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軍 封月
“我工作生活在這家水泥廠已近三十年,每日目睹這些水泥裝車工的艱辛,每每產(chǎn)生同情又每每產(chǎn)生感動和敬佩之情,這恰恰是激勵和支撐我常年用鏡頭記錄他們的動力,也是我拍攝水泥裝車工的初衷?!闭勂疬@組作品,作者趙守軍這樣說道。
從1990年到2006年的16年間,趙守軍用鏡頭記錄下了水泥裝車工勞作的身影,也記錄了這些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從而見證了這個重體力勞動行業(yè)的衰退。這家水泥廠里的裝車工大多來自農(nóng)村,年齡在18歲至50歲之間,他們每天都在粉塵彌漫的廠子里工作,每人每天都要搬運水泥四十余噸,而每噸的收入為1.70元。“如果你詢問他的收入時,他也會向你報出一串數(shù)字。這是一個純靠力氣吃飯的活計?!壁w守軍如此說道。
在城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霓虹閃爍中,在一座座高樓大廈的身后,總有一群像他們這樣的人在默默勞作。這家水泥廠年生產(chǎn)袋裝水泥約30萬噸,每一包水泥都通過裝車工的雙手和肩膀一袋一袋搬運到貨車上,然后被運到城市的建筑工地,或通過卡車、火車等運輸工具銷至全國各地,廣泛用于鐵路、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和高層建筑的建設(shè)。
這是一份繁重、艱苦的工作,但卻是他們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搬水泥,靠的是力氣。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飽經(jīng)滄桑的年長者,指甲都黑乎乎的,因為常年用力抓握水泥袋,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手都被水泥袋子“割”得傷痕累累,這些傷口一到冬天就會裂開,并且一沾到水泥的灰塵就會刺痛。但即便是冬天手上的傷口會被刺痛,他們也更喜歡冬天,因為常年帶著口罩或面罩,夏天的炎熱容易令人中暑,最熱的時候連水泥袋子都是滾燙的。“那熱,我們真沒辦法跟你說清楚,反正如果你戴著皮手套或穿著靴子工作,里面的汗都能倒出兩杯子來?!睌z影師要與被拍攝者處在同樣的位置和姿態(tài),才能真正感知他們的生活,對于這種熱,趙守軍感同身受。
隨著工業(yè)化的快速崛起、企業(yè)的發(fā)展,手工重產(chǎn)業(yè)逐步被機械化取代,2007年,水泥廠終于安裝了直裝機,通過皮帶運輸裝車,生產(chǎn)效益大大提高了,而他們也因此成了水泥廠里、趙守軍鏡頭中的最后的裝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