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Nathan
前南斯拉夫成員國讓它帶著一絲歷史悠遠氣質,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又讓它多了一份浪漫風情,《權力的游戲》的熱播讓它知名度暴增,綿長的亞得里亞海岸線又讓它婀娜多姿——這里就是美麗的克羅地亞。來到這里,感悟亞得里亞海的魅力。如果你的亞得里亞海之夢是溫暖的天氣和古城墻下藍寶石般的海水,那么克羅地亞就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地方。
杜布羅夫尼克:
建立在絕壁之崖上的中世紀古城
杜布羅夫尼克被譽為“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據說馬可波羅生前曾在此地長期居住。杜布羅夫尼克的老城區(qū)佇立在海邊,城周環(huán)繞的防御性石墻大約始建于公元7世紀,被認為是中世紀最偉大的防御系統(tǒng)之一。目前所保留的城墻,大部分是在12~17世紀修建的。最近因為美劇《權力的游戲》使這座城市更是成為了世界上炙手可熱的旅游勝地。
美麗的舊城是杜布羅夫尼克最受歡迎的地方,這里完美地被古老的城墻包圍著。城內的大理石街道、米白色石質建筑、上下縱深的石階,組成一組中世紀歷史長卷,當你漫步其中,它就會徐徐地在你面前展開;而無數的街邊咖啡館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又把你瞬間從歷史長河中拉回當下。
12世紀末這里成為亞得里亞海的重要貿易中心,到15世紀,這里被稱作拉古薩共和國,幾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使其藝術、科學和文學都得到了蓬勃發(fā)展,但1667年的地震使這里毀于殆盡,城中只有少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幸免于難。雖然如此,1979年,杜布羅夫尼克仍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后,杜布羅夫尼克遭到長達7個月的進攻,老城區(qū)城墻遭遇了650次持續(xù)炮擊,城內56%的建筑不同程度地受損。戰(zhàn)爭結束后,老城區(qū)按照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導方針進行了原樣修繕。城內沿山坡分布的紅瓦白墻的古老房屋,看起來仿佛未曾經歷過戰(zhàn)火的洗禮,但在臨近城門的部分,那些炮擊留下的痕跡至今歷歷在目,作為那一段并不遙遠的歷史的見證。
如今的杜布羅夫尼克,靠著旅游業(yè)逐漸又發(fā)展起來。站在日落之前的城墻上,可以欣賞到波光粼粼的亞得里亞海,以及舊城那紅紅的屋頂。
舊城正上方的賽德山是欣賞舊城全貌的好去處,你可以坐纜車直達山頂。站在山頂上,看著杜布羅夫尼克舊城的模樣,你不得不感嘆,這里應該是克羅地亞最繁榮、優(yōu)雅與奢華的城市。在許多方面它仍然像一個城邦。它是這么的與眾不同,整座城市建立在面海的懸崖絕壁之上,保留下如此完美的中世紀城墻和城堡,讓你時刻沉浸其中。
扎達爾:
不期而遇的靜好
來到扎達爾老城,迎面而來的氣息與之前的杜布羅夫尼克迥然不同,第一感覺就是人不多,在夜深人靜時,在房間里就可以聽到海風吹過的聲音。
在老城里游走,發(fā)現這里安靜極了,看不到如織的游人,沒有喧鬧的酒館;當你轉一個彎走到海邊時,情況就不同了,在一個鏡面似的地面附近聚集了很多人,這就是著名的“向太陽致敬”。這個圓形紀念碑是本地建筑師Nikola Basic的杰作,它位于人行道上,由300層玻璃板組成,白天可以收集太陽能,收集到的能量足以支撐整個海港的照明系統(tǒng)。并且,從日落到日出,這里上演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聲光秀,而這其實是在模仿太陽系。白天這里是個大鏡面,孩子們好奇地在研究地面上自己的倒影,情人們利用倒影做著各種親昵動作……
這時我聽到悠揚而不規(guī)律的音樂聲,頓時反應過來,這是“海之風琴”的琴聲吧!這個令人驚奇的建筑也是Nikola Basic的杰作,非常獨特。它坐落在多孔的石頭臺階上,而臺階一路向下通向海邊,有一排管子和汽笛,每當海風吹過,就會發(fā)出深沉的嘆息聲,頗有催眠效果。如果船只或渡輪經過,悅耳的“嘆息聲”就會變大。在日落之后,伴隨著“向太陽致敬”的光電效果,更是無與倫比。
城里的最高點是圣安納斯塔西亞大教堂的鐘樓,登上樓頂俯瞰老城和海岸風光,教堂外邊還有很多散落的石頭,經過歲月的洗禮,映襯出這座城市的歷史。
扎達爾老城,稱不上風景如畫,但古老的布斯堡王朝留下的歷史建筑、臨海的位置讓它看起來很獨特。雖然沒有完美的舊城規(guī)劃,也沒有蜂擁而至的游人,但這里卻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人們都在這里享受著自己的時光。漫步在老城,微涼的海風輕輕拂面,街邊的人微笑著向你打招呼,不慌不忙地沿著老城墻或街道閑逛,異常享受,在喧鬧的日子里,享受這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