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整天無所事事、昏昏噩噩、慵慵懶懶,且不說耽誤學習和工作,就是自己的生活也很無聊無趣。一天精神飽滿、快樂相隨、有意義地去晨練、閱讀、做事,讓生活有滋有味、灑脫隨和、井然有序,日子便充實有度、身心愉悅。每一個日子有了意義,人生就有了意義。要讓日子有意義,便要立足每一天,善于凝結、構建意義。
難忘的日子并不是日子本身,關鍵在人。時間原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無,因為人在賦予它刻度的同時便產生了價值;空間原本是無形無矩的,因為人及人的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它成為可以延伸可以拓展的實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每一場經歷、每一次改變、每一步成長、每一種選擇,無不是主觀努力作用于客觀的結果。這種主觀正向作用于客觀,便是意義凝結、構建的真諦。
“年矢每催,曦暉朗曜。”年歲不因人無所事事而停滯等待,日月不因你朝夕昏昏而交錯失序。時間從不會主動為人類留下印記,只有把自己當作一把刻刀,才能在歲月中找尋痕跡。一時一刻,都是自己的經歷,一月一日,都是歷史的記憶。把每時每刻都仔細分割,把各個階段都計劃周密,不等閑白頭而空自悲切,不萬年設計而只爭朝夕,經年累月,日子便和人生都富于意義。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意義不僅蘊藏在分分秒秒的時間里,還淵源于每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有人感嘆,現在認真細致、一絲不茍做好小事的思想土壤和社會沃野日益貧瘠和荒蕪。一些人好高騖遠,這也瞧不上,那也看不起,結果只能“呆望著大創(chuàng)造從天而降”;一些人目標“宏大",自視為杰出之輩、大俠之士,結果誤把空想當理想、把海市蜃樓當目標;還有一些人拿“資歷”當枕頭,用“過去”來炫耀,以“當年”耍橫瞪眼,結果飽食終日、碌碌無為。悍兵良將并非天生,無一不是秉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平凡事的基本信仰,才有“降大任于斯人”之實。而對于那些看起來周而復始“重復”的事情,則更要與時俱進,以“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理念,著力賦予其更高層次、更大平臺、更新思維的“重復”意義,使之不僅弘揚傳統(tǒng)價值,而且附著新的時代特點。
不要以即將“船到碼頭車到站”來開脫和放松自己,也不要總是以評判者姿態(tài)和角色來定位自己的崗位職責,更不要自以為是地陷于能耐了得本事奇大的自己奈何不被發(fā)現不被重用的呻吟和慨嘆。社會是公平的,付出和收獲是對等的,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勤學苦鉆、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腳踏實地、態(tài)度端正、頑強執(zhí)著,人便可塑,事便可期。須知,在由每一個日子組合而成的人生路上,日升,以朝氣蓬勃的腳步迎向撲面而來的清晨,意氣風發(fā)地投入緊張而富有生氣的新的一天。日落,堅實的腳印便一串串地匯聚成一方閃閃爍爍的“昨夜星辰”。就這樣,承繼昨天、開創(chuàng)今天、擁抱明天,于是,天天都是好日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步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向前。抱定目標,把持方向,一步一步地行進,每一步都是離成功更加接近的證明。意義的凝結與構建來不得半點虛假,最大的忌諱就是“糊弄”。只唱高調,行為政不勤、為官不為之實:表態(tài)山響,行敷衍塞責、荒腔走板之實;好大喜功,行華而不實、脫離實際之實。到頭來,全是場面活,皆為假大空。實際上,只要唯實求真、講信守節(jié),多一分誠心,多一分責任,扎扎實實邁好每一步,事情便變得實實在在,自然會產生實際效果,同時充實生活、創(chuàng)造價值、豐富人生、生成意義。
世間事,成于嚴,作于細。一句話,道盡了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標準要求。光陰似箭,人生幾何。讓日子過得并非無聲無息,讓歲月成為聯結人生的閃光標識,雖做不到“鴻儒”在世,但決不“白丁”往去。以“三嚴三實”為坐標,以“兩學一做”為路徑,堅持每一天,堅守每一事,就一定能讓每一個日子都充滿真情實感,凝結出有個性張力的意義,進而構建大寫的人生。
(作者系省記協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