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實驗小學創(chuàng)建于1989年,是一所年輕而充滿朝氣的省級示范小學。學校占地面積為18400平方米,現有明德樓、勤德樓、馨德樓、厚德樓4幢,建筑面積共11312平方米。有學生2300余名,教職工132名,省、市模范教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標兵、教學能手100余名。
近年來,學校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下,在全體實驗人的共同努力下,堅持“尚德雅行”的辦學思路,將“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完善人”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根本,通過制度約束、環(huán)境感染、課堂熏陶、活動引領等多途徑,把養(yǎng)成教育貫穿學校工作始終。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十一五’德育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全國‘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安全教育基地?!薄ⅰ叭珖t旗大隊”、“國家級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學?!?、“山西省德育示范學?!薄ⅰ吧轿魇×x務教育優(yōu)秀示范學?!?、“山西省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山西省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學校”等稱號。
建構“全人教育”的理念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辫b于這樣的思考,清徐縣實驗小學力推“教學生6年,為學生著想60年,為學生幸福一輩子奠基”的育人理念,以“尚德雅行、求真創(chuàng)新”為校訓,致力于培養(yǎng)良好德行、塑造完美人格、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工作,努力實現“培養(yǎng)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質疑、樂于實踐,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公民”的目標。
基礎教育是一種培根教育。育好根基,育出的是繁花似錦的春天,播撒良種,播下的是風光無限的希望。
踐行“全人教育”的思想
1.推進“124”課堂模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永遠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它滲透著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山西省教育廳關于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的意見》中指出:基本建立以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征的新教學模式,進一步推動由班級授課教學模式向小組探究學習模式的轉變,全面深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
結合省級指示,清徐縣實驗小學提出了“124”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以“教會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為中心;體現“自主探究作基礎點”“小組合作展示交流作突破點”兩個特點;基本呈現“課前自主預習、基本明確是什么,課中自主合作探究、解決為什么,自主測評,課尾或課后自主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本模式的實施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繼而實現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為有效地推廣這一教學模式,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一是動員明方向。學校為各教研組印發(fā)了“124”教學模式學習資料,以教研組組織學習。二是取經悟方法。組織教師分赴上海、重慶、山東、杭州、蘇州等地培訓學習,教師參與率達到100%。三是教研促改革。扎實有效地開展周五教研活動,老師們立足教學實踐,將問題做成課題,深入探究教學本質,通過“集體備課—講課—評課議課—研課—成課”的過程不斷提升講課技能。四是拉手求完善。為加快學校課程改革的前進步伐,邀請清徐縣二中續(xù)圓圓、韓靳偉兩位老師來校授課,為全體語文教師提供有效引領,推進了中小學課堂模式的銜接。
清徐縣實驗小學“124”課堂模式實施以后,課堂上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教師教學中的催熟劑,學生能輕松愉快地達到學習目的,感受學習的快樂。
2.創(chuàng)新育人管理模式,全面落實養(yǎng)成教育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所以養(yǎng)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為此學校從實際出發(fā),堅持“尚德雅行”辦學思路,以強化學生行為規(guī)范為載體,努力實現全科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近年來,清徐縣實驗小學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規(guī)劃設計,從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時在“德”字上做文章,大到樓宇樓面命名,小到樓梯樓道標語,精心斟酌詞句,科學合理布局。力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富有人文關懷、師生共享和諧的精神家園。
二是實施一崗雙責,體現全員管理機制。2015年第二學期,學校建立“一崗雙責、全員管理”育人機制。全校49個教學班,各班配置正副班主任各1名,剩余教師根據教學崗位的不同,分別承擔學校日常紀律衛(wèi)生及學生常規(guī)習慣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實行首遇負責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每一位教師的主人翁的意識,真正落實了“學校無盲區(qū)、處處有人管”的管理機制。
三是創(chuàng)建星級班級,實現自主管理目標。學校在制定了《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的基礎上,又出臺了《星級班級的創(chuàng)建細則》,由政教處組織監(jiān)督崗的成員逐項檢查,做到了天天有公示、周周有評比、月月有總結。
各班級經過自主申報、民主投票、就職演講等科學規(guī)范的民主程序選舉產生了班委會。班委會實行責任包干制,將班級管理事務細化到每一位學生身上。使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從中體會到集體歸宿感和自豪感,更將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成為現實。
四是班會課程化、落實規(guī)范化管理。學校改變過去高大上的班會模式,將班會內容精細化、日常化、課程化,每周必上、每上必查。用實效說話,搭建班級解決問題、展示才能、抒發(fā)理想、諫言獻策的平臺。班會課實行課程化管理后收效明顯,大大促進了良好校風和濃厚學風的形成,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五是評選陽光好少年,塑造健全人格。為了把同學們培養(yǎng)成有修養(yǎng)的、熱愛生活的陽光少年,清徐縣實驗小學開展了“七彩陽光好少年”的評選活動,具體要求為:練就一副好身體、擁有一顆好心靈、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掌握一個好方法、能寫一手漂亮字、會說一口普通話、培養(yǎng)一項好特長。通過個人申報、組內評選、班內表決的比賽形式產生學?!捌卟赎柟夂蒙倌辍保瑯淞⒁慌駱?,以榜樣帶動全體學生強體質、鑒美丑、求發(fā)展,讓爭做陽光少年成為學生心中的愿望和努力的動力。
六是立足尚德雅行,開展系列活動。學校以“尚德雅行”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
2015年3月正式啟動尚德雅行之養(yǎng)成教育,進一步嚴整校風班風學風,已將“我是文明實驗人”的意識深深根植于每個學生心中。2015年6月開展了尚德雅行之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將美的情感和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2015年12月,尚德雅行之學生書畫作品展啟動,學生的200余幅作品在清徐縣文體活動中心展出。穿行于書海之中,或頓或轉,或提或按,件件翰墨飄香;徜徉于畫廊之內,或點或染,或勾或皴,幅幅生動傳神,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本次活動歷時一個月,不但充分展示了實驗小學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展現了學校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2015年12月23日尚德雅行之經典誦讀拉開帷幕。誦讀經典是實驗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校教師和各級領導均高度重視,班主任和家長全面配合,助推活動順利展開。學生們通過誦讀經典明理修身,學會三省吾身、自我管理、與人為善,充分展示了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對經典詩文的興趣。
總之,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開展,概括起來就是9個字:講養(yǎng)成、勤示范、多活動。通過養(yǎng)成教育系列活動的開展,初步達到了“儀表言行現儒雅”的顯性目標。
培育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學校將就4人小組的捆綁評價進一步加強落實,旨在通過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效評價,培養(yǎng)三、四號同學的自信心和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一、二號同學的責任心,同時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就是以“全人教育”的理念看教育、辦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既能掌握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更能學會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的團隊合作本領。
此外,參與和建設各種課外團隊活動,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形式,學?,F有校級社團4類12項,音樂類:點點管樂隊、鼓號隊、電聲打擊樂隊共計200余人;書畫類:書法、國畫、剪紙、兒童畫近300人;體育類:田徑、籃球、乒乓球100余人;語言類:小主持人、小解說員50余人。今后將根據學生成長需要,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學生社團活動體系,打造快樂星期三,做到社團的全覆蓋,真正發(fā)揮社團活動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如今的清徐縣實驗小學已走上了科學的內涵發(fā)展之路。在今后的教育征程中,實驗小學將以清徐教育的排頭兵的姿態(tài)嚴格自律,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為辦人民滿意的清徐教育而不待揚鞭自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