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剛退休的張教授碰到了“大問題”,便匆匆趕到呼吸科門診就診。原來他最近剛剛做了體檢,胸部CT發(fā)現一個小結節(jié)。是不是肺癌?能不能手術?手術好還是化療好?我還能活多久?老教授的一連串問題,代表著肺部有結節(jié)人群的焦慮心情和疑問。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了解這令人驚恐不安的肺部結節(jié)。
隨著CT等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普及和改進,肺部結節(jié)的檢出率逐年增加。許多人常常把肺部結節(jié)與肺癌畫上等號,發(fā)現自己有肺部小結節(jié)就驚恐不安,茶飯不思。其實,發(fā)現了肺結節(jié)大可不必過度緊張,雖然肺癌早期有相當部分表現為結節(jié),但并非肺部結節(jié)一定是肺癌,許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小結節(jié)。
肺部結節(jié)定義為影像學表現為小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高的陰影,可單發(fā)或多發(fā),不伴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通常而言,肺部結節(jié)性病變約30%是良性的,主要為肺炎、肺結核、硬化性血管瘤和肉芽腫病變等。如直徑≤0.8cm、邊緣清楚光滑的磨玻璃結節(jié)(GGO),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即便可能存在惡變的傾向,也大部分為癌前病變——非典型性腺瘤樣增生,或是早期肺癌——原位腺癌或微浸潤腺癌,這類肺癌倍增時間長,可達813天,呈惰性生長的趨勢,可以通過定期隨訪觀察結節(jié)的變化,使病變置于可控范圍之內。但如果肺部結節(jié)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則不能排除是惡性的,需要進一步入院檢查確診。
一旦發(fā)現肺部結節(jié),應依據肺部結節(jié)診治,專家共識,按照不同大小、密度進行隨訪。如為>8mm的實性結節(jié),應到醫(yī)院及時就診。
胸部X線透視、攝片、PET/CT、CT都是有輻射的檢查手段,需要受檢者接受一定劑量的輻射。有統(tǒng)計報道,透視所接受的輻射是攝片的幾十倍,傳統(tǒng)CT是X線的50倍。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推算,一次攝片導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風險為千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達成共識,目前胸部低劑量螺旋CT(LDCT)是發(fā)現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安全的方法。
如果肺部結節(jié)在影像學上被高度懷疑為肺癌,應該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肺癌早期癥狀和體征可以并不明顯,可表現為原發(fā)腫瘤癥狀、局部侵襲癥狀、遠處轉移癥狀和副癌綜合征,應該綜合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資料和實驗室檢查后排除其他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常通過CT或PET-CT、電子支氣管鏡、經皮肺穿刺、痰細胞學檢查、腫瘤標志物來明確診斷。當評估為惡性結節(jié)可能時,通常要通過非手術或手術活檢獲取組織學檢查來明確病理。對于原位癌、微浸潤腺癌這樣的早期肺癌患者,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堅持隨訪,5年生存率可在95%以上。對于晚期肺癌患者,推薦包括放、化療等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發(fā)展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