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四川省19個試點縣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后工作質量的分析

        2016-04-27 07:42:25張佩如逯嘉王丹霞李婷何金戈吳建林饒正遠
        中國防癆雜志 2016年12期
        關鍵詞:定點醫(yī)院試點縣涂陽

        張佩如 逯嘉 王丹霞 李婷 何金戈 吳建林 饒正遠

        ?

        ·論著·

        四川省19個試點縣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后工作質量的分析

        張佩如 逯嘉 王丹霞 李婷 何金戈 吳建林 饒正遠

        目的 通過對四川省19個試點縣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后的常規(guī)工作質量進行比較分析,為全面推行新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描述四川省19個試點縣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3年(2009—2011年)與轉型后3年(2013—2015年)在肺結核患者的發(fā)現(xiàn)與轉診、診斷與實驗室檢測、治療與管理、網絡報告等工作中的指標數(shù)據,采用SPSS 19.0軟件對轉型前后各工作指標結果的差異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 轉型前后總體到位率、初診查痰率、疑似患者到位后的排除率、患者丟失率、病死率分別為90.71%(11 666/12 861)和97.08%(12 573/12 951)、63.65%(42 209/66 312)和96.59%(42 248/43 740)、45.56%(5315/11 666)和41.70%(5243/12 573)、0.65%(145/22 279)和0.23%(45/19 278)、0.29%(65/22 279)和0.16%(31/19 278),其工作質量在轉型后有所提升,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399,P=0.000;χ2=2046.724,P=0.000;χ2=14.401,P=0.000;χ2=39.218,P=0.000;χ2=7.655,P=0.006);而轉型前后的因癥就診率、涂陽患者占活動性患者的比率、確診患者未進行痰檢率分別為39.73%(8721/21 948)和30.63%(5757/18 794)、53.19%(11 675/21 948)和28.07%(5276/18 794)、0.46%(100/21 948)和1.17%(219/18 794),其工作質量在轉型后有所下滑,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75.286、1108.356、64.578,P值均=0.000)。而涂陽患者的初復治比例、2或3個月末痰檢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率、涂陽患者2或3個月末痰涂片陰轉率、新發(fā)涂陽患者治愈率、專報網占傳染病網的患者比例、上年同期登記患者的轉歸信息完整率分別為5.34(9833/1842)和5.18(4421/854)、98.38%(21 592/21 948)和97.43%(18 191/18 671)、97.64%(21 753/22 279)和98.62%(19 012/19 278)、97.59%(11 397/11 678)和96.63%(5098/5276)、93.61%(10 313/11 017)和95.72%(4048/4229)、87.20%(21 948/25 171)和89.04%(18 794/21 107)、99.70%(22 212/22 279)和99.59%(19 199/19 278),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62,P=0.497;χ2=0.469,P=0.494;χ2=0.512,P=0.474;χ2=0.178,P=0.673;χ2=0.740,P=0.390;χ2=2.361,P=0.124;χ2=0.006,P=0.937)。結論 推行結核病防治新型服務體系后工作質量總體平穩(wěn)提升,應對出現(xiàn)下滑的指標(因癥就診率、涂陽患者占活動性患者的比率、確診患者未進行痰檢率)給予關注。

        結核; 綜合預防; 試點項目; 組織改革; 對比研究

        《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11—2015年)》[1]和《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2]提出了“逐步構建結核病定點醫(yī)療機構、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明確、協(xié)調配合的防治服務體系”的要求,推進結核病防治新型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我國結核病防治的重點工作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經有39.32%(1033/2627)的縣(區(qū))實行了“三位一體”的新型防治工作模式[3]。2012年,四川省有19個縣(市、區(qū);簡稱“試點縣”)在全省率先推行結核病防治新型服務體系建設,將結核病的診斷與治療職責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簡稱“疾控機構”)移交到縣級定點醫(yī)院。筆者對四川省蒲江、青川、江安等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的常規(guī)工作質量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總結經驗,為全面推行新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資料和方法

        一、資料來源

        分別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tǒng)(簡稱“專報網”)和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tǒng)(簡稱“傳染病網”)中,收集2009—2015年四川省蒲江、青川、江安等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的常規(guī)監(jiān)測報表中工作質量指標數(shù)據和按審核日期統(tǒng)計的肺結核患者報告發(fā)病例數(shù)。

        二、研究內容

        描述四川省2009—2015年19個試點縣在肺結核患者中發(fā)現(xiàn)與轉診、診斷與實驗室檢測、治療與管理、網絡報告等工作質量,對試點縣在轉型前3年(2009—2011年)與轉型后3年(2013—2015年)的工作質量進行比較分析。因轉型期工作交接,工作質量難免會有波動,無法準確代表試點縣的工作質量,故筆者對2012年轉型期的數(shù)據只描述,不分析。

        三、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資料的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頻數(shù)和構成比對指標數(shù)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對“率”與“構成比”的比較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一、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過程中肺結核患者的發(fā)現(xiàn)與轉診情況(表1)

        1. 因癥就診情況: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因癥就診率由2009年的39.83%下降到2015年的30.97%,下降了8.86%。轉型后3年30.63%的平均因癥就診率低于轉型前3年的39.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涂陽患者占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比率:2009—2015年,我省19個試點縣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例數(shù)逐年下降,涂陽患者例數(shù)及其占活動性患者的比率,在2012年轉型期間出現(xiàn)波動,但總體上均呈下降趨勢。轉型后3年涂陽患者占活動性患者比率的平均值(28.07%)低于轉型前3年的平均值(53.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涂陽患者初治、復治比值:2009—2015年,試點縣涂陽患者初治、復治比率先降后升,于2012—2013年降到最低。轉型后3年初復治患者比值均值(5.18)與轉型前3年初復治患者比值均值(5.34)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 非結核病防治機構(簡稱“非結防機構”)報告患者的到位情況:除2009年外,本轄區(qū)非結防機構報告的疑似患者總體到位率保持在90%以上,且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轉型后3年平均總體到位率為97.08%,高于轉型前3年的90.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過程中肺結核患者診斷與實驗室檢測情況(表2)

        1. 初診查痰情況:肺結核疑似患者的初診查痰率從2009年的61.19%增加至2015年的98.87%,增加了37.68%。轉型后3年的平均初診查痰率為96.59%,高于轉型前3年的63.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疑似肺結核患者到位后的排除情況:非結防機構報告的疑似患者,經轉診或結防機構追蹤到位后,由疾控機構或定點醫(yī)院進行確診或排除。除2009—2010年有上升波動外,2010—2015年試點縣疑似肺結核患者到位后的排除率均逐年降低,轉型后3年的平均排除率(41.70%)低于轉型前3年(45.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確診患者中未進行痰檢的情況:轉型前、后確診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未進行痰檢率均很低,但轉型后3年的平均值(1.17%)高于轉型前3年(0.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活動性肺結核患者2或3個月末進行痰涂片檢測的情況: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經強化期治療,于2個月末進行痰涂片檢測,涂陽者于3個月末再進行1次痰涂片檢測,可用于評價其治療效果。數(shù)據表明,2009—2015年,試點縣2或3個月末痰涂片檢測率均保持在96.00%以上,轉型后3年2或3個月末痰涂片平均檢測率(97.43%)與轉型前3年(98.38%)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三、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過程中肺結核患者治療與管理情況(表3)

        1.患者系統(tǒng)管理與丟失情況:2009—2015年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治療管理率一直處于94.00%以上的較高水平,轉型前、后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颊邅G失數(shù)為先降低后增加,于2013年的丟失例數(shù)最少,全省僅有8例;總體上,轉型后3年的平均丟失率(0.23%)低于轉型前3年(0.65%),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與轉診情況

        表2 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肺結核患者診斷與實驗室檢測情況

        表3 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肺結核患者治療與管理工作質量比較

        注a:來源于專報網中的上年度同期數(shù)據

        2.涂陽患者2或3個月末痰涂片陰轉情況:轉型前、后涂陽患者2或3個月末痰涂片陰轉率均處于較高水平,轉型前3年與轉型后3年雖有小幅波動,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 新發(fā)涂陽患者治愈情況:新發(fā)涂陽患者完成強化期和繼續(xù)期的規(guī)范化治療,連續(xù)2次痰涂片陰性結果,且其中1次是在完成治療時,則認為治愈。2009—2015年新發(fā)涂陽患者治愈率雖有小幅度波動,但均保持在92.00%以上,且轉型前、后3年的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肺結核患者病死情況:2009—2015年,肺結核患者病死率均保持在較低水平,期間存在小幅度波動,但總體上轉型后3年的平均病死率(0.16%)低于轉型前3年(0.2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四、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過程中肺結核患者網絡報告情況(表4)

        1. 專報網與傳染病網中報告患者例數(shù)的差異:2009—2015年專報網報告患者例數(shù)占傳染病網報告患者例數(shù)的比率基本穩(wěn)定在88.00%左右,2009年(83.47%)最低,2012年轉型期居次(86.53%),轉型前后3年的平均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上年同期登記活動性患者轉歸信息完整率:除2012年轉型期的轉歸信息完整率(98.69%)略低外,其余年份的均保持在99.00%以上,轉型前后3年的平均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四川省19個試點縣轉型前后肺結核患者網絡報告情況

        討 論

        2014年1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出臺的《關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的指導意見》[4]提出:“對于仍開展醫(yī)療服務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地要按照分類推進事業(yè)單位改革的要求和進度,逐步實現(xiàn)公共衛(wèi)生服務與醫(yī)療服務分開”,轉型是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確定的大方向。本研究綜合四川省19個試點縣工作質量指標數(shù)據進行比較分析,并結合相關文獻報道、患者就醫(yī)習慣及相關政策要求,分析診療工作移交定點醫(yī)院后各方面的工作質量指標能否得到持續(xù)保證,是否會出現(xiàn)較大波動。

        一、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與轉診工作質量分析

        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后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因癥就診率(30.63%)明顯低于轉型前(39.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5.286,P<0.05)。可能與診療工作移交后群眾對診療機構變動情況的知曉率低有關;也有可能是醫(yī)院的診斷手段更多元化,患者因其他疾病做輔助檢查或是健康體檢時被檢出。如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有癥狀就診的346例肺結核患者中,首診單位為結防機構者僅占6.9%[5]。

        2009—2015年四川省19個試點縣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例數(shù)、涂陽肺結核患者例數(shù)逐年下降,與四川省同期疫情變化情況一致[6-7]。轉型后涂陽患者占活動性患者的比率(28.07%)明顯低于轉型前(53.19%),說明定點醫(yī)院通過實驗室確診的患者比例較低,可能與醫(yī)院人力資源有限、實驗室檢測任務重、痰檢工作未達到《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8](簡稱“《指南》”)相關技術規(guī)范要求有關。轉型前、后涂陽患者中初治患者例數(shù)均為復治患者的5倍左右,說明推行新型服務體系后患者構成比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轉型后疑似肺結核患者總體到位率(97.08%)明顯高于轉型前(90.71%),可能與診療工作移交后疾控機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患者進行追蹤隨訪有關,也可能與患者對轉診醫(yī)院的專業(yè)水平的信任度和就診意愿更高有關。李濤等[3]對2012—2013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模式與患者發(fā)現(xiàn)和治療管理水平分析后也發(fā)現(xiàn),相比“結防機構模式”,“轉型定點醫(yī)院模式”在縣(區(qū))新發(fā)涂陽患者登記例數(shù)、新發(fā)涂陽患者治愈率等方面均有明顯下降。李峻等[9]對40個全球基金結核病定點醫(yī)院項目對照研究中發(fā)現(xiàn),項目實施前后3年活動性肺結核與涂陽患者登記率均有明顯下降,疑似患者總體到位率、患者完成治療率均有明顯提高。

        二、肺結核患者診斷與實驗室檢測工作質量分析

        根據《指南》要求,痰涂片顯微鏡檢查對象為“前來就診的肺結核患者、疑似肺結核患者和肺結核可疑癥狀者”,但《指南》并沒有明確初診查痰率應該達到的要求。我省在實際工作中理解為“應盡可能地對疑似患者進行痰標本細菌學檢查”,因此在我省的目標考核中設定指標任務值為95.00%。此項政策的出臺,對初診查痰的工作有了推動作用,因此我省轉型后疑似患者初診查痰率(96.59%)明顯高于轉型前(63.65%);轉型后疑似患者到位后的排除率(41.70%)低于轉型前(45.56%),可能與醫(yī)院診療技術與設備占優(yōu)勢相關。盡管轉型后確診患者中未痰檢比率(1.17%)高于轉型前(0.46%),但均處于非常低的水平,且轉型前、后患者2或3個月末痰涂片檢測率(98.38%和97.43%)均持續(xù)保持在高水平,說明2012年以后,無論是疾控機構、還是定點醫(yī)院,對肺結核診治中的痰檢工作均較為重視。

        三、肺結核治療管理工作分析

        《指南》規(guī)定,治療轉歸結果分為“治愈”、“完成療程”、“結核死亡”、“非結核死亡”、“失敗”、“丟失”、“不良反應”、“診斷變更”、“拒治”和“轉入耐多藥治療”等10種;但本研究只選擇了“治療管理率”、“丟失率或中斷治療率”、“痰涂片陰轉率” “新發(fā)涂陽患者治愈率”、“結核病病死率”等重要的轉歸指標進行對比,主要考慮兩類機構治療水平上存在差異,從而探討診治工作交接后治療質量上能否得到持續(xù)保證。

        2009—2015年,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治療管理率均處于較高水平(97.64%和98.62%),但轉型后患者丟失率或中斷治療率(0.23%)均低于轉型前(0.65%),說明患者對醫(yī)院的信任度和依從性要高于疾控機構。轉型前、后涂陽肺結核患者2或3個月末痰涂片陰轉率(97.59%和96.63%)、新涂陽患者治愈率(93.61%和95.72%)均處于高水平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疾控機構和定點醫(yī)院均能嚴格執(zhí)行肺結核標準的短程化療方案。轉型前、后肺結核患者病死率(0.29%和0.16%)均處于低水平,但轉型后低于轉型前,可能與定點醫(yī)療機構的綜合醫(yī)療技術水平相對較高有關。結果表明,工作移交之后的治療質量能夠持續(xù)保證。

        四、肺結核患者網絡報告工作分析

        2009—2015年,專報網報告患者例數(shù)占傳染病網的比率基本穩(wěn)定(87.20%和89.04%),上年同期登記活動性患者轉歸信息完整率均保持在高水平(99.70%和99.59%),轉型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診治工作從疾控機構移交至定點醫(yī)院后,相關的網絡報告工作得到了較好銜接,網絡報告工作質量穩(wěn)定。

        五、結論及意見

        筆者認為:構建結核病防治新型服務體系是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0],也是實現(xiàn)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健康、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轉型后常規(guī)指標基本能保持在92.00%以上,說明移交和轉型是可行的,應積極穩(wěn)妥推進。趙亞玲等[11]、王景紅和楊建安[12]、徐雪平和陳晨[13]、戴玉祥[14]、馮文海[15]、彭偉和張峰[16]對不同地區(qū)實施定點醫(yī)院模式前后的研究也表明,定點醫(yī)院模式下可疑者就診率、轉診率、查痰率、涂陽患者檢出率或初治涂陽患者治愈率都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還有升高趨勢。屈燕等[17]對3個地區(qū)26個縣(區(qū))49家結防機構“三位一體”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1年和轉型后1年人力資源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轉型后從事結防工作的專業(yè)人員數(shù)量增加,并且在學歷和技術職稱構成方面得到改善,說明隨著醫(yī)療機構專業(yè)人員加入,整個防治隊伍可以得到補充和優(yōu)化。

        趙津和李仁忠[18]對5家結核病定點醫(yī)院132例新發(fā)涂陽非耐藥肺結核患者的診療管理情況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細菌學診斷率高(95.0%)、二線抗結核藥物使用率高(78.1%)、住院期間面視服藥比率低(6.3%)、患者發(fā)生醫(yī)療費用屬于災難性支出者的比率高(84.0%)。因此,在體系轉型或運行中,需要當?shù)匦l(wèi)生計生行政部門強化管理職能,建立對定點醫(yī)院結核病門診必要的補償機制,加強規(guī)范化臨床診療質量控制,做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結核病定點醫(yī)療機構職能定位,強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負擔,建立結核病診療事故保障機制等[19];同時要擬定對定點醫(yī)院的考核指標(如限制初診患者住院率和二線抗結核藥物使用率等),規(guī)范其醫(yī)療行為,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藥物使用和住院治療,避免過度醫(yī)療和增加患者負擔。

        綜上所述,四川省19個試點縣在診治工作移交至定點醫(yī)院后,工作質量總體穩(wěn)定,未出現(xiàn)大幅度波動。診療工作移交到定點醫(yī)院后相關工作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轉型后涂陽患者占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比例明顯低于轉型前,說明還需加強對定點醫(yī)院痰檢測技術的培訓,規(guī)范痰檢測技術操作,努力提高病原學確診的比例;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因癥就診率也低于轉型前,說明還需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宣傳引導和防控知識方面的健康教育。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fā)(2011)53號][EB/OL].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2011(2011-11-17)[2016-09-16].http://www.nhfpc.gov.cn/jkj/s3589/201112/7d85b4398e8d414fbecb28444acea960.s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92號)[EB/OL].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2013(2013-03-24)[2016-10-01]. http://www.nhfpc.gov.cn/mohzcfgs/s3576/201303/727b973d5ee4403ead07e1a2a 22928f6.shtml.

        [3] 李濤, 成詩明, 杜昕. 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模式與患者發(fā)現(xiàn)和治療管理水平分析.中國防癆雜志, 2015, 37(1): 30-34.

        [4]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印發(f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央編辦發(fā)(2014)12號][EB/OL].北京: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4(2014-01-17)[2016-09-15]. http://www.doc88.com/p-8718053128762.html.

        [5] 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 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 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8):485-508.

        [6] 何金戈, 夏勇, 張佩如, 等. 四川省“十二五”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效果分析.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5, 31(1): 54-58.

        [7] 夏勇, 李婷, 李運葵, 等. 2004—2014年四川省結核病流行現(xiàn)狀及趨勢預測.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5, 31(12):946-94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 北京: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8: 6-7.

        [9] 李峻, 劉小秋, 李雪, 等. 中國全球基金項目結核病定點醫(yī)院模式實施評價.中國防癆雜志, 2013, 35(10): 778-782.

        [10] 張佩如, 李婷, 夏勇, 等. 構建結核病防治新型服務體系的思考. 中國防癆雜志, 2015, 37(10):1070-1073.

        [11] 趙亞玲, 楊曉釗, 鄧其軍, 等. 兩種醫(yī)防合作管理模式在不同地區(qū)實施效果評價. 應用預防醫(yī)學, 2015, 21(6): 418-421.

        [12] 王景紅, 楊建安. 結核病防治機構與綜合性醫(yī)療機構合作對結核病控制工作的效果分析.安徽醫(yī)學, 2010, 31(7): 818-820.

        [13] 徐雪平, 陳晨. 從“中心化”到“三位一體”服務體系轉型的效果分析.醫(yī)藥前沿, 2015, 5(16): 373.

        [14] 戴玉祥. 貧困地區(qū)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后對患者發(fā)現(xiàn)和治療效果分析.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5, 8(2): 140-141.

        [15] 馮文海. 河北省邯鄲市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模式實施情況分析.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4, 43(15): 1785-1786.

        [16] 彭偉, 張峰. 蕪湖市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轉型前后患者發(fā)現(xiàn)和治療效果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15, 37(4): 403-405.

        [17] 屈燕, 張慧, 黃飛, 等. 三地區(qū)結核病防治機構“三位一體”轉型前后人力資源對比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14, 36(10): 893-896.

        [18] 趙津, 李仁忠. 結核病定點醫(yī)院肺結核診斷治療管理現(xiàn)況分析. 中國健康教育, 2011, 27(1): 13-17.

        [19] 陳松華, 王曉萌, 柴程良, 等. 淺談“三位一體”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防癆雜志, 2016, 38(6): 428-431.

        (本文編輯:孟莉 范永德)

        Analysis on work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reformation of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rvice system in 19 pilot districts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Pei-ru,LUJia,WANGDan-xia,LITing,HEJin-ge,WUJian-lin,RAOZheng-yuan.

        InstituteofTuberculosisControl,Sichu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engdu61004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RAOZheng-yuan,Email:85586502@163.com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ll implementation of new type of tuberculosis (TB)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rvice system establishment by comparing the working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reformation in 19 pilot districts. Methods The indexes such as case detection, referral and diagnosis, laboratory examinatio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and network report of TB patients in the 19 pilot districts before (2009—2011) and after (2013—2015) reformation we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ation,P<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overall arrival rate of TB patients, sputum test rate of first visit patients, exclusion rate of suspected patients after confirming, the rate of TB patients lost to follow-up, and the case fatality rate were 90.71% (11 666/12 861) and 97.08% (12 573/12 951), 63.65% (42 209/66 312) and 96.59% (42 248/43 740), 45.56% (5315/11 666) and 41.70% (5243/12 573), 0.65% (145/22 279) and 0.23% (45/19 278), 0.29% (65/22 279) and 0.16% (31/19 278)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reformation, and the work quality of those indexe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reformation (χ2=14.399,P=0.000;χ2=2046.724,P=0.000;χ2=14.401,P=0.000;χ2=39.218,P=0.000;χ2=7.655,P=0.006). Clinic visit rate due to symptoms, the ratio of smear-positive patients in active TB patients, no sputum examination rate of confirmed cases were 39.73% (8721/21 948) and 30.63% (5757/18 794), 53.19% (11 675/21 948) and 28.07% (5276/18 794), 0.46% (100/21 948) and 1.17% (219/18 794), an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those indexes were declined after reformation (χ2=175.286,P=0.000;χ2=1108.356,P=0.000;χ2=64.578,P=0.000). The ratio of new and retreatment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sputum examination rate after 2 or 3 months’ treatment, management rate of active TB patients,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fter 2 or 3 months’ treatment in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cure rate of new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the proportion of TB patients from TB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those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ntegrity rate of inform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 were 5.34 (9833/1842) and 5.18 (4421/854), 98.38% (21 592/21 948) and 97.43% (18 191/18 671), 97.64% (21 753/22 279) and 98.62% (19 012/19 278), 97.59% (11 397/11 678) and 96.63% (5098/5276), 93.61% (10 313/11 017) and 95.72% (4048/4229), 87.20% (21 948/25 171) and 89.04% (18 794/21 107), 99.70% (22 212/22 279) and 99.59% (19 199/19 278),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reformation (χ2=0.462,P=0.497;χ2=0.469,P=0.494;χ2=0.512,P=0.474;χ2=0.178,P=0.673;χ2=0.740,P=0.390;χ2=2.361,P=0.124;χ2=0.006,P=0.937). Conclusion The working quality is smoothly improved after reformation, 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ose indexes which were declining, such as clinic visit rate due to symptoms, the ratio of smear-positive in active TB patients, and no sputum test rate of confirmed cases.

        Tuberculosis; Universal precautions; Pilot projects;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omparative study

        10.3969/j.issn.1000-6621.2016.12.010

        四川省衛(wèi)生廳課題(130007)

        610041 成都,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

        饒正遠,Email:85586502@163.com

        2016-10-10)

        猜你喜歡
        定點醫(yī)院試點縣涂陽
        貴州省結核病定點醫(yī)院名單
        大眾科學(2022年3期)2022-04-09 22:34:58
        寧夏定點醫(yī)院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分析
        32個“互聯(lián)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公布
        32個“互聯(lián)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公布
        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實施制約及推廣
        價值工程(2017年28期)2018-01-23 20:23:13
        58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423例涂陽肺結核患者耐藥分析
        定點醫(yī)院主導地位正逐漸削弱
        58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中醫(yī)證候與肺CT征象的相關性研究
        76例住院涂陽肺結核患者就診和治療情況分析
        国产99精品精品久久免费| 台湾佬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首页|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99| 免费看男女啪啪的视频网站| 青青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911香蕉视频| 亚洲色图少妇熟女偷拍自拍|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av| 幻女bbwxxxx在线视频|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麻豆A在线播放|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大肥婆老熟女一区二区精品| 虎白m粉嫩小在线播放| 国产毛多水多高潮高清|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a片3d|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92| 色婷婷精久久品蜜臀av蜜桃|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热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视主播|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99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区别|