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上海五·七干校中,一位理工科教授分配到廚房承擔洗菜勞動。閑聊中,他說:“水多了,菜反而洗不干凈?!逼溆嘟處熉犃撕懿焕斫?,反駁說:“難道水愈少,菜洗得愈干凈?”
眾所周知,不同的菜用不同的洗法,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家里洗青菜,把菜葉撕下來,用水沖洗,水當然不能太少,否則沖洗不干凈。然而,在五·七干校食堂中,數(shù)百人吃的是大鍋飯,燒的是大鍋菜。在不同的場合,洗菜方法隨之不同。這位教授解釋食堂中洗菜方法:先把菜放在一個盛水的大缸中,再用一把長柄的刷子,不停攪動,利用水和菜的摩擦力,把菜洗干凈。自然水不能多,水多了,摩擦力少了,菜就洗不干凈。
這一解釋使大家恍然大悟,佩服這位教授,真是實踐出真知,深奧的哲理蘊涵在日常生活中。
(鄭宇薦自《新民晚報》)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