn)出偉大的杰作。隈研吾在2000年主持設(shè)計建于那須的石頭博物館(Stone Museum)時就說過,“這些能工巧匠因為秉持著自己對石頭的敬畏,而大谷石是最能夠賦予建筑物厚重和力量的材料”。于是他那座并不大的石頭博物館就采用了櫪木大谷石,利用自然光線的穿透力,在石頭上鑿出無數(shù)的空洞,我們瞇著眼睛仰望那透過石頭射進幽暗空間的光線,就像一道道要揭開山中秘事的鑰匙,將會帶領(lǐng)我們進入另一個理想與現(xiàn)實交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