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吉心
我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我有一個偉大的夢!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這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之理想而奮斗的莊嚴誓言,這是他短短32年的人生感言,也是他終生追尋的人生之夢!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醒著的夢。
當你讀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流芳文壇的長篇巨著,當你讀透這位身殘志堅的著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故事的時候,也許,你能對人生,人生之夢想有深切的參悟。
我首讀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部大書,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青春年代,他那振聾發(fā)聵,激人心扉的豪言壯語曾使多少中國青年兒女熱血沸騰,宿夜難眠,他點燃了多少人為理想信念而奮斗的火焰,他喚醒了多少人們燦爛的夢想!他家喻戶曉,他是人生之楷模!
50年后的10月,我沐浴著黑海的金風,走進了這位我當年心中的偶像的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位于索契的故居,再一次深讀這部人生強者的厚重大書,重新聆聽這位文壇巨匠的夢想之歌謠。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就安靜地坐落在黑海之濱的小城索契市那緩緩的山坡上。白色的院墻,黑色的鐵柵欄將故居小院緊緊地擁入自己的懷抱。故居的庭院不大,但生機盎然,高高的松柏樹,茂密的竹林,綻放的花朵,翠綠的草坪,站在橢圓形的陽臺上,放目遠眺,藍天白云,山光海色,佳木蔥蘢,雅靜而秀美。踏著修竹花草簇擁的小徑,蜿蜒直達故居大門。故居內,仍然完整地保留著奧斯特洛夫斯基當年生活創(chuàng)作的場景,廚具、床鋪、桌椅、沙發(fā)和藏書等昔時物品也原汁原味地陳列如舊。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也是苦斗的一生。1904年,他降生于一個貧寒的工人家庭,11歲當童工,15歲上戰(zhàn)場,16歲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23歲雙目失明,24歲全身癱瘓。在他短暫的人生旅程中,他當過搬運工、鋸木工、電器維修工、他燒過鍋爐,為人放過馬,扛過槍、上過戰(zhàn)場,就在他青春年華之時命運將他殘酷地拋向黑暗的深淵,32歲的他英年早逝。
不可預知即是人生。可是他的人生竟是如此之悲慘多難,如此不可想象之苦痛。
希望在哪里,明天又在何處?但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沒有退卻,沒有倒下,沒有止步!人生什么都可以剝奪,唯有夢想不可戰(zhàn)勝。1930年,他抖擻精神頑強地拿起了顫抖的筆桿,開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巨著的創(chuàng)作。他與病痛斗爭,與命運搏斗,他躺在床上,雙膝曲起,臥在膝蓋上寫作。他每天堅持創(chuàng)作10多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在生命的末期,他已精疲力竭,筆下的字跡潦草,歪斜重復,后來不得不由照顧他的二姐和母親將他的文稿重新整理抄寫。
夢想,是人生旅途中最堅固的手杖,是他那偉大的夢想支撐著這位鋼鐵般的戰(zhàn)士。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用3年多時間,終于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心血之作,生命之作。
是啊,冶煉鋼鐵的并不都是爐火,還有苦難。作品一經聞世,他的名字即刻傳遍了廣袤的蘇聯大地,1935年,就在這座別墅,他當之無愧地接受了國家的最高榮譽——列寧勛章。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夢想實現了,可是奧斯特洛夫斯基也走完了他最后的旅程,1936年冬,這位偉大的鋼鐵斗士走了。
當我把目光再一次落到那張全家福的舊照時,不禁讓我重回到了那遙遠的年代,心潮涌動,我不禁感慨萬千。相框不大,照片已舊,照片收藏了他多少故事,多少夢想?老照片中的他,是那樣的俊朗瀟灑,甜蜜而幸福,他那雙明亮堅定的眼睛,依然執(zhí)著地向我們默默地微笑……這音容笑貌中隱藏了他多少人生苦痛,又充盈著他多少希翼和夢想!
是啊,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強者之夢——逝去是他最后的歌,也是他最后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