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雪芹《紅樓夢》中薛寶琴“踏雪尋梅”是作者著意塑造的一個場景,它體現(xiàn)為歷史文化意蘊之美、人品之美和空靈之美,三者統(tǒng)一于曹雪芹對中國古典美學獨特認識和線條構造,成為后代文人、畫家所不斷談及和創(chuàng)作的題材。
關鍵詞:薛寶琴;“踏雪尋梅”;美學意蘊
作者簡介:劉紀明,男,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戲劇與影視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6-0-02
曹雪芹《紅樓夢》中薛寶琴“踏雪尋梅”是作者著意塑造的一個場景,它和泣殘紅黛玉葬花、滴翠亭寶釵撲蝶、搏一笑晴雯撕扇、芍藥圃湘云醉臥構成了整部書中美輪美奐的五個場景,最能夠體現(xiàn)大觀園女兒門美麗、才情、性格、思想的最為完美的美麗畫面,當然也體現(xiàn)了曹雪芹本人的一種美學追求。
第五十回這樣描繪”踏雪尋梅”的場景:
四面粉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后一個丫環(huán)抱著一瓶紅梅……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后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么?”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里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
不得不贊嘆,雪中這一畫面美得無法言說,小說中寶琴是帶了丫鬟的,丫鬟抱著梅花。這基本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踏雪尋梅”的構圖?!疤ぱっ贰辈粌H是一幅畫的構圖,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作者一種高潔的精神追求。
一、踏雪尋梅的歷史文化意蘊
追溯“踏雪尋梅”的根源,出自一則典故:唐代詩人孟浩然巧拒官位、歸隱山林、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此后歷代文人多有體詩“踏雪尋梅”圖。“踏雪尋梅”場景成為中國文人畫的美學典范,梅、雪在詩人、畫家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元代詩人張建曾言:“踏雪尋梅花,雪梅同一色。不是暗香來,梅花尋不得”,可謂其中杰作。中國古代繪畫對形的選擇非常挑剔,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物并不一定隨便入畫,只有那些具有豐富意蘊的物象才能入畫,才能寄托人的生命情思。
古寺翠庵,在曠遠靜寂的冰天雪地中,一束寒梅,傲然兀立,即顯示出梅的千般風韻、萬種精神,同時,也表現(xiàn)出那些雖身處逆境卻又守志如玉的儒生情懷,當然包括曹雪芹在內。按照葉嘉瑩先生解釋《詩經(jīng)》中“興”的說法:“興”是完全自然的感發(fā),是一個由物到心的過程。我們知道梅的許多自然屬性,諸如凌寒獨開、俏麗報春、臘月開放等,人們在長期的文化發(fā)展中,把它的自然的特性和人生、人世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種“物我同構”的想象,或者說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其內容已經(jīng)積淀在人們對梅花形象上了。自然之形與人的生命精神的嫁接用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眼光來看,是一種異質同形。也就是說,人與自然是心理與物質的關系,即人的大腦的心理活動機制與自然的物理活動機制具有同一性。梅從實用到觀賞,梅的意象從寡淡到豐盛,歷經(jīng)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梅花被人賦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受到多次的洗滌和塑造.最終形成中華文化圈中重要的一個文化符號。“寒梅雪斗新”、“梅花色白雪中明”、“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毖┡c梅,梅與雪,仿佛天造地設的一對。梅與雪的結合,點與面的勾勒,老梅的屈曲盤旋,雪花的自由徜徉,梅花的含苞欲放、紅艷嬌美,天地銀裝素裹的世界,再加上那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圖。
二、踏雪尋梅的空靈之美
空靈有兩個釋義:1、清新靈活。2、清凈。筆者比較贊賞清新這個解釋。蘇東坡論述詩畫形神關系時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清新所言述的是一種生命的氣質,一種超脫的感覺,這幅畫里包含了一種清新氣質,讓人感覺到空靈之美。
中國人看花,大多比較隨意,惟獨對梅花是個例外,不但看,還要賞,還要探,還要尋。雪中探梅,踏雪尋梅,自古而然。而且,對觀梅、賞梅的環(huán)境氛圍還極其講究。明人張茲《梅品》中一共列出二十六條“花宜稱”:清溪小橋,籬邊松下,綠苔鋪地,明窗對花;花下或有珍禽為伴,仙鶴為侶,遠離塵囂,別有清境,等等。人們對梅這般另眼看待,自然跟梅花獨自開放在萬花紛謝的隆冬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梅花斗雪凌霜、香清寒艷、淡雅圣潔的高標逸韻,歷來為世人所歆慕。
文人、君子喜歡梅花,是因為文人們守清正之氣,守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浩蕩之氣。再者,中國文人士大夫往往是貶謫的,常有失意之氣,如是情懷當然不能與代表富貴之氣的牡丹聯(lián)系起來。他們固守君子品格,不為境遇的艱難而改變自己的志向,恰與梅花的“凌寒獨自開”、“只留清氣滿乾坤”的精神品格相一致。其三,空靈的畫面能給人空靈的心,空靈之心不但能容納萬物,也能使人真氣彌漫、心曠神怡。
三、踏雪尋梅中的人品之美
文中“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后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么?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碑媹D中心人物為寶琴,寶琴披著大紅鳧靨裘,與那白茫芒銀裝世界中呈現(xiàn)出這么一抹紅,對比鮮明,賈母又說寶琴人品好?!都t樓夢》中說寶琴極其美艷,綜合素質第一,賈母還有意把她說與寶玉為妻子。曹雪芹深諳這一點,寶琴是作者所著力塑造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聚合了大觀園中各處眾女兒優(yōu)點的至真、至純、至美的理想人生的形象。
薛寶琴這個完美形象是曹雪芹在現(xiàn)實中再造的夢想,他要通過薛寶琴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人性的一線希望,寄托自己的審美理想,寄托所認為的女性美的品格“極致”。大觀園里有了薛寶琴這個人物,如同一螺淡墨山水畫,在山山水水、薄霧濃云之間勾畫出隱約層次一樣。
在曹公所構造的大觀園兒女中,寶琴如何成為了作者所鐘情的一個形象,緣其不僅兼具了大觀園中優(yōu)秀少女釵、黛、湘的優(yōu)點,而且她跟隨經(jīng)商的父親走遍了半個天下,見識了許多別人從未見過的事物。她游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如果說寶琴的美貌、才情、品性使大家喜愛,那么她的見多識廣更被大家羨慕。從外貌來看,寶琴給人的感覺是超凡脫俗。黛玉之美,原是一種病態(tài)的美;寶釵容貌美而失之于“富態(tài)”;湘云則主要表現(xiàn)為線條美和健康活潑的精神美。只有寶琴不僅有超過眾釵美的容貌,更有美的氣質,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讓這樣一個形象 在靈動、清新的意境中,營造櫳翠庵墻外尋梅的場景,可以說是達到了物與人契合為一的精神境界。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薛寶琴“踏雪尋梅”的審美意蘊體現(xiàn)為歷史文化意蘊之美、空靈之美和人品之美,三者統(tǒng)一于曹雪芹對中國古典美學獨特認識和線條構造中,成為后代文人、畫家所不斷談及和創(chuàng)作的題材。
參考文獻:
[1]董乃斌著《中國古典文藝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年版。
[2]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冢汉D蠂H新聞出版中心,2000年版。
[3]葉嘉瑩著《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劉麗莎《從“寶琴立雪”看《紅樓夢》與繪畫》,《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二輯。
[5]李青云《缺失里營造——薛寶琴形象與曹雪芹審美理想》,《鄂州大學學報》,2008年版。
[6]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