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聞章
記得當年學生時代,每到語文老師布置背誦古文的時候,總是認為死記硬背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實在是人生一大苦差。
參加工作后,有一段時期覺得自己諸事不順,心情低落。某日在一篇文章中讀到“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覺得似乎此時有一位歷經(jīng)滄桑,學富五車的長者正在對自己用一段不長的話講著一個不淺的道理,頓時心情寬慰了很多,細心查來,這段話竟出自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滕王閣序》。
沒想到當年視為天書的古文,卻在若干年后帶給我心靈的慰藉。自此之后我深深地被古文所吸引,從而愛上了《古文觀止》這本古文匯集?!豆盼挠^止》共選古代散文二百余篇,選材范圍主要有古代經(jīng)典著作摘選和個人作品兩部分構成,文章內容可分個人傳記,書信往來,朝廷奏章等等,所選文章時代上起東周下至明末。
《左傳》是《古文觀止》選文最多的一部書,其中的《晏子不死君難》《宮之奇諫假道》等文都提出了君輕民重的思想,這在春秋無義戰(zhàn)的歷史大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這也為后來孟子提出仁政學說提供了思想淵源。
賈誼雖然身處文景之治,但是通過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發(fā)現(xiàn)帝國存在的危機,通過《治安策》一文發(fā)出盛世危言,并在本文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他死后,局勢果然如他所料,七王之亂爆發(fā),局勢危如累卵,平定叛亂后,漢武帝以《治安策》的政治思想為導向進行了“推恩令”,極大地削弱了分封王的勢力,從而西漢一朝再也沒有發(fā)生過王侯叛亂的事件。賈誼雖然屈居長沙,英年早逝,但他作為政治家、文學家,卻猶如一顆明亮的恒星在歷史的星河中供人仰望。
王守仁被后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與萬世師表孔子并封為圣人。《古文觀止》中收錄了他的《尊經(jīng)閣記》《象祠記》《瘞旅文》三篇文章。前兩篇文章,心學大師通過立言的途徑來教化眾人“心既理”的大道。如果你知道當年狀元之子,后來高中進士的青年才俊王陽明也曾被貶到地理偏僻、文化閉塞、生活艱難的貴州龍場去做七品之下的小小驛丞,并細讀《瘞旅文》的內容,就能探知王陽明為何被稱為圣人的部分原因,文章中的大部分內容頗為悲涼,但其中“達觀隨寓兮奚必予宮”一句為點睛之筆,使本文文風峰回路轉,豁達了許多。通過此文可知陽明先生不愧為心學大師,在舉步維艱的外境之下,心中仍然留有一片光明,后來他在此地“龍場悟道”的大徹大悟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其中就提到了要文化自信,文化的范疇包含了我們5000年歷史悠久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今,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傲立于國際舞臺中,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是時候了,應當將早前潑出去的孩子,撿回家好好拭洗干凈,為他穿上靚麗的衣服,鼓勵大家和他相知、相遇、相親,讓世界看到他有多么可愛,中華民族因為他的存在有多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