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近三百年間誕生的大詩人如群星璀璨,若論盛唐詩人,排前兩位的自然是難分伯仲的“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除卻此二人外,排第三位的應該是號稱“詩佛”的王維。
如果簡單考察三位大詩人的人生履歷,王維比起不得志而縱酒狂放的李白和顛沛流離一生的杜甫,無疑是幸福的。葉嘉瑩先生說王維是“仕隱兩得”:二十一歲中進士,做過監(jiān)察御史,官至尚書左丞,這是正四品的官。年紀輕輕就在京城的郊外修了一處輞川別墅,公務之余和朋友在此詩酒流連。晚年入禪門,在此隱居和修道。
可是縱觀王維的詩歌,比起李、杜,缺少了震撼人心引人強烈共鳴的力量,或者說,王維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和意境,遠不如杜甫和李白那樣真誠與純粹,這或許與王維家境優(yōu)渥和人生順遂有關。
王維家族是門第顯赫的太原王氏,而母親出于另一個望族博陵崔氏。在看重門第的盛唐,李白、杜甫無法和其相比。李白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母親很可能是其父在中亞做買賣時所納的一位胡女。杜甫雖出自望族京兆杜氏,祖父是大詩人杜審言,但到了杜甫長大后,家境已敗落。
王維的家族一直能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因此他年少時接受的是標準的貴族教育,詩書畫、音樂、舞蹈樣樣精通。憑借家族的關系他長大后能行走京師、結(jié)交權貴,如此,才有他呈行卷給公主的故事,從而在公主的關照下高中“解頭”(相當于明清時的解元)。
年少時王維就和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很相熟,考試前,他找岐王疏通關系,想得第一名。岐王告訴他,這第一名已被九公主許給另外一個人了。岐王帶著王維去見九公主,讓王維獨奏琵琶曲《郁輪袍》,公主大為贊賞。趁熱打鐵,王維呈上準備好的行卷。當時的文人向權貴呈遞行卷成風,行卷上一般謄寫自己所作的詩歌一首或數(shù)首。九公主一看這些詩,大為驚嘆,說這些詩我都讀過,以前以為是古人所作,原來是你寫的呀!京兆如果讓這個人得解頭,那是很榮耀的。再抬頭端詳,真是一位帥哥。于是王維順利考得了京兆選拔試的第一,開元十九年又考中進士第一名,即狀元及第。
據(jù)說從此后王維和二十來歲尚未出嫁的玉真公主關系曖昧,更有史料說他就是玉真公主的情人,還是李白的情敵。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即便如此,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
幾則史料沒有明載王維遞給九公主的究竟是哪幾首詩,但一定是王維少年時的得意之作。我認為最有可能是這幾首詩。一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寫這首詩時年僅十七歲。二是《少年行》,這組詩共四首,第一首最廣為人知:“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痹娭泻罋飧稍?,盡顯貴族少年的氣魄。三是七古《洛陽女兒行》,開始四句是:“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边@首詩尤其符合玉真公主這類有著小資情調(diào)的貴族少婦的品位。
王維不但憑借詩歌發(fā)達,也憑借詩歌免掉了殺頭之禍。
天寶末年,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避難。正在御史臺任職的王維來不及出城就被叛軍俘虜。怕死的王維接受了偽職。等動亂平定,唐肅宗還都長安時,自然要清查當年叛國投敵的官員,王維也在懲治之列。但有官員稟報肅宗,說王維在被安祿山拘禁時,做了一首《凝碧池》,表達對玄宗皇帝的思念:“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薄鞍倭藕稳崭臁币馑际钦f被陷在長安的百官什么時候能再見到圣上呢?
據(jù)說這首詩被王維的朋友裴迪抄錄出來,然后流傳到已于鳳翔登基的肅宗皇帝行在(皇帝巡幸所居之地)。再加上王維的弟弟王縉跟隨肅宗平叛有功,上書皇帝愿意以免除自己的官位來為王維贖罪。于是肅宗寬宥了王維。
王維能免死,說起來是因為他早有準備,做了那首思念皇帝的詩。但根本的原因還是門第太盛,皇帝不得不給面子。而李白,其實和謀反沾不上邊,就因為入了李璘幕府——和接受安祿山官職性質(zhì)完全不同,而被流放。
看來,懲治變節(jié)叛國者,對望族子弟和對寒門子弟的標準是很不一樣的。
(袁友敏薦自《南都周刊》)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